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金融体系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历史脉络、改革现状和趋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金融体系范文 科目:论文模板 2024-02-01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历史脉络、改革现状和趋势》:这是一篇与金融体系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云南财经大学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开端.从1978年到2017年将近40年的时间,中国金融体制和结构的发展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特别是在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调控监管体系等方面尤为突出.本文主要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历史、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中国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金融改革 历史脉络 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金融业

(1)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近代中国的开端是 战争,自此以后西方资本开始逐渐进入中国,以至于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在西方经济的影响下产生的复杂和充满矛盾的变化.本文将近代中国金融的改革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 战争到辛亥革命,在这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大批涌入中国,并控制着中国的金融业.同时,中国传统的金融机构——钱庄和票号由于受到西方资本银行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受西方制度的影响,中国在此间也逐渐形成了官办银行、官商合办以及私人投资银行,至此,近代中国银行出现.第二个阶段是辛亥革命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由于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战争的进行,使得外国银行和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相反,以银行为代表的民族金融业发展迅速,并产生各种不同的金融机构,例如兴办省银行和信托公司、储蓄会和保险公司.第三阶段是从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金融业控制到新中国诞生.在这期间垄断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代名词,因为当时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滞后,金融市场完全被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完全控制.处于战争年代的中国金融,由于货币不统一,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就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当时的中国金融业和货币制度的基础是官僚资本,这就预示着它们处于崩溃的边缘.相反, 领导的解放区金融事业稳步发展,并创办了金融组织体系和业务活动方式的新模式.

(2)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由当时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在回收各解放区货币的同时发行人民币.央行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统一的金融体系已经形成,也标志着我国银行业步入新时期.

(3)“大一统”金融模式的形成

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大一统”的金融模式占据着主要地位,中国人民银行集所有权利于一身.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发挥着商业银行的作用,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也具体从事各种业务经营.

中国金融改革的具体过程

(1)准备和起步阶段

该阶段的起止时间大体可以规定在1978年到1984年.这是中国金融体系和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一下方面:金融机构不在单一,实现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根本,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组织机构.根据不同的产业设置专门为相关产业服务的银行,例如设置中国农业银行就是为了提高中国农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合理分配支农资金,集中*农村信贷;设置中国银行是为了统一经营和管理中国外汇业务.由高度集权的中国人民银行体系转向二级银行体制.中国银行放弃商业银行业务,独立管理信贷业务和发行货币的权力,从而使得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更具效力.由于 银行的权力更加的集中,因此加强了间接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从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金融风险.形成存款立行的约束机制.由原来的统存统贷转化为存贷差额包干.统存统贷一方面会降低各基层银行吸收存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能使贷款资金流向效益更高的银行,即资金资源的配置缺乏有效性.

(2)转变和探索阶段

第二阶段是1985年到1996年.在这11年间,中国的金融基本制度有了创新性发展,同时也为市场金融建立了初步框架.此阶段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特点和内容是: 银行制度的巩固.从1995年开始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这一点充分说明了 银行地位的重要性,为 银行充分发挥作用作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大力发展多元化金融组织机构,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创新.具体体现在:首先,成立非银行金融机构,例如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其次,组建全国性保险公司和区域性保险公司;再次,证券业的快速崛起.1990年以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最后,设立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以及各种外资银行.金融管理制度向市场化发展.在管理制度上放权让利,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实行银行间的业务交叉,通过业务交叉开展竞争.在管理机制上引入风险、利润、成本范畴,实现商业银行和政策金融分离.金融宏观调控向间接调控过渡,从单一的行政调控向运用经济性手段转变.⑤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证券交易所、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全面启动.

(3)调整和充实阶段

从1997年开始至今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第三阶段.在这期间,中国的宏观经济不再是传统的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而是发展成为供过于求相对过剩的经济.主要特点和内容:①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目的:将不良资产和金融机构分离,使资产证券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方式就是债务重组、上市等,通过这些手段资产管理公司完成了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回收,改善了他们资产负债的情况.②加强了对分业监管体系和机制的重视.1992年10月证券会和证监会成立;1998年11月保监会成立;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成立;标志着“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系正式形成.③加快长期金融市场发展,提高长期资金市场的功能,长期金融和资金市场的扩容以跨越模式发展.④在此阶段要求国有银行必须进行商业化和股份制改革.⑤完善法制建设,防范金融风险.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汇率制度的改革必须遵循非被动性、循序渐进性、可控性的原则.⑦增加金融机构的类型,使得金融服务能够惠及各个领域,启动消费信贷市场.

对中国金融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1.构建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

现阶段在农村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就是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但是由于各个机构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导致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竞争机制没有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只有构建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才能推动业务创新.

2.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高风险、高投入、低收益是农业的特点,因此只有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才是纠正、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2)金融机构的深入改革,实现向混业经营的转变

从世界经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步入混业经营只是时间问题.世界各国在金融全球化竞争博弈中要想获得更好的立足和发展,其最优选择的只能是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变化中的金融市场的适应性.多元化经营为金融产品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金融机构通过拓展业务范围,增强了资金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3)逐步实现人民币利率和匯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推行顺序:首先是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其次是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另外,存贷款利率的放开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依次进行.

1994年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中国的浮动汇率制度发生变化,即从1994年的单一性转变成了参考一揽子货币的制度,其他两条没有变化.之所以重视汇率机制是因为中国汇率机制改革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创新发展、健全全国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

从1978年到2017年经过大约四十年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中国金融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林化森,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硕士;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1] 陈学彬、李忠.货币国际化的全球经验和启示.则贸经济,2012(2).

[3] 李扬.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当代则经,2009(1).

[4] 夏斌、陈道富.中国金融战略2020.人民出版社,2011.

金融体系论文参考资料:

金融服务论文

普惠金融论文

国内金融期刊排名

金融博览杂志

金融经济杂志社

关于金融的论文

结论: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历史脉络、改革现状和趋势为关于本文可作为金融体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金融是做什么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