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杜甫论文范文资料 与杜甫在同谷生活和诗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杜甫范文 科目:学年论文 2024-01-22

《杜甫在同谷生活和诗歌》: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杜甫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杜甫在同谷的生活和诗歌在他的一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他在同谷的生活和诗歌做一简要研究.

关键词:同谷;生活;诗歌

关于杜甫的创作分期,文学史上习惯把杜甫48岁至去世称为漂泊西南时期,这是杜甫创作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他创作成果最为丰硕的一个时期.现存的诗一千七百多首中,有一千首左右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这一时期以乾元二年为起点.乾元二年,对于杜甫来说,是重要的一年,朱东润说:“乾元二年(759年)是一座大关,在这以前杜甫的诗还没有超过唐代其他的诗人,在这年以后,唐代的诗人便很少有超过杜甫的了.”①冯至也指出:“在杜甫的一生,759年是他最艰苦的一年.可是他这一年的创作,尤其是‘三吏’‘三别’以及同谷的一部分诗,却达到最高的成就.”②这一年,杜甫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诗歌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于“同谷诗”,研究界有各种说法,本文在这里所要研究的同谷的生活和诗作是指包括去同谷的途中、在同谷和离开同谷时的生活和诗作.也就是从诗《发秦州》这一首开始到《发同谷》这一首结束这中间的生活和创作.

一、杜甫在同谷的生活

乾元二年,杜甫经历了四处奔波的生活.正月,杜甫从洛阳归陆浑山庄,二月复归洛阳.三月开始,由洛阳返华州,就途中见闻感受作“三吏”“三别”.他看到百姓饱受灾难的同时,也看清了朝廷的无力和混乱,对朝廷的政治越来越失望.加上当时关中一直旱得厉害,粮价奇贵,七月,杜甫便抛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微职,携家小离开华州往秦州,希望在秦州找到一个安静的居处,一个避难所.但是,在秦州的生活异常的寂寞,诗人在这里除了杜佐、赞上人、和隐士阮昉等几位朋友外,很少和其他人有往来.离群索居之时,他倍感此间人情冷漠,故常常思念起自己的亲人和往日的朋友.离群索居、贫病饥寒,诗人在秦州住了三个月左右,实在住不下去了,便决计离开.可是“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③天地茫茫,但杜甫却感到无处安身.正当杜甫走投无路之际,同谷县(今甘肃成县)“佳主人”(研究者多指为同谷县令)欢迎他到同谷去.气候温暖、物产丰富的同谷对于此时的杜甫有很大的吸引力,杜甫便告别了赞上人,由秦州往同谷去.

在杜甫离开秦州之时,诗人作了《发秦州》,说明了离开的原因,也写出了他对同谷生活的期许:“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诗人一家向西南走了七里,来到了赤谷川.此时,岁暮天寒,道路艰险,山深风急,乱石塞途,诗人作了《赤谷》.行了一段,至铁堂峡,峡有石笋,空空荡荡,写了《铁堂峡》.继续南行,经过盐井、寒峡,分别作诗.前行的道路越来越艰险,诗人一家接下来来到了奇险的青阳峡,杜甫被眼前的奇景深深吸引,作了《青阳峡》.接下来,诗人一家直奔成县东面的龙门镇,途中栈道泥泞,风寒日暮.行程艰难的苦况,诗人联想到“石门云雪隘,古镇峰峦集”④的要塞戍卒之苦,诗人“驱车石龛下”,翻越积草岭,就进入了同谷境内.

进入同谷后,往西北三十里有泥功山.泥功山很高,去泥功山的路又非常的泥泞,诗人作《泥功山》,写了山路之艰难,在凤凰台,作诗《凤凰台》,寄予了自己的忠心,也表现了自己的迷茫.诗人曾在当地人的指引下,独访万丈潭,在经历了从寻访不得到突然发现的惊喜后,诗人心中有所开阔,作《万丈潭》,在诗中,诗人以神龙自喻,想象自己能乘云气高飞.但同谷的生活并不如诗人想象般美好,甚至比在秦州时更糟,诗人的生活非常艰难,濒于绝境,这在他著名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中可以深切的表现出来.生活的困窘引发诗人深沉的身世之感,在同谷也无法继续再待下去,所以只能再次踏上旅程,此时有《发同谷县》.

