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误区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经验、误区和路径导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误区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23

《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经验、误区和路径导向》:本文是一篇关于误区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科技金融是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与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围绕科技创新链条进行的系统的金融活动.目前中国的科技金融仍存在诸多“发展中的问题”,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目标仍有着较大的差距.为此,文章在理论文献梳理的基础之上,总结归纳了科技金融在经济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与误区:一是认为科技金融的主导机制应在政府而非市场;二是对科技企业的本质特征把握失当;三是融资方式拘泥于传统范式,资本循环渠道不明晰;四是为科技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存有缺欠.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导向建议,将普惠性金融与科技金融相结合,探索普惠性科技金融应有的路径导向,并给出相关理论启示.

关键词科技金融;实践误区;金融普惠;普惠性科技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11-0086-07

一、问题提出

2016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下文统称《规划》),绘制了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版图.根据规划指导,中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要在2020年跻身世界前15位,正式加入“创新型国家俱乐部”;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也由当前的55.3%提增至60%.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关注点不仅仅框限在科学技术研究本身的革新和发展,而是更加注重关乎国民经济主战场,关乎面向科技前沿,关乎面向重大需求,比如科技金融(SCI-TECH Finance)问题.在《规划》中也鲜明指出,“要健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体系”.自此,构建合理高效的科技金融体系正式成为国家级的战略规划.不难发现,中国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双重叠加的大背景下,经济结构转型优化,提升产业科技内涵成为当前国家发展的核心要义,如何围绕经济结构部署创新链条,并围绕创新链条辅之以金融服务,探索科技和金融的最优结合机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科技金融正式进入中国理论界的视野应当追溯到1993年[1],在历经一个较为充分的发展阶段后,科技金融体系发展在实践中有着怎样的阻力,又应当如何解决?在科技金融实践中是否存在某些误区,以至于学理界对科技金融体系的研究没有很好地响应实践的需要?现有的科技金融体系是否存在帕累托优化路径?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将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践分析,归纳出当前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中的宝贵经验与实践误区,尝试为政学业三界厘清问题导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具体的改进路径,为下一阶段的中国金融结构体系改革优化提供经验与政策启示.

二、理论文献轨迹述评

有关金融对科技创新作用的阐述,具有早期代表性的研究当属Schumpeter(1912)[2]的信用创造论,该理论认为,具备复合功能的银行机构可以对那些运用新生产技术的企业进行有效甄别和支持,并由此促进了科技创新.Hicks(1969)[3]甚至认为,工业革命的贡献不应主要归功于技术创新的结果,而应突出金融革命的核心地位.King and Levine(1993)[4]的研究则展示了科技与金融融合创生的可能路径,即金融体系为科技进步提供了评估企业家、归集资本、平滑风险以及预估技术的收益等服务,从而缩短了技术革新的周期并提高了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多层次、有递进的科技金融体系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所在[5].

相比之下,国内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则存在一定的滞后.在赵昌文、陈春发和唐英凯(2009[6])之前,“科技金融”概念尚未从理论的角度来进行严格界定,亦没有形成独立性的科学内涵.学者对科技金融的定义多停留在“金融机构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进而在“金融机构与科技管理部门密切合作”的含义上使用[7].直至赵昌文、陈春发和唐英凯(2009)才正式系统地描摹出科技金融应具备的轮廓框架:科技金融对于科技研究开发及其后续的成果转化、产业化所衍生的各种金融问题,也包括一些重大科技问题的金融解决方案,是理论、政策、工具和服务的系统性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之上,洪银兴(2012)[8]进一步拓宽了科技金融的视野范畴,认为科技型企业所内生出的特殊“科技”属性(无形资产为主、产权交易不活跃、难定价等)决定了适配这种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具有更高的准入门槛和特殊性.传统金融结构在对接科技企业时极易产生金融渗漏.由此,财政性和政策性资本注入成为科技金融的重要方式.随着经济进程的推移,商业银行机构同资本市场一道,也逐步适应了科技企业的特征模式,并成为科技金融的重要构成.

前述文献已从不同角度在科技金融的领域内进行了有益尝试,但仍可在某些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针对科技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的风险特质,应当形成以创业投资为主体,以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科技信贷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科技金融体系,并在政府支持和*服务的框架下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对接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9].中国现有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长期存在[10],形成了银行机构的科技信贷是科技金融体系下的主要力量的思维范式.然而,银行机构作为理性的经济个体,具有着明显的“嫌贫爱富”行为偏好[11],在面对处于孵化技术、科技创新试验推广阶段的科技型企业,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政府引导政策性金融来解决这种市场失灵问题成为科技金融问题中的重要一环.但是,银行机构的风险厌恶、资产抵押偏好和政府调节的滞后性决定了这种间接的科技金融模式极有可能存在效率沉降乃至导向偏误.因此,以天使投资为代表的具有主动性和专业性的直接融资模式颇受学者的青睐,洪银兴(2012)认为,面对大数量级且呈分散状态的科技成果研发、转化项目仅依靠资本市场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而集中性的孵化器所具有的共享性和公益性可以有效地促成产学研的合作平台,当然,这仍离不开政府机构的“牵线搭台”.尽管目前的科技金融体系面临着显著的进步,但依旧免除不了低效化的症结.吴翌琳和谷彬(2013)[12]的研究发现,虽然现有的科技企业的资本来源多元化趋势明显(金融机构科技信贷、政府资金、财税政策、风险投资等),但这些创新资本之间更多地呈现出了拮抗的特质,未能形成有效合力.这也说明中国现有的科技金融体系中仍旧存在桎梏,需要进一步从实践中寻找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误区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经验、误区和路径导向为适合不知如何写误区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误区图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