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道哲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道哲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道哲学范文 科目:论文格式 2024-02-06

《道哲学》:这篇道哲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重建中国哲学的迫切性、任务和途径

为什么要重建中国哲学?因为这是当前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从纵向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哲学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哲学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以中华文明的复兴,首先是中国哲学的重建和复兴.从横向看,在整个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标记,而中国哲学则是中华价值观的基石.

重建中国哲学的任务是什么?当然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和现代化虽然不断地给我们带来剧变,使我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物质文化,但并没有像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将人类带到一个自由世界,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破坏、 威胁、文明冲突、精神沉沦、物欲横流.一句话,价值悄然离去.就是说,这场人类危机的实质,正是价值危机.所以,整合知识论和价值论,维护价值论在哲学中应有的地位,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是当今整个世界重建哲学的根本任务.当然这个任务落实到不同文明又各有侧重.由于中国哲学的缺陷在于知识论的缺失,现代西方哲学的不足则是价值论的淡化,因而中国哲学的使命是建立知识论以辅助价值论,西方哲学的使命则是重构价值论以主导知识论.

那么,应该如何重建中国哲学呢?形而上学不仅是中国哲学的命脉,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也有“第一哲学”的美誉.只是本体和现象相分离的基本特征,导致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产生种种弊端,最终积重难返.恰恰相反,中国形上学的基本特征是体用一如,上下一贯,这充分表现在宇宙论和本体论的合一.所谓天人合一、体用一如、内圣外王等等,都是以此为基础的.通过形而上学来开出种种有关人生、*、社会、政治的学说,是包括儒道释三家在内的中国哲学各流派的基本路径.这样就避免了西方哲学本体和现象脱节的弊病.由此可见,以现代宇宙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宇宙论为基础,以中国古代形而上学为典范,综合中西古今的哲学意识,重建一套新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合一的形而上学,就成了开辟未来哲学的一条可靠道路.

道体——万物从何而来

应该用什么概念来表达宇宙之本原、世界之本体?先民认为,万物皆为天所生,这样“天”就成了中国最早的表达宇宙本原的概念.春秋末年,老子和孔子分别提出了更具哲学意味的“道”和“易”两个概念.尽管如此,人们仍然认为“天”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战国至汉唐的儒家既没有接受“道”,也没有采用“易”,而是继续沿用了“天”作为本原、本体概念.魏晋时期,玄学大盛,老子的“道”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以至于连宋明理学家们都大谈“道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隔阂,我采用“道”这个概念来表达宇宙之本原、世界之本体,把下面将要讨论的哲学和形而上学分别称为“道哲学”和“道形上学”.

“道哲学”和“道形上学”既吸收儒道两家有关“道”的思想,又有所超越,所以不能理解为某种“道家哲学”和“道家形上学”.就其基本价值取向而言,反倒可以列入儒家的谱系.

“道哲学”和“道形上学”是一种在“道”的基础之上或者说沿着“道”的进路而建立起来的哲学和形而上学(Daoicphilosophy,Daoicmetaphysi-cs),而不是为了“道”而建立的哲学和形而上学,也不是对“道”所作的哲学和形而上学的解释(phflosophy ofDao,metaphysics of Dao).

道体是一个超越的和绝对的本体世界.它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所不包、不生不灭,是一个绝对的“大全”和一切存在者之母.

历史上种种作为宇宙本根、世界本原的范畴,都是哲学家们先由物观道,再以道知物,然后“上下察也”得出来的.换言之,他们所构建的超验世界,归根结底,源自经验世界.不过,他们对这些范畴只是笼统地肯定,而没有对其构成作进一步的分辨.在我看来,经验世界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元素,它们是物质、价值和知识.由此推知,道体界也由三种基本元素构成,我分别称之为值、气和理,统谓之“三元”.值是“价值元”,乃价值的存有、意义的存有.气是“质料元”,乃质料的存有,为物质世界的本原,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气之本体.理是“形式元”,乃理则的存有、知识的存有.其中,理无自体,而是寓于值和气之中的,故分为两类.一类和值相对应,乃值所含之理,可谓之值理.如作为一种价值,仁本身属于值,但仁之为仁,当有其理,此即值理.另一类和气相对应,乃气所含之理,是自然界的法则、规律,即古人所说的“物理”,可谓之气理.

三者的特性各有不同.值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或者说是纯真、纯善、纯美的.气本身虽然是无所谓真、善、美或假、恶、丑的,但又包含着导致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可能性.虽然理本身也是无所谓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却包含着真、善、美和假、恶、丑之理则.

在道体界,值、理、气是永恒的,也是自在的、散在的.自其永恒性而言,可分别谓之“恒值”、“恒理”、“恒气”.从其自在的、散在的状态而言,即是“无极”.恒值、恒理、恒气三者相搏聚形成太极,也就是被现代天体物理学家称为“奇点”的原始原子.宇宙由太极裂变而成,就是说太极是宇宙万物的直接源头.所以,道犹如母体,太极就像母体孕育出来的卵子,而宇宙则是由卵子演变而成的孩子.当太极演变为宇宙万物以后,它自身便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了.这样,太极便有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万物产生者的太极,是为本原太极;二是万物所具的太极,是为次生太极.

人性——我们是谁

次生太极,也就是万物之性.太极本由值、理、气三者组成,故作为次生太极的性,亦存在三类,即值之性、理之性和气之性.

万物对气之本体的禀受是千差万别的,亦即万物的气之性是千差万别的.荀子将万物分为四类,可分别称为有气之物(矿物质)、有生之物(植物)、有知之物(动物)和有义之物(人).笼统地说,所谓性就是各种事物所具有的各种素质的总和.其中,最能代表一类事物的本质并以之同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素质,我称为“本质的性”,其他素质则为“非本质的性”.有生之物的本质的性体现在生命中,有知之物的本质的性便体现在动物之心中,而有义之物的本质的性则体现在人心中.在这个意义上,甚至毋宁说这些不同层次的素质,就是不同事物的性.非生命是诸如水火等非生命物质的气之性,生命是生物的气之性,动物之心是动物的气之性,人心则是人的气之性.因此,所谓兽心就是兽性,人心就是人性,心即性也.万物气之性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值之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气之性和值之性是相应的、同构的.在荀子据以分辨万物的四种素质中,气、生、知皆非价值,只有义才属价值.荀子认为,只有人

道哲学论文参考资料:

哲学类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哲学杂志

哲学论文范文

世界哲学杂志

马克思哲学论文

结论:道哲学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道哲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道与西方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