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晏婴事迹专著论文范文资料 与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婴事迹专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晏婴事迹专著范文 科目:学年论文 2024-03-27

《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婴事迹专著》:这篇晏婴事迹专著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晏子和《晏子春秋》

提到晏子,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晏子使楚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中的晏子集勇敢、智慧、气节于一身,为后世所敬仰.据记载,晏子名婴,字平仲,一说字仲,谥平,春秋后期齐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582 年,死于公元前500年.晏子之父晏弱,谥桓子,为齐卿.晏弱去世后,晏子承继父亲之职,出仕齐卿,先后从政凡五十六年,历事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三朝,其主要政绩是在景公时.以当时齐国局势,大夫专权,田氏势强,景公以平庸之君,能维持近六十年的统治,齐国还能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完全有赖于晏子这位杰出政治家的辅佐.所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还特别为晏子写了传记(《史记·管晏列传》).其他先秦两汉典籍如《左传》《墨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说苑》《新序》《论衡》中也有不少关于晏子的记载.而要说专门记载晏子思想和言行的著作,则非《晏子春秋》莫属了.

书名虽为《晏子春秋》,但其作者却不是晏子本人.有些目录学著作记录此书时称“晏婴撰”,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该书自始至终对晏婴以“晏子”相称,“晏子”是后人或同时代人对晏婴的敬称,晏子不会自称“子”.而且书中又有“齐景公”之称,“景公”是谥号,史载晏子比齐景公早死十年,不可能知道景公去世后会有此称呼.更何况,书中还记有若干晏子死后之事.这些都证明该书不是晏子本人所撰写的.

其实,这是先秦时期著作的一个特点.先秦典籍的编撰成书,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由明确的一人或数人编写,然后杀青定稿,署名出版.它的形成,往往有个复杂的过程.先是有些原始记录素材,积累渐多,逐渐流传,流传中有人加以整理润色,还会不断增加或佚失,如此几经增损编订,才最终形成,因此许多典籍难以确定编撰者是很正常的.《晏子春秋》的成书,亦当如此.我国自古有史官传统,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晏子作为一代名相,其言行齐国史官必有记录,这是《晏子春秋》的材料来源之一,即齐国世代相传的历史记载和档案记录,这些都是可靠的历史资料.此外,晏子在齐国有出色的政绩,必然成为人们仰慕的对象,他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后,有好事者踵事增华,“小说家者流”添枝加叶,便形成了类似后代包拯、海瑞式的半是历史传记半是故事传说的内容,并广为流传,这便是《晏子春秋》材料的另一个来源.当然,这种材料只可以当作故事看,却难作史料信.

一般认为,到了战国时期,分别有人对这些材料进行搜集汇编,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晏子春秋》(司马迁看到的应该就是其中一个或几个版本).学者蒋伯潜说:“此书非晏子自著,乃后人采其行事,记其言论,纂辑而成,其成书实在战国之世.”应该是中肯的论断.但这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书”.西汉成帝时,刘向奉旨对当时皇家内府的藏书进行整理.他将能够见到的各种版本的《晏子春秋》加以编校,定名为《晏子》,后世更名为《晏子春秋》.如此,《晏子春秋》才算正式“成书”,并成为今天的通行本.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为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内篇六卷,即刘向所谓“合于六经之义”者,包括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外篇两卷,即刘向所谓“又有重复,文辞颇异”者和“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士所为者”.

应该说,《晏子春秋》一书以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生平事迹为依据,又辑缀了有关他逸闻轶事的大量民间传说,从而记载了人们心目中的晏子的思想言行,塑造了晏子这位正直贤明、堪称楷模的杰出政治家的形象.

《晏子春秋》的艺术特色

《晏子春秋》的体裁既不同于《论语》的语录体,也不完全同于《左传》《国语》等历史散文和《孟子》《荀子》等诸子散文,而是以对答记言为主,佐以动作、形象描写,这种以文学笔法记载人物事迹的著作,在现存的先秦古籍里是很少见的.正因如此,《晏子春秋》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也独具特色.

首先,此书语言简洁干净,颇能表现人物个性.以耳熟能详的“晏子使楚”一段为例,晏子到楚国后,楚王蓄意戏弄他,“指盗为齐人”,然后“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不难想象,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难堪的场面.对此,晏婴没有表现出手足无措之态,而是以桔为例,阐明了水土是使植物变异的重要条件,接着话锋一转,用同理相推的方法,得出了“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结论.这种以守为攻、寓理于事的谈话方式,使晏婴的机敏跃然纸上.

其次,此书描写人物动作生动鲜明,着意勾勒人物性格.书中说齐景公在泰山上饮酒,喝得半醉,眺望齐国的大好河山,因感伤人生短暂,便“泣数行而下”;而晏子此刻却“仰天而大笑”,这使得景公大怒.晏婴则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阐述了生死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最后反问道:如果先王不死,您哪能有齐国?寥寥数语便将景公及晏婴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勾勒出来,可谓传神之笔.这种写法,用笔虽简洁,却将人物性格鲜明地体现出来,这对后世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有较大影响.

此外,书中还大量地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形容晏婴穷用了“堂下生寥茬,门外生荆棘”,描写临淄的繁荣用了“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又如把危害社稷的人比为“社鼠猛狗”,把表里不一的作法比喻成“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有些成为流传至今的成语和典故.

可以说,《晏子春秋》一书已具有人物传记的雏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它是“传记之祖”,有学者则认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传记文学.这种以人物为主的专书,以及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史书——《史记》也有着很大影响.

《晏子春秋》的现代价值

首先,《晏子春秋》强调了实行德政的必要性.书中多处提到“德”字,“德”成为该书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晏婴本人就是“盛德”之人,齐景公就曾赞叹说:“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维有德.”(《内篇谏上第十五》)晏婴认为仅仅靠勇力是不可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如果一味地尚勇好斗甚至可能给国家带来灾难,只有修德,实行德政,才能使天下归附.于是他强调:“古之王者,德厚足以安世,行广足以容众,诸侯戴之,以为君长,百姓归之,以为父母.”(《内篇谏上第十四》)周文王之所以取得天下, 就是因为有德:“古者文王修德,不以要利,灭暴不以顺纣等是以诸侯明乎其行,百姓通乎其德,故君民而不危,用国而不弱也.”(《内篇问上第二十三》)齐桓公和管仲之所以能成就霸业,也是因为实行德政的缘故:“昔者管子事桓公,桓公义高诸侯,德备百姓.”(《内篇杂下第二十八》)而齐景公如果不实行德政,想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业是不可能的.那么,德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在晏子看来,就是“任贤爱民”,即“其政任贤,其行爱民”(《内篇问上第十七》).“其政任贤”就是任用贤能之人为官,以便管理国家、安顿百姓;“其行爱民”就是以民为本,减轻赋税,减少劳役,晏婴甚至指出为政者最好的德行就是爱民、乐民,可见他已经充分认识到民心向背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体现,对当今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不无借鉴.

晏婴事迹专著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专著

专著的参考文献格式

结论: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婴事迹专著为大学硕士与本科晏婴事迹专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晏婴的故事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