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王船山论文范文资料 与辛亥革命时期王船山主要映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王船山范文 科目:论文范文 2024-01-17

《辛亥革命时期王船山主要映像》: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王船山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 晚清为政治巨变时期,因此晚清革命者和清官方都对传统思想资源王船山进行了重新塑造,形成了民族主义者和正统卫道大儒的不同映像.各方争夺王船山资源的过程,实际就是时代各种力量展现各自的社会理念、意识形态的过程,其论争结果如何和各方的势力消长密切相关.

关键词: 辛亥革命;王船山;映像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在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衡阳石船山著述,世称船山先生.自晚清起,船山研究渐成显学.不同的时代,王船山在人们心目中的映像是不同的,这除了因为人们研究的视角不同之外,更和时代的需要紧密相关.辛亥革命时期亦是如此.

一、从传统“夷夏之辨”的代表人物到近代民族主义者

“夷夏之辨”是传统的民族观念的核心内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直是中国人一种坚定的民族观念.自古代以来,“夷夏之辨”就是处理华夏利益和其他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每当夷狄进逼中原,华夏文化发生危急的时刻,这个观念特别明显.明末清初,“夷夏之辨”更是激烈.满族入主中原之际,明季遗民反抗激烈,虽然抗清失败,但富有夷夏观念的民族思想愈发显著,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就是如此.在这其中,王夫之持“夷夏之辨”最为激烈.这对清朝初期的统治是极端不利的,因此,清初通过文字狱等方式,极力泯灭满族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界限.随着清朝的强大,满汉之间的“夷夏之辨”逐渐衰落.但是“夷夏之辨”观念本身并未衰落. 战争后,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夷夏之辨”作为反对外国列强侵略的思想武器,又显示了他特有的作用.因此,作为“夷夏之辨”思想最为激烈的王夫之的著作也逐渐大规模的印刻.不过,令统治者始料不到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之初的辛亥革命时期,“夷夏之辨”的大旗被再次举起,并且应用到了清政府自己的身上,“夷夏之辨”的结果就是“攘夷排满”,且成了时代的主流.

民族主义是辛亥革命时期用以排满革命的大旗.王船山一生抗满清,“抗献忠,远必正,遁定国,避三桂,异事同情,初终一致”;73岁时作绝笔一首,自叹“荒郊三径绝,亡国一臣孤”,始终把自己作为“明遗臣”[1].王船山这些抗清史事和言论正是革命者所需要的.因此,在辛亥革命时期,王船山在革命者的映像中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中接受船山民族思想最突出者.他首先继承了王船山“夷夏大防”高于一切的思想,承认种族本不同,但最后都只能归于“王道”.

章太炎在《訄书·序种姓上第十七》里说:“懿!亦建国大陆之上,广员万里,黔首浩穰,其始故不一族.太皞以降,力政经营,并包殊族,使种姓合齐,以遵率王道者,数矣.文字政教既一,其始异者,其终且醇化.是故淳维、姜戎,出夏后、四岳也,窜而为异,即亦因而异之.冉駹朝蜀,瓯越朝会稽,驯而为同,同则亦同也.然则自有书契,以《世本》、《尧典》为断,庶方驳姓,悉为一宗,所谓历史民族然矣.自尔有归化者,因其类例,并包兼容.魏、周、金元之民,扶服厥角,以奔明氏,明氏视以携养蘖子,宜不于中夏有点.若其乘时僭盗,比于归化,类例固殊焉,有典常不赦.善夫,王夫之曰:‘圣人先号万姓,而示以独贵.保其所贵,匡其终乱,施于孙子,须于后圣.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异类间之.’不其然乎!”[2]

明显,章太炎用“夷夏大防”以排满,认为满乃异族,不具正统性.

其实章太炎这种思想乃是属于传统的“尊王攘夷”说,只是此时的“王”非满族统治者,而乃汉族统治者,其学理来源源于王船山的“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异类间之.”

