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淫佚论文范文资料 与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淫佚范文 科目:开题报告 2024-03-08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该文是关于淫佚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 新又日新、革故鼎新、和时俱进的思想,关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

——

中华民族是一个倡导节俭的民族,我们赞颂尧舜茅茨不翦的朴素,鄙视纣王酒池肉林的奢华.时至今日,李商隐的咏史名句“历览前贤国和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仍广为传诵.那么,崇尚节俭的思想究竟从何而起,又是如何影响中国人的行为和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呢?

“俭约自守、力戒奢华”思想的历史源流

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起源是非常早的.《尚书·大禹谟》中就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句子,意思是为国效力要勤恳,治理家政要俭朴.《周易·否卦》的《象》也说:“君子以俭德辟难.”意为在事业不顺的时候,君子要以节俭之德来避免灾祸.

春秋时期,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也是在强调减少 、克制私心、维持质朴的本色.然而将俭约和奢华的对立讲得最明白的,莫过于《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的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的作者借用鲁国大夫御孙之口说出的这句话,已经明确地将俭朴定位为有德者共有的一种美德,相对地,奢侈则是大恶.

重视俭朴的思想,在孔子的言行中也有所体现.孔子曾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原来,按照礼制的规定,应该用麻布做冠冕,但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织造“纯(丝织品)”比麻布耗费的人力要少,很多人为了节省开支,就用纯来做冠冕.孔子觉得这样做是俭朴的,也就“从众”了.孔子一向以遵守礼法著称,但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他既不是一个“老顽固”,又是一位提倡节俭的人.此外,孔子还说“俭近仁”,孟子也说“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这都反映了儒家学者对“俭”的重视.

比孔子时代略晚的墨子及墨家学派,更是明确地主张节俭.《墨子》七十一篇中,有《节用》三篇、《节葬》三篇.墨子的节用观点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他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又说:“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他反对奢侈浪费,认为一切衣食住行所需只要够用就可以,不需要无益的修饰和雕镂,更反对统治者的厚葬政策.这就是所谓的“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在墨子看来,将钱财用在民生上,比用在统治者的享受上更有意义.

比起孔子和墨子,韩非子关于奢和俭的思考更为深入.他在《喻老》中讲了一个故事:商纣王命令人用 做了一双筷子,他的叔叔箕子听说后非常害怕,因为 做的筷子一定要配犀角玉石雕琢的食器,精美的食器一定会用来装珍贵的美食,而享用美食的人一定不会满足于穿布衣、住茅屋,于是就要有锦衣、高台等奢侈之风逐渐泛滥起来,最终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恶果.果然,五年之后,追求享受的纣王建造了酒池肉林,使用炮烙之刑杀害直谏的大臣,商朝很快就灭亡了.通过这个故事,韩非子指出:个人奢侈享乐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会对国家的治理产生危害.这种深度的议论是孔子和墨子都没有的.

秦汉以后,主张节俭为政、节俭生活,依然是中国的主流价值取向.东晋的道家学者葛洪在《抱朴子·诘鲍》中就主张:“质素简约者,贵而显之;乱化侵民者,黜而戮之.”这是从治国的角度来提倡节俭,认为应该提拔那些质实俭朴的人,贬斥惩罚那些乱法害民的人,以此振刷风气,即所谓“崇节俭之清风,肃玉食之明禁”.无独有偶,南朝著名史学家范晔也说:“救奢必于俭约,拯薄无若敦厚.”也就是说,改变奢侈的风气,一定要依靠厉行节约;挽救浮薄的风俗,必须要从鼓励忠厚老实入手.

葛洪、范晔的这种观点,和韩非子的理念实际是一脉相承的.奢侈、浮薄的风气形成以后,不仅面临消费观转变的问题,而且社会成员尤其是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要求日甚一日,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动荡,甚至走上衰亡之路.正因为奢和俭能够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初唐名臣魏徵在发现唐太宗开始追求奢侈享乐后,便毫不客气地上书批评道:“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顷年以来,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运不臻,珍玩之作,无时能止.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末作滋兴,而求丰实,其不可得亦已明矣.”这是对于奢侈之害的直言警示.

另一方面,古人对于节俭的作用也有充分的认识.北宋欧阳修在《原弊》中说:“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这是说在古代的理想社会里,百姓努力生产财富,而统治者适时适度地使用财富.这样治国,能够保证农民辛勤耕种三年之后,除去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还能保留下相当于一年产量的储粮以备荒.司马光则在阐释“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一古训时强调:“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这着重说明了节俭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安定的作用.南宋辛弃疾也说:“富国之术,不在乎聚敛而在惜费.”一个“惜”字,实在地点出了使用社会财富时应持有的

态度.

中国古人之所以如此重视节俭,是因为当时生产力有限,如果任意花费,很容易将有限的社会财富白白地浪费掉.诚如明代张居正所说:“三寸之管而无当,不可满也.”(粗不过三寸的管子,如果没有底,永远也不会填满.)纵观中国历史,对于如何节俭而高效地使用财富这个问题,古代先贤们做出过很多尝试和探讨,为今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俭约自守、力戒奢华”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淫佚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淫佚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恣纵是什么意思逸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