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维吾尔族论文范文资料 与南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比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维吾尔族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21

《南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比较》:这篇维吾尔族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在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这种关系复杂多变.本文使用自编问卷对南疆1219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现状及其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都高于中等水平,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维吾尔族女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均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另外,父母是否为同一民族、所在年级和学习汉语时间长短等因素均对维吾尔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维吾尔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

[中图分类号] C9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1-0058-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1012

一个国家可能由若干民族组成,而一个民族也可能分属于不同的国家.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复杂关系显而易见.根据多民族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在经济现代化之后会面临由社会现代性所引发的民族认同问题的困扰[1].而且在推进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和民族文化虽得到迅猛发展,但地域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扩大.这种变化导致偏远民族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认同问题.如何在提高民族认同的同时,增强不同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感,早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不同民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特殊的中华民族群体和中华民族文化.然而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相对欠发达、文化交流不足、宗教信仰差异较大,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少数民族成员集体自卑或者偏激的民族自信,进而威胁其国家认同,还有可能产生多种文化激烈冲突,多重认同复杂交织.外国敌对势力会借此机会进行文化侵略和极端宗教渗透,破坏我国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目标,良好的民族关系则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中国历来重视维护良好民族关系并维护边疆地区安全稳定.

Tajfel & Turner 等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群际关系并提出社会认同理论,他们认为群体认同是个体行为的前提,是和谐群际关系的基础[2].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个体面临两种主要的群体认同,即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大学阶段是认同感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期.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实践者.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水平如何?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二者的关系如何?性别、年龄、家庭背景和父母是否同一民族等因素,对南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有什么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不仅可以了解南疆大学生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现状,更有助于认同教育的开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一、相关研究述评

(一)概念界定

认同(identity)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后来由弗洛伊德引入心理学领域,他认为,认同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3].后来,认同研究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民族学等领域遍地开花.虽然关于其定义众说纷纭,但学界一致承认,认同不只是包含心理趋同的认同感,也应该包括个体的系列认同行为.认同感是认同行为的基础,认同行为是认同感的结果.故此,本研究将认同定义为个体在认识和肯定他人或群体心理行为模式之后,自觉践行这种模式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前者指的是认同行为,后者更多的是指认同感.根据认同对象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其中,个体认同又包括对自身的认同和对他人的认同,但个体认同的对象都是独立的个体;群体认同的对象则是各种形式的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群体,比如:国家、民族、企业、行业、学校等等.

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与个体的公民身份紧密联系在一起,贺金瑞等将国家认同定义为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4].基于对认同本质的理解,本文认为国家认同是公民在认知国家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和国家主权之后,形成的对国家的一种综合性的态度,并依据这种态度形成的处理个人和国家关系的行为模式.所以,国家认同包括对本国基本情况的认知、归属于本国的情感体验和利于国家利益的行为趋向三个方面.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和谐稳定的社会心理条件.

民族认同是对基于共同地域、生计、语言、风俗、宗教等因素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自我特征的认同[5].民族认同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一种基本信念,在承认自身民族身份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的民族归属感,产生对本民族的积极情感体验,进而在行为上维护本民族的根本利益.民族认同理应在层次上低于国家认同,才有助于国家稳定.然而,民族认同却由于其成员在基因和文化上的相似性,往往先于国家认同形成.民族认同的稳定性也高于国家认同,甚至在特殊情境下还会产生冲突.

(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

在多民族国家,个体的社会身份具有复杂性.从民族身份来看,个体必然由于共同的历史文化和生物基因产生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贬抑,进而威胁到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从国家身份来看,个体又是主权共同体的一份子,共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要求其弱化狭隘的民族意识,在国家范围内与所有公民平等交往.我国拥有56个民族,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是跨境民族.少数民族成员社会身份的复杂性和少数民族的跨境性,导致我国少数民族群体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错综复杂.关于这种关系,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矛盾冲突型关系、协调共生型关系和对立统一型关系.

矛盾冲突型关系是指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彼此制约,相互制衡,二者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国家认同的增強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民族认同,而民族认同的增强则会强化民族意识,进而威胁国家认同,甚至破坏社会稳定.学者周平认为国家认同束缚着民族认同,如果一味地强化国家认同,就会抑制民族认同;同理,强化民族认同也会侵蚀国家认同[6].在多民族国家中,当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呈现此种矛盾冲突型关系.

维吾尔族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南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比较为适合维吾尔族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维吾尔族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