章太炎这种思想,早已有之,他后来对弟子说:“余十一、二岁时,外祖朱左卿授余读经,偶读蒋氏《东华录》曾静案,外祖谓‘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之义’.余问:‘前人有谈此语否?’外祖曰:‘王船山、顾亭林已言之,尤以王氏之言为甚,谓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和之俱亡.’余曰:‘明亡于清,反不如亡于李闯.’外祖曰:‘今不必作此论,若果李闯得明天下,闯虽不善,其子孙未必皆不善,惟今不必作此论耳.’余之革命思想伏根于此.依外祖之言观之,可见种族革命思想原在汉人心中,惟隐而不显耳.”[3]

不过,对于王船山的这种民族思想,章太炎还有一番评论.1906年7月《民报》第六期登载了章太炎的一段《演说录》,章太炎演说道:“兄弟小小的时候,因读蒋氏《东华录》,其中有戴名世、曾静、查嗣庭诸人的案件,便就胸中发愤,觉得异种乱华是我们心里第一恨事.后来读郑所南、王船山先生的书,全是那些保卫汉种的话,民族思想渐渐发达.但两先生的话,却没什么学理.自从甲午以后,略看东西各国的书籍,才有学理收拾进来.”[4]

可见,此时在章太炎的心目中,王船山“保卫汉种”这个映像是很深的.他也怒斥那些汉人大臣们虽读船山书却仍为满族统治服务的人.比如对曾、左、罗、彭等人,他认为:“夫中国吞噬于逆胡,已二百六十二年矣,宰割之酷,诈暴之工,人人所身受,当无不昌言革命.然自乾隆以往,尚有吕留良、曾静、齐周华等持正议以震聋俗,自尔遂寂泊无所闻.吾观洪氏之举义师,起而和为敌者,曾、李则柔煦小人,左宗棠喜功名,乐战事,徒欲为人策使,顾勿问其韪非枉直,斯固无足论者.乃如罗、彭、邵、刘之伦,皆笃行有道士也.其所操持,不洛闽而金溪余姚,衡阳之《黄书》日在几阁,孝弟之行,华戎之辨,仇国之痛,作乱犯上之戒,宜一切习闻之.无他,悖德逆伦,并为一谈,牢不可破,故虽有衡阳之书,而视之若无见也.”[5]

《船山遗书》本为曾国藩等所刻.曾国藩何尝不知船山的“夷夏之辨”思想,不过曾氏等人刻船山之书,宣扬“夷夏之辨”之“夷”已非旧夷,而是新夷——中国之外的资本主义.所以说曾刻船山书,不过是视船山为“尊王攘夷”之人也.此“王”即是旧时“夷夏之辨”之“夷”而已.

然而,章太炎不这样认为,他仍然视曾国藩为“攘夷之人”,不过此“夷”仍为当朝满清.他在《书曾刻船山遗书后》猜测解释了曾国藩刻书的意图.他说:“王而农著书,壹意以攘胡为本.曾国藩为清爪牙,踣洪氏以致中兴,遽刻其遗书,何也?衡湘间士大夫以为国藩悔过之举,余终不敢信.最后有为国藩解者曰:‘夫国藩和秀全其志一而已矣.秀全急于攘满洲者,国藩缓于攘满洲者.自湘淮军兴,而驻防之威堕,满洲人亦不获执兵柄,虽有塔齐布、多隆阿辈伏匿其间,则固已为汉帅役属矣.自尔五十年,虏权日衰.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之伦,时抗大命,乔然以桓文自居.巡防军衰,而后陆军继之,其卒徒皆汉种也.于是武昌倡义,尽四月而清命斩,夫其端实自国藩始.刻王氏遗书者,固以自道其志,非所谓悔过者也.’”[6]

王船山论文参考资料:

红船精神论文

俄狄浦斯王论文

读书杂志王念孙

船政文化论文

结论:辛亥革命时期王船山主要映像为关于王船山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王夫之与王阳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