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协同论文范文资料 与协同理论和校企合作实践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协同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24

《协同理论和校企合作实践》:本论文可用于协同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协同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协同创新是指以协同的方式将各方经济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促进创新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校企合作是协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校企协同创新需要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创建科技服务*,建立产权明晰的合作组织等.

关 键 词: 协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3-0074-04

在自主创新时代,高校与企业间密切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时期,在协同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校企合作的模式、机制等实践方面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2011年4月24日, 时任总书记的*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此后,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以“协同创新”为主题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一、我国校企合作现状及问题

迄今为止,国内有关校企合作的研究大多是基于高职教育,对基于我国自主创新的全面的校企合作进行研究的则较少.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可分为“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这三种均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三种模式存在诸多不足,问题主要在于:双方动力不足(尤其是企业),活力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 不能培养出完全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 [1]

对于我国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董美玲(2011)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校企难以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 二是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 三是高校和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知识技术信息共享平台; 四是缺乏善于甄别科技成果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服务机构和人才; 五是高校激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的局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六是企业对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多的高新技术需求并不迫切.

总的看来,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大多仍停留在短期的人才培养方面, 涉及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层面的较少,在合作中企业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机构、 合作机制和政策扶持措施仍有待建立和进一步完善.

二、协同创新理论

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在1971年发表了《协同学:一门协作的科学》一文指出,协同学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 通过内部协同作用, 自发地出现有序结构的理论.协同不只可以应用于物理学和自然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不断发展与演化的机制.在经济生活中,经济是个开放的系统,随着经济发展达到相当的程度,市场把各个主体紧密地联系起来,各个要素以及子系统(企业、科研单位等)会在新能量(技术、资金等)的作用下重新组合体现出协同效应.从这个层面上看,协同是一种优化的、有效的组合方式.

在经济要素组合中,协同是由协作、协调发展而来.协同的产生是经济需求导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体现了人本质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组合方式是在已有条件下的优化组合,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资金的充分利用,它的深入与发展也加速推动了新的组合和技术不断涌现——即创新的进程.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创新更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已经成为一国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

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概念来自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他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供应来源.在熊彼特的理论中所说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指经济上引入某种“新”的东西,不能等同于技术上的发明,只有当新的技术发明、新的创造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能成为“创新”.克里斯·弗里曼则把创新对象基本上限定为规范化的重要创新.他认为,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

综上,笔者认为,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协同创新是以协同的方式将各个经济要素进行优化、有效组合,以促进创新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的中国,校企合作是协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 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中的关键

协同创新,目的在于创新,尤其是熊彼特提出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 协同则是促进创新的手段和路径.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合作,通过经济要素的优化组合,一方面促进高校的科学研究,另外一方面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给企业和高校带来可观的收益.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有以下两点非常关键.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基本上是以高校为主.这种以高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更多体现的是高校的需求, 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推动高校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可以使高校的科学研究获得更加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但是由于高校是合作中的主导, 这种合作的核心目的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往往是有所偏差的.

从过程角度来看,任何创新都是一个“谁来提出问题→谁来解决问题,靠什么资源,以什么方法→解决方案如何推广”的过程.其中,“谁来提出问题”环节的核心是如何把某种社会需求具体化为可供研发体系去研究的问题;“谁来解决问题,靠什么资源,以什么方法”涉及到复杂的研究部门体系、研究支持体系等,具体来说其中的主体包括大学、研究所、实验室的组织运作以及科研政策体系等;“解决方案如何推广”则与工业体系、商业体系的运作结构有关,最终是个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问题.

协同论文参考资料:

期刊协同采编系统

结论:协同理论和校企合作实践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协同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俄语字母: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