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华文报纸论文范文资料 与20世纪印尼苏岛亲国民党华文报纸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华文报纸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3-18

《20世纪印尼苏岛亲国民党华文报纸影响》:该文是关于华文报纸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印尼苏岛亲国民党报纸肇源于二战之前,二战前后,它们在国民党海外党部的领导下,从舆论上动员华人为祖籍国筹募资金,承担了宣传国民党各种政策的政治任务,党派利益浓厚,加剧了苏岛华社的分裂,扩大了苏岛华人群体间的隔阂.尽管如此,在时代变迁之下,苏岛亲国民党华文报纸促进了华人民族主义的觉醒,加强了苏岛华人与祖籍国之间的联系,也为苏岛华人提供了可选择的外部信息.

苏门答腊岛(简称苏岛)是印尼的第二大岛屿,也是印尼华人聚集最多的岛屿之一.苏岛华人与中国关系密切,自19世纪晚期以来,华侨陆续从中国沿海迁移至此,形成了以闽粤为主体的新客华人社会.20世纪在民族主义的刺激下,华人社會中先后出现了一批亲国民党的华文报纸.这些华文报纸以国家、民族至上为旗帜,在苏岛华人中宣传国民党政治主张,对国民党争取华人支持发挥了深远影响,也对今天研究印尼华报的发展以及华人与中国的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20世纪前期苏岛国民党宣传媒介的产生

苏岛是印尼受到中国政局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不久,当时印尼苏岛由于华侨人数众多、商人云集,很快引起了同盟会的关注.1906年受孙中山等人的嘱托,汪精卫来到苏岛首府棉兰,建立了同盟会日里分支,构架了苏岛同盟会的领导框架.

中华民国成立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国民党的合法身份得到了荷兰政府的承认,国民党在苏岛势力明显扩大.国民党在棉兰、巨港、巴东建立了直属支部,在直属支部之下,在大小城埠成立分部,国民党在苏岛的领导机构日趋完善.

党务机构完善后,为扩大在华侨中的影响,创办报纸启迪华侨成为国民党人的重要任务.1914年国民党员叶燕浅、张蓝田等人创办《苏门答腊民报》,从舆论上支持孙中山的政治信仰,服务于国民党的革命事业.抗战爆发后,《苏门答腊民报》动员棉兰华侨参加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赞成国共合作,宣传抗战救国思想.从1939年开始,每日销数达到了4000份,成为苏岛宣传国民政府抗战的第一大报纸.

《苏门答腊民报》之外,国民党党员经营的报纸还有《新中华报》.《新中华报》由国民党员饶斐野、苏源昌主持.由于饶斐野是国民党棉兰分部委员,该报依靠苏岛国民党党部维持发行,其每日销数在2000份左右.抗战爆发后,它在政治上支持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战活动,成为了国民党棉兰分部的附属机关报.

1942年日军占领苏岛,国民党在苏岛的各领导机构成为日军重点打击的对象,《苏门答腊民报》、《新中华报》由于支持抗战活动,被迫停办.亲国民党报纸的发展暂告一段落.

二、二战后亲国民党华报的变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苏岛国民党的活动由沉寂走向复苏.1945年9月《苏门答腊民报》和《新中华报》先后复刊.复刊后,《苏门答腊民报》叶贻昌担任总理(叶燕浅之子),郭铸人为总经理(曾任国民党日里支部执委).而《新中华报》则由苏源昌、丁伯文(国民党党员)把持.1948年一批亲*的知识分子接手了《苏门答腊民报》的主要股份,该报退出亲国民党报纸的行列.而《新中华报》的驱逐了《新中华报》中的亲共人士,强化了倾向国民党的政治属性.

在20世纪中叶,《新中华报》一直是苏岛唯一的国民党党报,承担了宣传国民党反共反俄思想的任务.《新中华报》每日发行四版或六版,日发行量约6500份.第一版、第四版报道国际、印尼、苏岛新闻,以美苏两大阵营冷战对峙居多,也包括有台湾反攻大陆的各种政治讲话.第二版主要报道世界各国和中国大陆情况,第三版、第六版一般刊登反共的文学作品和生活知识,第五版经常刊登星马、苏岛经济消息,供华商参考.《新中华报》在“各地要闻”中,反映了不少苏岛华社和“正义侨团”的新闻,党派气息浓厚.

