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就业结构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功能区定位对重庆就业结构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就业结构范文 科目:技师论文 2024-04-20

《新功能区定位对重庆就业结构影响》:该文是关于就业结构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为进一步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重庆市推出了五大功能区建设,为重庆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城镇化视角入手,搜集相关数据,对重庆市就业结构和新功能区定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偏差,城镇化和就业结构之间很大的依存性.本文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功能区;就业结构;产业结构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主要是指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就业结构和城镇化联系紧密,相互依存.

一、重庆城镇化发展进程

(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重庆是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自1996年直辖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重庆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化取得了较快发展,城镇人口由增长了1.98倍.城镇化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城镇化率从29.5%提高到57%,年均提高1.72个百分点,并从2002年开始,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二)区域城镇化水平普遍较高,差距有所缩小

为进一步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重庆市推出了五大功能区建设.即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明确提出了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通过进行比较发现,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的城镇化率始终最高,其次是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城镇化率最低.

二、就业结构和城镇化的关系

就业结构和城镇化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本身也是城镇建设过程.这将带动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改变社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假设城镇化率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由于我们更看重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因此用非农就业比重表示就业结构.以相关数据对重庆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做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非农就业水平和城镇化率呈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高达0.996.

三、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化趋势

(一)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

1990年以来,重庆市第一产业的GDP贡献率急剧下降,由1990年的33.9%到后来的10%,2006年甚至出现了负贡献率;第二产业GDP贡献率最大,从1990年的46.8%升至2014年的70%,增幅约20个百分点.中间虽然略有波动,但并不影响其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产值基本处于30%-40%的较高水平.

(二)就业结构的演化趋势

从各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来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下降明显,从1990年的70.3%下降到2012年的36.3%;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偏低,25年来只略有上升,增加了近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增长较快,比重从12.9%增长到37.8%.可见第一产业有较多的富余劳动力,并转移到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有逐步向着优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三)就业结构偏差分析

我们用就业结构偏差来分析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否合理.就业结构偏差是指就业结构和其相对应的以产值计算的产业结构相比较的偏离程度,公式表示如下:Di等于PiEi-1,其中就业结构偏差系数Di表示第i产业的就业结构偏差程度,Pi表示第i产业的产值比重,Ei表示第i产业的就业比重,Pi/E表示比较劳动生产率.Di越接近于0,说明就业结构比重和产值结构比重越接近,偏差程度越小;Di绝对值越大,说明就业结构的偏差程度越大;当Di等于零时,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关系完全协调.

而整个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系数用公式表示为:D等于∑ni等于0Di,通过对1990年以来重庆三次产业结构偏离系数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偏差最大,说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其就业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高;其次是第一产业,表明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劳动密集程度高;第三产业的就业偏离系数从正值逐渐变为负值,说明该产业比较劳动率下降,Di为负数,劳动力逐渐向第三产业聚集.从总偏差系数来看,近年来偏差程度虽然略有减小,但一直在2.6以上,且多数年份在3-5之间波动.

以上分析说明,重庆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特别是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存在的滞后程度较大.尽管第二产业经济发展迅速,GDP贡献率占比最大,但没有吸纳第一、第三产业的富余劳动力,致使其就业比重很低.

四、新功能区定位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知,重庆就业结构相对于产业结构是不够合理的,而就业结构和城镇化相互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变目前的就业结构,而非农就业人数的增加又会促使城镇化率提高,推进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那么在新功能区定位下,如何加快城镇化和转变就业结构呢?从五大功能区的定位来看,都市功能拓展区强调经济体量快速增长和人口增长;城市发展新区重点是加速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等.因此,要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应该放在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上,加快从农村到城镇的人口转移,提高非农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充分利用好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加快第一、三产业的发展.

五、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重庆市就业结构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明显滞后于其产业结构的发展,新功能区定位为就业结构的转变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对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三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都将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那么在这一新的进程中,有以下建议:

(一)将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进一步吸纳富余劳动力.重庆市就业结构偏差中第二产业结构偏差最严重.可能是由重庆第二产业中资本密集型企业占多数和市场竞争不充分造成的.因此,应将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发展重点,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积极鼓励发展中小型工业,从而吸收更多的富余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劳动者技能,加快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使第三产业GDP贡献率不断提高.从各项数据来看,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表明第三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在新功能区定位下,要抓住机会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加快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

(三)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决定着城镇化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田明,李睿.就业结构转变和城镇化的国际经验对及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2

[2]吴宏洛,王来法.城市化和就业结构偏差的相关性分析[J].东南学术,2004

[3]何忠伟.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4

[4]田明,王玉安.我国城镇化和就业结构偏差的比较分析[J].城市问题,2012

[5]张晖,许琳.中西部农民工留城倾向影响因素分析[N].西北大学学报,2013

[6]蔡玲,徐楚桥.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市的实证调查[N],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就业结构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结构

建筑结构论文

毕业论文结构

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

就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论文

结论:新功能区定位对重庆就业结构影响为适合就业结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就业结构包括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