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林徽因论文范文资料 与林徽因:一个被高估的诗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林徽因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2

《林徽因:一个被高估的诗人》: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林徽因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建筑学家、诗人、作家、才女、*等林徽因三个字总是与诸多称呼和身份相关联.不同的圈子甚至大众对这一人物的关注似乎从未间断,而近些年来的这种关注又荡起了一个不小的.

截至2016年1月28日,在中国知网,以“篇名”为“林徽因”进行检索,共可返回570条之多的文献记录,近5年来每年都以30-50篇的数量在增长.据张立群在《“林徽因传”的现状考察》中的统计,截至2015年3月,各种各样的林徽因传已多达24部,近5年来增长尤其迅猛.这些文章和传记(尤其是在学术之外的部分)在“林徽因”之前所加的描述,早已超出了胡适“中国一代才女”和萧乾“一代才女”的带有某种时代特定性和集体代表性的定语.称林徽因为“才女”、“美丽才女”、“*作家”、“佳人”者似乎已显得不够“分量”了,“旷世才女”、“绝代才女”、“倾城才女”、“一世倾城”的说法屡屡可见,还有人非得用“民国第一*”、“第一才女”来宣示其美貌与才华相对于同时代女性的不可比性.关于她的文学地位,称其“杰出女诗人”者有之,称其“大家”者有之;关于她的公众形象,有人称其为“奇女子”,有人直接封其为“女神”;而关于她的情感历程自是言必称“佳话”,关于她的人生历程自是离不开“传奇”二字.

不仅如此,大概因为林徽因的著作已进入了公共版权的缘故,这些年各种林徽因的文集也出现了井喷,很多连编选者的姓名都没有勇气印上封面(估计他们一定在背后数钱发笑),甚至连失收问题非常严重的很不全的《林徽因全集》也出现了,纸张粗糙,错别字多多,但仍然有不少看热闹的圈外跟风读者网购,还不忘送上“质量上乘”、“棒棒哒”之类廉价的“好评”.

当然,在学术界关于林徽因的研究中,严肃的学者也不少,有见地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传记、文集如此,论文亦然,但在圈外的沸腾和圈内的浮躁的双重包围之下,严谨的学术研究很容易被淹没,显得比烟花还要寂寞.

以建筑学为主业、兼及文学的林徽因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才华和灵性是任何人也抹杀不了的.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虽不足以用专章专节来书写(独享一节也是一种高估),但也一定是一个绝对不能遗漏的作家,甚至应该给予较大的篇幅来介绍和评价,将性别这一要素纳入考察视野时尤应如此.

抛开文学史的历史书写维度,纯粹就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而言,林徽因的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于林徽因对诗歌音乐性的强化.作为受徐志摩等影响的新月诗派诗人,林徽因的诗歌在分行、分节、押韵等方面自然是很讲究的,尤其是押韵这一原则,几乎贯穿林徽因诗歌创作的始终.句的匀称、节的均衡、押韵的使用及变化,加上反复的修辞,叠句、复沓等艺术手法,使得林徽因的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易于吟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一晚》《别丢掉》《深夜里听到乐声》等都是代表.

其次,林徽因对瞬间灵感的捕捉和诗意呈现无疑是十分出色的.如《笑》一诗,为了展现笑容的逼真风采,让眼睛、口唇、漩涡(酒窝?)、贝齿、鬈发、耳朵、心窝一一出场并做了恰到好处的调度,“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更有《深笑》一诗,将甜而深的笑比喻成“一串一串明珠”,“笑得好花儿开了一朵”,“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有形有色,声情并茂.此外,无论是《》一诗中窗前独饮者那一幅淡淡的闲适的写意,还是《对残枝》一诗中那一幅关上窗子面向凋残的梅花诉说哀愁的特写,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将瞬间形象或感情成功融入诗意的难得的才华.