该报反共亲台的态度在“大陆通讯”、“本报特约航讯”和“自由中国通讯”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大陆通讯”和“本报特约航讯”刊登批评*的各种文章,这些文章的撰稿人常从大陆报刊中隐含的信息中断章取义,以此表明大陆民众在“天灾人祸”下受到*的“残酷压迫”和“滋生的不满”.“自由中国通讯”则报道台湾社会发展的各种进步事业,增强华侨对“自由中国”反攻大陆的信心.两种类型的报道对比意图明显,意识形态非常浓厚.

除了《新中华报》外,二战后苏岛亲国民党报纸还有《苏岛时报》.《苏岛时报》由1947年成立的苏东邦政府创立,同年成立的还有印尼文版的报纸,目的是为了宣传荷兰殖民政府与苏东邦的合法性,苏东邦倒台后接受美国新闻处津贴,至1958年被封为止.教育界名人陈维明一直担任该报社长.《苏岛时报》一张四版,发行量约有3000份.版面内容与《新中华报》类似.

随着*在大陆的胜利,《苏岛时报》由中立偏向台湾当局.该报所采纳的稿件,多来自欧美、台湾的电讯,对*以批评为主,对台湾当局多持有中立态度,报道本地华侨华人社会新闻时,它选择报道的侨团多奉中华民国为正朔.《苏岛时报》商业气息较浓厚,特别关注商业政策的变化、印尼星马商业圈的时讯,在报纸中商业广告明显偏多.

50年代后期印尼对外侨政策逐渐由限制走向强制同化政策,1958年印尼政府以台湾当局支持印尼国内叛乱活动为借口,下令封锁所有亲国民党报纸,《新中华报》、《苏岛时报》亦在查封之列,从此,长达半个世纪的苏岛亲国民党华文报纸发展至此基本结束.

三、亲国民党华报的宣传影响

以《新中华报》为代表的苏岛亲国民党华报是国民党势力耕耘苏岛、在苏岛宣传政治主张、获取华人群众支持、增强党派影响的产物,但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它的宣传作用超出了党派的利益,对华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点:

(一)加剧了苏岛华社的分裂,扩人了苏岛华人群体问的隔阂

二战结束后,苏岛华社分裂为亲共和亲国民党的两大群体,双方在各自报纸上笔战不休,以《新中华报》为代表的亲国民党报纸,对亲共华人和中国大陆一味攻击否定,致使在印尼强制同化印尼华人的压力下,苏岛部分华人对中国大陆和亲共华人充满怀疑与排斥,严重抵消了华人共赴难关的合力.时至今日,苏岛部分华人仍游离于中国与印尼的合作交流之外,华人内部的团结也是困难重重.

(二)促进了华人民族主义的觉醒,加强了苏岛华人与祖籍国之间的联系

苏岛华人大部分来自中国闽粤地区,他们以血缘或地缘关系生活于此,特别关注本省本乡消息.进入20世纪,在《新中华报》等报纸的大力宣传之下,苏岛华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对家乡的热爱也延伸到对祖籍国、居留地的关注.特别是在民族危亡时期,华人对祖籍国的关注更为迫切.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7月至1939年2月苏岛向国民政府捐款中,由侨务委员会处理的金额达350万元.这与《新中华报》的宣传密不可分.

(三)为苏岛华人提供了可选择的外部信息

苏岛华主要从事的是商品零售业,从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进口日常用品,然后销售给各级*零售商,各零售商将之销售苏岛各地,从苏岛各农村、城镇收购农产品,再运往外地出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获得大量的商业信息,仅仅通过亲友、商人间的内部消息远不能满足消息需求,亲共报纸在这一方面的报道又有所缺失,因而《新中华报》、《苏岛时报》所报道的英美新闻、印尼本国国情、新马经济恰恰弥补了华商对商业信息的需求.

华文报纸论文参考资料: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毕业设计文档

报纸投稿

政论文范文

辩论文格式

毛概论文格式

结论:20世纪印尼苏岛亲国民党华文报纸影响为关于华文报纸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著名华文报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