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杜陵论文范文资料 与杜陵落笔伤豺虎,爱国孤悰薄斗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杜陵范文 科目:学士论文 2024-01-28

《杜陵落笔伤豺虎,爱国孤悰薄斗牛》:该文是关于杜陵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并峙的两大高峰,杜甫也是盛唐最后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的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形成了韵律完美、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古、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律、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学习杜甫的诗歌,首先要了解杜甫出生的历史背景和漂泊的人生经历,知道杜甫生于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中;其次要诵读,体会思想感情,理解杜甫诗情感的忧愤、深沉,语意和结构的顿挫;同时注意把握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手段,如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

一、了解杜甫的人生和创作经历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審言之孙.他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开元十九年(时20岁)开始,杜甫漫游吴越,这是他最快意的时期.“行万里路”的漫游生活使他历览了祖国山川,陶冶了性情,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也结交了许多朋友.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他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受时代风气影响,青年杜甫充满乐观自信,有一股凌云的壮志豪情,《望岳》一诗就通过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来表现诗人的这种心胸和气魄.这一时期写的诗可能已有数百首,但流传下来的只有二十几首,如《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

35岁时,杜甫赶赴京城求取功名,以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语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辅佐皇上,使之成为堪与历史上的尧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让老百姓过上男耕女织、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的生活.后人用它来比喻一个人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次年参加考试,但因为考试被奸相李林甫操纵,制造了“野无遗贤”的骗局,使得没有一个人考取,杜甫也成了受害者.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意思是说有才能的人都已经在朝廷里了,都受到任用了,朝野之外再也没有被遗漏的贤才可以录用.理想不能实现,生活陷入困顿,使杜甫不得不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十年羁旅长安,仕途的失意,使他认识到现实政治的腐败;生活的困窘,个人的饥寒,又使他能体会到难民的疾苦.杜甫的思想逐渐靠近人民,创作也走向了现实主义道路.这一时期的诗流传下来的100余首,其中优秀作品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既揭露了统治者的奢侈生活,又揭示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剥削制度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其中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意思是: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像火烧似的焦急.)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忧戚之情;诗人风尘仆仆地回家探亲,“入门闻号啕(táo),幼子饥已卒”,他的悲伤不言而喻了,但他随即想到的是,自己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的特权尚且遭此不幸,而那些流离失所和常年远戍的人们,命运就更加悲惨了.这个推己及人的细节表现了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样的对劳动人民深切的悲悯之情,同时也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开始了流亡生活,历尽了千辛万苦.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不料途中被叛军所俘,困居长安九个月之多.诗人目睹庄严整饬的京城一片荒凉,生灵涂炭,听着唐军的两次反攻先后在陈陶、青坂两处全军覆没的消息,满腔忧愤,写下了《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诗作.尤其是《春望》,当祖国处于危难之中时,诗人看到自然界的草木花鸟都禁不住勾起深切的忧国思家伤时怀人之情.国都残破,春城草深,一“破”一“深”令人触目惊心.诗人在写景中抒发感慨,把国破之痛表现得十分强烈,把爱国与伤时之情紧密交织,把国和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句句含义丰富,句句耐人寻味,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成为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757年,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但不久因为上奏疏救被贬的房琯触怒了肃宗,竟被放还鄜州.他的《北征》与《羌村三首》记录了这时的生活和心情.这年9月、10月唐军相继收复长安和洛阳,杜甫回长安恢复原任,但因为朝中新旧派系的斗争,不久就被贬到华州,从此远离朝廷,这对杜甫来说在政治上是严重的打击.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中亲眼看到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特别是人民蒙受的苦难,写下了有名的“三吏”“三别”,即《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些诗既批判了唐王朝滥抓壮丁给人民带来的疾苦,又鼓励应征者努力去平定叛乱,这是杜甫思想矛盾的反映,它说明诗人既同情人民疾苦,又关注国家危难.这一时期杜甫创作的诗歌多种多样,流传下来的有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杜陵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杜陵落笔伤豺虎,爱国孤悰薄斗牛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杜陵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杜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