再者,林徽因的一些诗作中所营构出来的柔软、温婉确能给人一种温柔的抚摸.《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意境和谐,用诸多习见的意象将抽象虚幻的时间形象化、可感化,诗情的回环往复中充满爱与生命的礼赞.《莲灯》中那个命运途程里“美丽美丽的梦”,《微光》中在雪夜的小屋“静守住这微光”的希望,都能给人一种寄托和归宿感.

最后,轻灵,超脱,亲近自然,远离人间烟火味,成为林徽因诗作的一个显在特征,也是其较为明显的风格.《那一晚》的花儿一般生动的爱的隐喻,《忆》的年终甜蜜的回忆,《别丢掉》的山谷中回音般的纯真与热情,《深夜里听到乐声》的那种梦中应和的强烈渴望,都显得浪漫、唯美而又真实.即便如《忧郁》《对残枝》等病中之作,那些隐藏的忧郁和悲戚也是超越生活实际的,让人顿生感应、心生怜悯.林徽因的诗最大限度地压缩了匍匐大地的艰难沉重,而将飞翔的自由轻灵与飘逸超脱发挥到了一个令人愉悦而又无坠落危险的合适高度.

虽然林徽因是一个富有才华的女诗人,其诗歌风格明显,可读性强,喜欢者众,但她的局限也是明显的.众所周知,文学只是林徽因的“副业”,如此,她“主动创作”的、和持续性势必受到影响,无论是情感还是思想,“必得觉得迫切需要表现时才把它传达出来”(萧乾语),这就造成了林诗太过于实,近于心灵的自然主义式的描写,艺术创造性不够;林徽因虽然也遭受过战乱之苦,但和社会底层所过的真正的水深火热的生活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她的家世和身份尚能为其提供生活条件的保障,表现在文学上既是林诗的情调太过小资,“她笔下的人物总不出社会上层的圈子”(卞之琳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作品表现的深广度,因而也缺乏现实冲击力;最直接也最重要的是,林徽因诗歌创作的数量太少,经典也有限,她是名家不假,而六十多首诗歌不足以支撑其作为大家的美誉,不仅作为诗人是如此,作为作家,六十多首诗歌、十篇左右的散文、六篇短篇小说和一部未完成的戏剧,似乎很难支撑起其时下所获得的如此巨大的文学声誉.

再次重申,林徽因当然是有文学才华和艺术灵性的,她将文学作为第二职业,稍一认真,一不小心便达到甚至超过了不少专门从事文学写作的人的水平,加之又是一个女性作家,林徽因在那个时代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当文学进入消费时代,甚至是看热闹的泛消费时代,林徽因身上附着的诸多非文学性因素便一下子进入了公众视野:她的任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的父亲林长民,她的作为维新派领袖的公公梁启超,她的优厚的家世,她的姣好的容貌,她的优雅的气质,她与建筑学家梁思成、诗人徐志摩和哲学家金岳霖的“情史”等等,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此种种,不仅在文学圈子里传播,更是通过影视、八卦等渠道“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无聊者茶余饭后的谈资,理想者追寻想象的标准.何况在文学史上,诗人文本和诗歌文本相互促进而传播广泛的例子本来就不少,非文学性因素所起的作用绝对不可小觑,便是当时,林徽因的关注度也是超出了一般的女诗人女作家的.其实就现代文学史上的女作家而言,凌叔华、丁玲、萧红、张爱玲,哪一个不是叫得响的人物?冰心、方令孺、郑敏、陈敬容,这些女诗人也都是大名鼎鼎!即便是当代,也已有女诗人出其右,舒婷、翟永明等就不在其下,何况还有很多优秀的女诗人都处于茁壮成长中,她们有充分的实力和充足的时间等待历史化.

林徽因论文参考资料:

意林投稿要求

意林杂志怎么样

意林期刊

意林杂志

意林杂志订阅

意林投稿

结论:林徽因:一个被高估的诗人为关于林徽因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林徽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