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诗歌用典大师论文范文资料 与南北朝诗歌用典大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诗歌用典大师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22

《南北朝诗歌用典大师》:这是一篇与诗歌用典大师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诗歌用典,很早就开始了.因为典故是一个文化基因团,它的植入,可使短短的诗句充满文化积淀,每一句装载一个成语故事,就像每一艘快艇装载一枚导弹一般具有远射程的超越历史的杀伤力.

知道这种好处的诗人,很早就开始用典.魏晋诗人如曹操的《短歌行》,化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西晋的左思,其《咏史》八首,借古人古事以表达他对门阀制度的强烈不满,组诗引用古人古事达二十四处之多,情典结合,风骨凛凛.钟嵘《诗品》评为:“文典以怨,颇为清切,得讽谕之致.”堪称当时用典的大手笔.懂得使事用典好处的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用典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引成辞以明理”;典用得好,则丰富和拓展了诗歌的内涵;可以高度浓缩语料,以简驭繁,使语句精炼,满足诗人对诗歌形式美的美学追求,又可以使读者在有限的词句中产生无限的联想——这些诗人和理论家认识到的好处,都发生在庾信之前,供庾信借鉴.

正如不是所有的快艇都能装载导弹,或者装得太多,连重型轰炸机也飞不动的情况也是有的.

刘宋、齐梁时期,由于诗人都认识到用典的好处,人人都拼命地在自己的诗歌中搬用典故;该用的地方用,不该用的地方也用;没有看到用典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极易有深奥、苦涩或穿凿附会之病,让读者读起来感到艰深难懂,支离破碎,兴致全无.

在这种风气中的颜延之、谢庄、任昉、王融等人诗歌,满篇典故.钟嵘《诗品》说“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檀、谢七君,并祖袭颜延”.这种只顾炫博逞富,只知道一味用典,东拉西凑,不免牵强附会.与颜延之同时的诗人鲍照就批评颜延之说:“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钟嵘《诗品》亦说:“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这些不成功的经验,也发生在庾信写《拟咏怀》之前,供庾信参考.

说庾信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这个集大成,不仅包括他诗歌的题材内涵和诗歌美学,如对偶、声韵、格律,同时包括他用典的成功的试验.

庾信羁旅北朝时期的诗歌,最有代表性的,是组诗《拟咏怀》27首.《拟咏怀》27首共274句,其中用典的达到130句,几近一半.一首诗中,用典过半者达8首之多;其中其四、其十一、其十五几乎句句有典.试看《拟咏怀》其四,其诗云:

楚才称晋用,秦臣即赵冠.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惟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这首诗,诗人使用各种不同的用典手法,“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融情于典,借典抒情.诗共十句,一共用了九个典故,除最后两句共用一个典故外,余下八句每句一典.其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度浓缩了其乡关之思,即以下三点:一是羁旅之臣离乡去国的大悲痛,二是不愿仕北但又不得不仕北的大无奈,三是对梁朝的深沉思念.这三种情感,同时汇聚在诗人的心头,是诗人后半生的真实写照.

那么,诗人是如何用这九个典故来表达其乡关之思的三种核心情感的呢?这不得不将庾信一生的仕宦经历与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分析:

这首诗在层次上可以分为四层,第一、二两句为第一层,写去国离乡之悲.承圣三年(554),庾信出使西魏,一去不回.于是,去国离乡成了他内心的巨大隐痛,这种隐痛“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但是当庾信把这种隐痛化成诗句时,他抒情的方式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用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典故,以高妙的艺术手法,再现今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用了“楚才晋用”、“秦臣赵冠”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都是妇孺皆知、通俗易懂的,分别出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和《后汉书·舆服志》,前者曰“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杜预注曰:“言楚亡臣多在晋.”后者说:“胡广说曰:‘赵武灵王效胡服,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诗人在用这两个典故时,在艺术手法上正用,看似大白话似地描写历史,一无怨怼之情,二无出彩之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两个典故共同的寓意就是亡臣被迫离乡去国,都隐喻着“一去不复返”的人生悲痛,属于钟嵘所说的“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文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娥入宠,再盻倾国”.其核心情感是“怨”,这种去国离乡之“怨”,在庾信的其他诗篇中也非常强烈,如《拟咏怀》其十:

悲歌度燕水,弭节出阳关.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应将苏武别.

这也是一首表现离乡去国的怨诗.此诗以荆轲、李陵一去不复返的故事,寄托的正是诗人离乡去国的哀思,是一种无奈之怨.诗人本来内心充满深沉的怨愤,但表现时却不露痕迹,以古典暗合自己身世之苦,总让人说不清诗人到底是在说历史还是在说自己,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这无疑是庾信的魅力所在.

第三到六句为诗的第二层,写羁旅之臣苟仕异朝的无奈.庾信仕北朝是被迫的,《拟咏怀》其三自诉心迹为“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和张侍中述怀》也说“张翰不归吴,陆机犹在洛”,用张翰和陆机故事,一正一反地说自己不能像归吴的张翰,只能像陆机一样滞留北方,这种仕北的行为让他感到羞耻,“唯有丘明耻,无复荣期乐”.在这一层中,诗人连用子产坏垣、羁旅陈完、黎侯寓卫、重耳安齐的故事,每句一典,正好表达了这种不愿仕北但又不得不仕北的无奈.“子产坏垣”出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晋侯遣人责备子产,子产不卑不亢地申明自己的理由和态度,句句针锋相对,义正而不阿,词强而不激,最后,“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羁旅陈完”同样典出《左传》,陈太子御寇被杀,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齐侯使陈完为卿,陈完以“羁旅之臣”辞之.这两个典故在手法上一反一正,前者反用,后者正用.子产出使晋国,结果使两国关系改善,而庾信出使西魏,不仅没有像子产那样改善两国关系,相反和陈完一样,沦为羁旅之臣,心中充满了忧郁与无奈.黎侯之事,出自《诗·邶风·旄丘·序》:“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魏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侯之臣子以责于卫也”;重耳之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出逃到齐国,齐桓公将女儿齐姜嫁给他,于是,重耳有安居之意.这两点在手法上也是一正一反,前者正用,北方非吾土,像喻自己仕北不乐,后者反用,重耳安居于齐地,自己本不应该像他一样,安居北土.然而,现实往往与此背离得太远,被加在身上的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义城县侯等高官与厚誉总是把自己逼向苦闷与无奈之中.四个典故,两正两反,以古喻今,借古典抒今情,不愿仕北但又不得不仕北的无奈之感油然而生.

诗歌用典大师论文参考资料:

诗歌投稿杂志

诗歌月刊

名编辑电子杂志大师

幽默大师杂志

诗歌投稿

诗歌杂志

结论:南北朝诗歌用典大师为关于诗歌用典大师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诗歌用典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