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相得益彰论文范文资料 与立足教学搞科研教学、科研相得益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相得益彰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23

《立足教学搞科研教学、科研相得益彰》:本文是一篇关于相得益彰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对立统一的,妥善处理二者间的关系,解决其“矛盾”与“冲突”,应坚持“立足教学搞科研”.教学是高校教师的第一要务和自己的天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只有立足教学搞科研才能够将教学和科研这对矛盾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使冲突最小化,充分发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实现教学、科研相得益彰.

关 键 词:高校教师;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4)06-0072-05

高校教师如何妥善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解决其“矛盾”与“冲突”,把二者统一起来,是人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是根据自己从事30多年金融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体验对该问题得到的一些认识,希望对青年教师有所裨益.

一、立足教学搞科研方可教学、科研相得益彰

时下,国人一般将大学分为两类: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甚至不少研究型大学还将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的和专业型的.在我看来,不管是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它首先是一个大学,或者归根结底是一所大学.既然是一所大学,就必须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如果说二者有区别,那就是研究型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应用型大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但无论培养何种人才,都与学校的教学实践密切相关.教学过程是否严格、扎实、科学,决定了该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了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发展.因此,一些知名高水平大学总是以自己培养的学生自诩.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常说:科学泰斗钱学森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国家元首*是我们的校友等等.

可见,教书育人在大学的重要地位(西安交通大学一直以扎实的本科教学著称).因此,称职的大学老师一定要立足教学一线, 把搞好教学作为第一要务,自己的天职.然而,大学的教学(尤其是专业课)不是照本宣科,不是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专业完善、学科发展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老师自己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社会服务经验支撑.尤其是当下,我国经济处于关键的转型发展期,金融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金融教学工作的压力很大.我经常听到在高校从事金融专业教学的青年教师说,“我们有一种上课恐惧症, 每逢开学上课前都感到莫名的紧张!”个人认为,这与年青老师对部分教学内容不熟悉、不理解,对金融业务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知之甚少,以及在此领域没有自己的研究成果相关.所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归根结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统一体.

现在需要研究的问题是高校教师的科研究竟如何进行,才能一石几鸟,取得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好成绩.个人的体验是:立足教学搞科研,教学、科研相得益彰.只有教学、科研搞好了,你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你在社会上才有知名度.如此,社会服务便是水到渠成、不言而喻的事情.高校(尤其是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经常要用大量的时间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而教学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备课、上课过程中势必会发现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许多必须总结才能弄明白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搞清楚.这样实际上你就把备课、上课的过程转化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科学研究的过程).如果你能及时总结其间的发现和感悟,你就能取得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金融教学与金融研究的三个实例

(一)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涉及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行存款准备制度,标志着我国货币供给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人民银行将运用派生存款、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等金融变量,重构我国的货币工程.然而,多年的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迟迟未能真正转移到货币供应量上来,存款准备制度大有形同虚设之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在几次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存款准备制度理论研讨滞后,且误区丛生是重要原因.经过深入思考、反复求证后发现,理论界对派生存款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有失误.当时,多数教课书和论述派生存款的著作和文章中,对派生存款最流行的说法是:银行由于贷款而转化或延伸的存款.直觉告诉我这一概念是含混的、有问题的.因为,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的哪一笔存款不是贷款转化的呢(贷款等于*+存款)?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及他人明白和信服你说的是对的?这就需要老师引经据典加以论证.经过大量查证发现,英国经济学家J·哈维在《现代经济学》说明了这个问题.他描述了这样一个案例:“A把100英镑*存入银行, 这就使银行能向B提供900英镑的贷款.B再分别向C和D用支票结算400英镑和500英镑的债务. 这些支票又被存进银行.C提取的*相当多,70英镑;但是D弥补了这种局面,他只提取了20英镑的*.银行还剩下10英镑*, 这就足以应付A平时可能提取的款项了.在这同时,当这些*被提取时,又有新的*会存进来,从而银行保持了10%的*比率.”

国外的教科书非常重视事件的刻画,但很少给出明确的概念.这就要求教师总结提炼.

从“案例”可以看出:(1)在英国垄断制银行体制下(存款准备率为10%),商业银行100英镑的*资产同时支撑着900英镑的支票贷款在流通.(2)商业银行可在超额准备金(90英镑)的基础上,以10倍于*资产开出支票应付贷款与投资. 因为它知道这些支票必然会再存入垄断银行中来, 立即形成新的900英镑银行存款.这就是派生存款.(3)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是其信用创造的基础.所以,商业银行在超额准备的基础上,超负债(超*资产)放款而转化的存款就是派生存款.银行创造的派生存款,直接扩大了货币供应量.这一概念不但表明了派生存款产生的条件,而且指出了派生存款的性质.这是第一.

第二, 在弄清了派生存款的产生条件和性质之后,你又会发现,由于对派生存款认识上的失误,理论界往往对货币乘数产生误解.例如,在某全国著名金融学教授主编的《货币银行学原理》中写道:“等更进一步考察,我们就可以发现,派生存款的倍数实质上是活期存款的平均周转次数,当然,这是针对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来说的.”还有,另一名全国著名金融学教授在他的《试论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性质》 一文中指出:“既然派生存款的性质是非*形式的货币流通,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定派生存款的倍数也就是非*形式的货币流通速度.”显然, 这是把现代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混同于存款货币的流通速度. 如果把货币乘数混同于存款货币的流转速度, 势必导致中国人民银行无法正确确定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及其对应的金融变量,造成宏观决策失误.

相得益彰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立足教学搞科研教学、科研相得益彰为关于相得益彰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相得益彰什么意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