二、杜甫同谷的诗歌创作

从洛阳到秦州、同谷,杜甫开始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心,现实的远离、生活的苦难使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投身政治到致力于诗歌创作,从纪实性表现国家不幸和人民疾苦到对自身的思考和对人对物的具体关怀,从中可以看到他仁爱思想的独特性.

(一)山水纪行中的忧国忧民的情思

从秦州到同谷,这一段距离并不算很长,但杜甫一家走得特别的艰难,诗人在对所行之处环境的描写中渗入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在由秦入蜀、流寓同谷期间,杜甫创作了大量以山水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这些诗歌不像之前《丽人行》那样辛辣的讽刺现实,也不像《兵车行》那样有着深沉的哀痛,但这并不意味着杜甫此时不关心国家大事了.如《石龛》诗,诗中首先写自己的困境,通过左右前后熊罴、虎豹、恶鬼之类,充分展示行进之艰难.写石龛的风光时,仅用了两联“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驱车石龛下,仲冬见彩虹.”接下来他的目光便转向了辛勤劳作、饱受徭役之苦的采箭者.最后表达了对劳动人民造成苦难的战争的厌恶.此诗中,诗人把自然景物同自己的困境及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的同情结合在一起,使诗歌渗透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思想性更高,像他的《龙门镇》、《盐井》等诗,亦是如此.

(二)仁爱之心从人到其他生命的扩展

在杜甫的思想中,儒家的思想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在儒家思想中,对杜甫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无疑是仁政思想,这也是杜甫想思想中不同于别人的一个闪光之处.如在同谷时作的诗《泥功山》,诗人一家清晨上山,黄昏仍未下山,可以看出泥功山道路之难行,中间四句极其生动地写出了一幅艰难行进图:白马因为身上沾满了泥污,变成了黑马;蹦蹦跳跳的小孩子此时也陷入了泥中,活像老翁;善于攀援的猿此时也掉入泥中;长于奔跑的鹿也因没有选择好路,掉入泥中,面临死亡.从自己之艰难写到了白马、猿、鹿的艰难挣扎.在艰难的行进中,常人已无暇顾及他人,更别说其他动物.杜甫写这些动物,一方面衬托道路之艰难,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这些动物的关注、同情.

(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

同谷的生活是杜甫人生的一个低谷,但正是在这样的低谷中,杜甫创作了著名的诗篇《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简称《同谷七歌》).《同谷七歌》结构比较独特,在第一首中,诗人写自己在这里过着艰难的生活,天寒日暮却只能在山间捡橡栗充饥.第二首写家人,自己的空手回来,一家人只能饿的倚壁 ,极其凄惨.第三首写自己远方的弟弟,都在为生计奔波,因战乱阻隔无法和他们相见而今自己也不知道何去何从,甚至都不知道在何处收骨,心中的凄凉可想而知.第四首写到远嫁他乡的妹妹.妹妹的丈夫已死,孩子还小,孤苦伶仃,自己十年也未曾和其相见,兵荒马乱的年代,似乎连悲伤也特别的沉重,连猿都为他悲啼.第五、六首写周围的环境,到处是狐、蛇以及类似于它们的邪恶,如此恶劣之环境,自己都无法生存,更何况那些百姓呢?第七首写到了自己的悲哀及人生感慨.这七首诗,诗人从关心个人到关心家人到关心亲人到关心周围环境及社会.可以说,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切实化为实际.诗人流落在这个偏僻的地方,依靠橡栗充饥,家人的 更触发了他无尽的哀愁,在这种情况下,他深深体会到普通百姓的艰辛,也正是在这里,他真正同百姓融为一体.

乾元二年,对于杜甫来说是沉重的一年,也是思想转折的一个重要时期.同谷的生活和诗歌在杜甫的一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注解:

① 朱东润: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② 冯至:杜甫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③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

④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

参考文献:

[1]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

[2] 莫砺锋、童强:杜甫传,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3] 赵海菱:杜甫和儒家文化传统研究,齐鲁书社,2007.

杜甫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杜甫在同谷生活和诗歌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杜甫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杜甫三吏三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