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居民住房论文范文资料 与城市居民住房需求偏好和基础教育均衡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居民住房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24

《城市居民住房需求偏好和基础教育均衡》:关于免费居民住房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居民住房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衡格局是导致城市社会空间形态、结构重组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设施分布的差序化、教育资本化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对住房需求偏好差异共同影响形成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演化格局.从社会阶层视角出发,分析阶层背景引致的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基础教育获得的差异,并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而系统剖析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形成的动力机制,并结合“社会-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透析其社会空间效应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完善和优化路径.

关键词:社会阶层,基础教育获得,居民住房需求偏好

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16)10-0038-46收稿日期:2016-09-01???

1 引言

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现象,对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和空间等多方面有着深远影响,从公共服务设施着手开展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相比,基础教育资源是决定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可能形成社会空间分异的格局.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住房市场进一步发育,中产阶层正在把住房消费和选择嵌入到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中,从而造成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定性描述其产生背景、形成原因和社会效应等内涵特征,但对于不均衡形成的机理及其产生的社会空间效应的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拟从社会阶层视角出发,对城市居民住房需求偏好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和解构,以期为我国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路.

2 阶层视角下基础教育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

从社会阶层视角出发,构建基础教育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不同阶层城市居民住房需求差异及阶层背景对基础教育资源获得的影响,并结合“社会—空间”统一理论,阐释“学区”现象的内涵(见图1).

2.1 不同社会阶层的住房需求偏好差异

2.1.1 价格和收入对住房消费的影响

需求,反映的是主观偏好和客观能力的统一,其中消费者客观支付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居民的收入水平(财富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卖价).这反映在消费者主观偏好一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水平和相关商品的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形成有效需求的重要因素.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商品满足其 的能力被称为“效用”,即居民住房消费行为一定追求“效用最大化”.

2.1.2 社会环境及个人特征对住房消费的影响

对于住房的需求,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于住房属性的关心程度存在不同的偏好,在住房的选择上必然存在差异.在选择购房时,人们考虑的不仅仅是房子本身,也考虑其背后所能带来的公共服务水平.因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具有公共品的经济特点,公共服务成为“价格”已经折入到房价中产生教育资源资本化现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原理,居民对于住房属性的偏好也呈现出层次性(见图2).在我国,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方式,高收入群体更加注重对于子女教育的投资.

2.2 不同社会阶层对优质教育资源获得存在差异

由于我国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产生了居住环境、文化氛围、服务设施等方面资源及其空间载体的优劣性,导致部分群体为使子女获取良好的教育资源而迁往优质学区,造成优质稀缺资源导向的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具体而言,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非均衡性特征,拥有较好经济能力的中产阶层会“用脚 ”,搬迁到其他学区以让子女拥有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条件,即跨区就读现象.跨区就学现象的增加带来教育资源的内生性,强化了“学区房”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并进一步引发优质学区内房产价格高企,抬高了准入门槛,由此引发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的发生.

2.3 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的社会空间理论

“空间-社会”的研究范式来自于法国社会学家Lefebvre(1991)的空间生产理论:“空间”是社会和空间的辩证统一.将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运用于由基础教育不均衡引致的社会空间效应中,有两层释义.第一是社会和空间相互依存.一方面,社会具有空间性,即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另一方面,优质学区形成的空间已经具有社会性,其发展和演化是经济、文化、制度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是社会和空间相互影响.一方面,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会对原有空间进行改造甚至重构,同时原有空间存在的社会基础以及邻里关系等可改变迁入居民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另一方面,居民的价值观、思想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邻里和社区(蒋亮、冯长春,2015),因此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存在着一种双向的辨证关系.

3 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的产生及其社会空间效应分析

深入分析基础教育不均衡所引起的社会分异现象,需探索其产生的相关作用因素,并厘清基础教育不均衡所带来的的社会空间效应.本文从政府政策、房地产市场、不同社会阶层的住房需求偏好等方面分析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的相关作用因素及其产生过程(见图3).

3.1 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的产生

3.1.1 政府推动相关制度的建立

土地制度使政府决定着土地使用权的分配.但 政府在做决策时遵循全社会利益最大化,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房地产市场稳定,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土地潜在的巨大收益使得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推高地价—抬高房价—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形成和 政府间的“委托— ”问题.随着学区制度的建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和“学区制”,进一步约束了“就近入学”,使“学区房”成为将学校和住宅紧密整合在一起的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的形成.

居民住房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城市居民住房需求偏好和基础教育均衡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居民住房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居民住房能不能开门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