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唐德刚历史论文范文资料 与唐德刚历史还可这样写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唐德刚历史范文 科目:mba论文 2024-01-26

《唐德刚历史还可这样写》:本论文为您写唐德刚历史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美国时间10月26日晚,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因肾衰竭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89岁.

唐先生是历史学者.一般说来,学者通常不大会成为公众人物,何况是冷僻的历史学界.但唐德刚的去世,还是在公众引起喧哗.唐先生的公众化在于,他对中国历史的学术贡献或许不能使其成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大师,但他游离于学院派之外的历史书写者身份,使他在史界同行中更像一个作家,在喜欢故事和史评的读者群中则像一个思想者.他的作品在读者中产生了远胜于专家们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就构成了公众怀念的理由.

“三分胡说,七分唐著”成就盛名

1920年8月23日,唐德刚生于安徽合肥准军世家,幼承庭训,国学根底深厚.1937年抗战爆发,随国立安徽中学辗转西迁,后进入重庆 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回安徽任中学教席,随后在省立安徽学院讲授西方通史.1948年,考取自费留美,负笈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追随唐纳德教授研究西方史.

唐德刚选定研究西方史这个专业,自然是打算回国搞研究而不是在美国谋职业.一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美国的唐德刚依然抱有回国的念头.考虑到自己“是学传统历史学,同马克思主义史学相差太远了,我们要改学马克思,不是一年可以改的”,唐德刚于是决定改学建筑学.他在回忆中说:“建筑是速成班,学一两年,马上就可以做事.然后看情况, 要我们,我们就回去;不要我们,我们就在美国.我们那时才20岁,改行还很容易.”又过了两年,美朝战争爆发,中国卷入了这场战争.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唐德刚回国的念头彻底打消了.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成为他唯一的选择.

当时,迁居美国的民国政要有很多,他们多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参和者或亲历者.虽然唐德刚认识的并不多,但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历史学者,他看到了这些人本身存在的历史价值.从整理、抢救史料的重要性、紧迫性考虑,唐德刚萌生了搞口述历史的念头.他后来回忆说:“作为一个海外的华裔史学工作者,眼底手头所见,是一些琳琅满目的中华无价之宝,眼睁睁地看着逐渐流失,内心所反升的沉重的使命感和遗恨、惋惜之情交织,而又无能为力,心理上的孤独质感,真非亲历者所能体会于万一也.如果这些有价值的活资料,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不能完好保存下来,那么很可能就会丢失.那就是我们这代史学家的失职.”

带着这样“沉重的使命感”,尚在求学的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东亚研究所参和发起成立“中国口述历史协会”,动员美国的社会力量参和此事,他也成为华人历史学家中“口述历史”的积极推动者;而他和胡适的相遇,使他成为“口述历史”最早的践行者.

唐德刚和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里相会.当时胡适经常到哥伦比亚的图书馆借阅书刊,而唐德刚则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里勤工俭学,两人因此而相遇相识.由于是老乡的缘故,胡适和唐德刚走得很近.那时,胡适已从叱咤风云的圣人的位置沦落为穷愁潦倒的寓公,生活境况甚至比唐德刚还差.唐德刚说:“胡先生那时同我的关系,是一个穷愁潦倒的乞丐老和尚和乞丐小和尚的关系.”因为和胡适有这样的缘分,当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在福特基金会赞助下渐次形成后,唐德刚被指派为胡适的助手,正式开始了对胡适的“口述历史”.

《胡适口述自传》1979年在台湾出版中文本,1981年,华东师大出版“内部发行”的《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下)——胡适的自传》,使一部分大陆读者得以先睹.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读到此书时,如同先前读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的感觉一样:“历史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有学者戏言:《胡适口述自传》是“三分胡说,七分唐著”.在这部胡适“口述历史”著作中,唐德刚的批注占了大部分内容.这些批注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历史事实严谨的考证,透露出唐德刚扎实的史学功底,一部分对口述者所言而有感而发之论,正是这些性之所至甚至有些率真的唐氏风格的言论,传达出唐德刚客观、公正,不为尊者讳的治史风格,也让读者有“历史原来还可以这样写”的新感觉.

比如,胡适谈自己的治学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去做”,对此,唐德刚颇不以为然:“胡适之所说的经验只是‘胡适’的经验等胡适是个有‘大成就’的人.可是这个世界里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都可以说是‘没有成就’的普通人,因而这个美好的世界原是我辈‘没有成就’的人的世界.‘有成就的人’是极少极少的‘少数民族’.所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是应该教育一个人怎样做个‘没有成就’的普通人,一个平民,一个光头老百姓.”

比如,在胡适谈到自己留美期间,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时,唐德刚甚至有些愤然了:“就在全美排华最烈之时,也是胡适之先生这一辈‘庚款留学生’大批来美之时.而这批少爷小姐们留美期间,对上层白种美国人,真是桃花潭水,一往情深!而对在此邦受苦受难的最下层黄皮肤的自己同胞,却未听过他们说过一句话,或写过一个字!也真是咄咄怪事!”

这样的批注,摆脱了学院派史学家治史的窠臼,而豁然开出了一个公众史学的新天地.此后,在对李宗仁、顾维钧、张学良等人作“口述历史”时,唐德刚延续了这一风格:“我们学历史的人,跟做新闻记者一样,新闻归新闻,评论归评论.一个是绝对的客观,一个是绝对的主观,不能相互混淆在一起.”

备受国内读者推崇的黄仁宇,是因为把中国历史从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横切了一刀成就盛名;而唐德刚则因为《胡适口述自传》而成为“口述历史”的奠基人,并以共独特的写作手法,超越学院派史学家而成为公众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摸鱼捉虾,误了庄稼”

唐德刚首先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西方史,而最终却选定哲学为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并在1959年获得哥大哲学博士学位.可是,终其一生,这位哲学博士却没有一本哲学专著存世,而人物传记和文学类、史学类的著作却车载斗量.

唐德刚对曾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的胡适有八个字的评价:“摸鱼捉虾,误了庄稼”.他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大使的胡适应当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多争取国际援助,而不是到处搞什么空洞的 演说.其实,把唐德刚对胡适的这个戏言,放在他自己身上,也同样适用.

由“口述历史”起步,唐德刚再也放不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了.不过,唐德刚从作研究开始,就没有走学院派史学家的路子,而是独辟蹊径.他致力于“口述历史”,是一种体现;他选择研究的人物,也是一种体现.

在唐德刚涉猎于传记人物写作时,林语堂曾建议他可写写孙文、黄兴、梁启超等当代名人,他回答说,这些大传记他老人家可以写,我们无名小卒不能写;写了,也没有人看.“我要写的话就

唐德刚历史论文参考资料: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格式

中学历史教学期刊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杂志

如何写历史论文

结论:唐德刚历史还可这样写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唐德刚历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唐德刚历史三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