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发现论文范文资料 与真情实感源于日常生活的美学发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发现范文 科目:论文提纲 2024-03-05

《真情实感源于日常生活的美学发现》:本论文可用于发现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发现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由于教学目标的短视、素材发现的盲视、作文评价的歧视等原因,导致作文的真情实感缺失.在深度分析原因之后,重新对真情实感进行了定位.最后就作文真情实感缺失的突围,提供了四种思维方式:苏格拉底的“三把筛子”、叔本华的“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龙应台的“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图钉原理.

关键词:作文;真情实感;美学发现

“真情实感”是新课标对学生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从目前学生的习作来看,“假大空”比比皆是,“光明的尾巴”屡见不鲜,一些学生的作文褪去那些华丽的辞藻之后,要么空无一物,要么矫揉造作.人是情感动物,七情六欲是人之本能.为什么学生写作中无法用语言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呢?

一、真情实感缺失的原因

1.教学目标的短视.学生为什么写作?传统的作文教学侧重于语言层面和写作策略,如何突围?席慕蓉先生的主张,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她认为“一个人必须得到了审美的自由,才能称得上是个独立和完整的生命.教育原本应该是帮助我们去寻求这种境界,但是,却往往会令我们陷入泥沼,种种与审美毫无关系的附加值反而成为主体,从而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里受尽了阻扰和折磨.”

2.素材发现的盲视.作文写什么?这是令师生都头疼的事情.我们常常扼腕叹息,学生生活单调,三点一线,哪有什么素材来写?但古人却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创作出流芳千古的诗句,我们反而无视日常生活本身,认为没有什么可写.

3.习作评价的歧视.在高分作文集里无病的“美文”泛滥,自怨自艾的“小资”滥情,乞讨可怜的悲情文章成灾等这些作品都是作文“真情实感”的天敌.遗憾的是,目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大多忽视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依然沉迷在语言华美、结构清晰的文字层面,与“先观天真,后观笔意”背道而驰.

二、美学视野下真情实感的三个不等式

“文学是最生动的情感存在形式,它不能走向概念,只能走向生命.”“如果没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如果没有想象视野与现实幅度,仅仅玩技巧,玩语言,就会把文学玩得很苍白,很干瘪,很乏味,甚至把文学玩死.”

1.真情实感不等于真实情感.我们对“真情实感”的理解往往简单化了,混同为“真实情感”.我们有必要在美学视野下重新审视.

“情”,即情愫、情怀、情理、情绪、情操、情义等;“感”,即感受、感觉、感悟等.“情”是名词,是静态的,是结果,是内心世界的一种抽象化;“感”是动词,是动态的,是过程,是各种感官,包括第六感官的一种具体化.

真情实感,即发自肺腑的静态的结论式的“情”,能够通过动态的过程式的“感”而呈现.其过程有两个特征:一是可触可摸、可嗅可视;二是渐进、起伏的,水到渠成.

2.真情实感不等于日常生活情感的重现.对于学生而言,写作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诸多感觉,但又不是日常生活的再现.因为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每种生物在其生命流转的过程中都自然产生各种对应的姿态,有喜有悲,有苦有乐,千奇百状;人们经过审视、观赏、评比加上创意的心得,以诗歌、绘画、建筑、雕刻等各种形式,记录下各种生命情态的美感,穿越时空,始终焕发出诱人的神采.”这种“诱人的神采”只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再加工才能得以实现.

3.真情实感不等于我行我素的情感宣泄.当下学生作文有三种令人忧虑的走向:一是自恋情结严重的喃喃低语;二是假大空的主流意识的口号;三是风花雪月的小资情调.这三种走向的共同点就是我行我素的情感宣泄.

三、日常生活美学发现的四种思维方式

1.苏格拉底的“三把筛子”.苏格拉底曾告诫学生说:“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的时候,至少要用真实、善意和重要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如果那件事是不真实的、缺乏善意的和不重要的话,就没有必要告诉别人,否则就给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了.”

以日常生活作为素材的写作,也必须建构“三把筛子”的思维方式.当然这“三把筛子”不同于苏格拉底的“三把篩子”,是写作时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筛子.

比如,在环境描写时,很多学生都存在严重的思维定势,以为见到什么就要写什么.这种作文就是缺乏“三把筛子”的思维.有些无关主题、不能服务于主题的环境描写就该筛掉.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学生去同学家拜访.书桌上摆放着很多物品:矿泉水、台灯、口香糖、开水壶、草稿纸、钢笔、杂志、眼镜盒、茶杯、书籍、抽纸、茶叶盒等.学生回家后写一篇文章,重点突出同学的勤奋好学.其中有一处细节描写需要写到桌子上的物品.写桌子上的物品时,是照单全写还是有选择性地写呢?若有选择性地写,你会写哪些物品呢?请写出理由?

突出同学的勤奋,“三把筛子”可以筛选出台灯、钢笔、书籍、草稿纸等素材.由此可见,只要帮助学生明确了“筛子”的标准,面对杂乱目眩的生活素材,就能拨开迷雾,重见天日.

2.叔本华的“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学生在写作时往往用“实用的眼光”去对待日常生活.饭桌是吃饭的,书桌是写字的,这样的写作往往就只能是“事情的经过”“事物的面目”.脂砚斋在《红楼梦》上的一条批语写到:“天地间无一物不是妙物,无一物不可成文,但在人意舍取耳.”鱼鸟昆虫、斜阳芳草这些普通的自然物,都可以成为“美”、成为“妙”,关键在于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活动.有了审美活动,平常物就超越了物本身.

(1)就所状之物而言,重新审视它的自然属性,由此发掘出它的审美意义.例如《石灰吟》一文:

用实用观点来看待石灰,就只能得到它的物理属性:采石(千锤万凿出深山)→煅烧(烈火焚烧、粉身碎骨)→成品(洁白的石灰).

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石灰,把它人格化,就能发掘出它的美学意义:历练(千锤百炼走出封闭)→考验(若等闲、浑不怕)→人品、学识(高洁、流芳千古).

发现论文参考资料:

和发现杂志

发现杂志

结论:真情实感源于日常生活的美学发现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发现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发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