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金融支农成效论文范文资料 与金融支农成效10年回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金融支农成效范文 科目:论文范文 2024-01-01

《金融支农成效10年回顾》:该文是关于金融支农成效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本文在2007—2017年10年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优化的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分析四大类涉农贷款和农业经济波动各个变量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各类涉农贷款变动对农民收入的长期决定因素和短期动态变化.本文发现,各项涉农贷款余额都是引起农业经济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只有农林牧渔业贷款是引起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各项涉农贷款对农业经济变动和农民收入变动都能在短期内产生实际的影响,并且是单向的;全口径涉农贷款对农业经济变动和农民收入变化的贡献明显,贡献度达10.1%和5.26%,金融支农成效显著.

关键词:涉农贷款;农民收入;优化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8)03-0003-09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18.03.001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07年以来,党 和国务院推动金融支农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围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确了金融机构分类改革、农村普惠金融、涉农资金投放、创新服务产品、发展农业保险、财税重点支持等多项政策框架.总体上看,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种类大大增加,商业银行、农信社、各类小型信贷机构、合作性金融组织、担保机构、保险企业等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多元化、多层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形成,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也基本成熟.但是农村金融服务的高风险、高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固有特征仍没有消除,各地在落实 农村金融政策时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仍待*.

通过对金融支农顶层设计和相关实践的回顾,我们发现,涉农贷款是金融支农最为重要的渠道之一,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自我国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以来,截至2017年9月,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399.5%,平均年增速为18.83%.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7年9月末的30.5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從22%提高至25.6%.从机构布局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涵盖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其他微型金融组织相互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涉农贷款金融服务体系.仅以村镇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例,截至2016年末,全国已有1259个县(市)核准设立村镇银行,县(市)覆盖率为67%.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其中64.5%设在中部地区,村镇银行资产规模达到1.24 万亿元;已累计为352万家农户和小企业发放贷款580万笔,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过3万亿元.截至2016年末,全国已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93%以上的贷款投向了农户和小企业.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从启动时(2009年10月)的2945个减少到1296个;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和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双覆盖的省(含计划单列市)从2009年10月的9个增加到29个.

金融支农问题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涉农贷款和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现有文献主要持有两种观点:一是涉农贷款的投入,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王建国和牛楠(2013)选取1996—2012年的数据,对易县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和农民收入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涉农贷款投入增加对农民纯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贡献率很低.吴蔚蓝等(2015)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杨正荣和盖振煜(2015)的研究显示,涉农贷款投入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其贡献度仍有潜力可挖.二是随着涉农贷款的投入,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并不显著.如夏遨(2017)对涉农贷款及贷款结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涉农贷款投入加大并不一定能拉动当地农民收入增长.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多数涉农贷款被农户用于维修房屋或生活使用,短时间内并不能起到增加收入的作用;另一方面,涉农贷款的获得者大多为外出务工人员,他们的收入水平取决于固定收入,并不能通过获得贷款的方式得到提高.(2)涉农贷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武翠芳(2006)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贷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可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此外,农业固定资产对农业产出也有很大的贡献,因此在增加农业信贷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要注意增加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赵烁等(2012)研究发现,涉农贷款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包括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涉农贷款的投入数量、质量以及农业生产绩效是涉农贷款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陈琦(2013)对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支出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单纯增加财政支农支出并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信贷对农业经济有正影响作用,其和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但也有观点认为我国农业信贷和农村经济增长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长期均衡关系不明显(裴辉儒,2010).(3)涉农贷款存在的不足及其完善.张健华(2008)、岳意定(2008)、王爱俭(2009)等研究认为,中国的涉农贷款存在着风险较大、担保体系缺乏、营销成本高等问题.陈素芳(2011)指出,区域差异、机构差异导致涉农贷款业务开展不平衡现象的出现.高飞(2013)指出,县域金融机构在政策上扶持方面存在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作用有限、农村金融税收政策优惠不到位、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不完善等问题.许玉晓和王家传(2008)认为,要通过构建适合中国的农业信贷制度,为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资金投入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信贷管理制度,确保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信贷投入.

本文将研究数据更新至2017年,并采用了长达10年间的时间序列,采用优化的向量自回归模型(Parsimonious VAR,PVAR),对金融支持三农的成效进行考察.

金融支农成效论文参考资料:

金融服务论文

普惠金融论文

国内金融期刊排名

金融博览杂志

金融经济杂志社

关于金融的论文

结论:金融支农成效10年回顾为关于本文可作为金融支农成效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金融支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