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学革命论文范文资料 与周作人看文学革命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学革命范文 科目:学术论文 2024-02-23

《周作人看文学革命》:本论文可用于文学革命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文学革命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文学革命是新文学的起点,由胡适、陈独秀首先发起,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历经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再度回首这一重大事件时,他们的表述却各不相同,不同的背后体现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里建构了言志派和载道派此消彼长的中国文学变迁史,认为文学革命是言志的,是对载道文学的反动.和胡适的白话文学演进史不同,周作人并不认为白话取代文言是最重要的,也不承认白话和古文的划分是活文字和死文字的绝对对立.周作人支持白话文运动在于白话能摆脱古文思想的束缚,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文学革命最关键的不是语言形式革命,而是思想革命.

关键词:周作人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文学革命 思想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两篇文章掀起了文学革命的浪潮,成为史家叙事中现代文学的发端.文学革命作为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标志性事件,引起人们的频频回顾,然而对史的追述并不那么纯粹单一,比如“敲边鼓”的周作人和作为发起者的胡适,两者的叙述就有很大区别.述史的目的不在于还原历史的真实性,而在于所述本身.叙述是一种话语,宏大叙事的背后隐藏着叙事者的思想观念.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成书于30年代,可以看做是周作人的文学史叙事.它是周作人在辅仁大学讲演的整理稿.他在开讲之前绝未想过有成书的可能,也绝无为文学史正名的野心.在《源流》小引中,周作人屡次强调讲演是一家之言、随口闲话,并不构成“史”的基石.“末了,我想顺便声明,这讲演里的主意大抵是我杜撰的.我说杜撰,并不是说新发明,想注册专利,我只是说无根据而已.”[1] 2这可不仅是周作人的谦辞,而是要和他者划清界限,表明自身立场.“杜撰”不是胡说,而是在周作人的思想体系下生成的叙述话语,是其思想的集中体现.

一、什么是文学

在梳理中国新文学源流之前,周作人首先对文学做了一个界定,“文学是用美妙的形式,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传达出来,使看的人能因而得到愉快的一种东西.”[1] 2这个界定包括三个层面的东西:形式、内容、作用,看似普通,实则复杂.周作人自我评价道:“这样说自然毛病也很多,第一句失之于太笼统;第二句是人云亦云,大概没有什么毛病;第三句里面的‘愉快’二字,则必会有人以为最不妥当.”[2] 2-3从这个评价来看,最引人争议的当属文学的作用.

传统论文,士大夫之流以正统文学为代圣人言的“大道”,而对娱乐消遣的小说、词、曲之类则不屑一顾.他们眼中的文学(文章)是经世大业.指点江山、教化民众、扬名显亲、光耀门楣等都需要文章,文学极具功利性.近代以来,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将小说提到“文章之最上乘”的地位.[2]似乎打破了正统文学的外延,把小说纳入庙堂.但他的出发点在于“欲新一国之民”,小说是救亡图存的工具,仍然不脱文学功用色彩.周作人对此并不赞同,“愉快”之说是对功用的拒绝,虽然观念源于西方,但并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1908年,周作人在《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中对文学的定义和作用做了系統的梳理,通过质体/精神二元论的文明构想,将文学纳入文明的框架中.精神是文明盛衰的关键,文学是精神的附丽之物,和塑造国民健全人格息息相关.纲常礼教制度下的中国国民,思想受到严重压制,“诗无邪”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上者为了政治统治,夭阏思想;另一方面,下者为追名逐利,乐于趋从.和此相应,文学是上者的统治工具,下者的进身之阶.国民人格难以张大,心声、内曜难以发出.要救此弊,文学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摆脱实用,还原于本真的状态.“言,心声也;字,心画也”,(《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3] 5国民发为心声,才能致人性于全.由此而来的文学并非只是形式上的愉快,也不是纯文学意义上的无用,它依然承载了内容,是无用之用,只不过要严守文学的界限.文学是文学本身,不是工具.“文学是无用的东西.因为我们所说的文学,只是以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满足的,此外再无目的之可言”,“欲使文学有用也可以,但那样已是变相的文学了”.[1] 13-14

周作人反复强调文学之无用旨在说明文学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是言志的,和 “文以载道” 相对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言志”和“载道”两类文学观.在一个史的叙述语境下,我们不必考虑这一界定是否有理,而应看到这是他构筑文学史大厦的根基.文学是什么?古今中外论者纷纭,并没有固定答案.周作人说,“我觉得文学这东西也应是这种不可知的学问之一种,因而下定义便很难”,[1] 2既然不可知,为什么还要如此煞费苦心地给出定义呢?因为述史,就需要立论基点,言志、载道之分恰是基点所在.

二、另一种 “史” 的描述——言志/载道论

在讲述完文学本体问题之后,周作人开始追溯文学的起源.这个追溯很有意思,说中国问题,偏偏从西方讲起.选择希腊戏剧为样本,一则表示对古希腊文学的崇尚,二则自然是为了叙述的需要.文学源于宗教,但和宗教不同.宗教是有目的的,文学却无.从宗教中分离出来的文学,原先宗教中劝善的势力依然有部分保存于内,因而有了载道派的文学.周作人从源头上分出言志派和载道派,中国文学的变迁,就是这两派的相互交替.

“中国的文学,在过去所走并不是一条直路,而是像一道弯曲的河流,从甲处流到乙处,又从乙处流到甲处.遇到一次抵抗,其方向即起一次转变.”[1] 17文学的变迁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循环往复,中国文学史是言志/载道两种力量的此消彼长.在这个背景下,文学革命是言志的,是对清代载道派文学的反动,承袭的是晚明 派、竟陵派文学.这和胡适的论述截然不同,胡适认为中国的文学分两条路子:“一条是那模仿的,沿袭的,没有生气的古文文学;一条是那自然的,活泼泼的,表现人生的白话文学.”[4] 15 “这一千多年中国文学史是古文文学的末路史,是白话文学的发达史.”[4] 3文学史的发展是直呈式的,文学革命就是要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文学革命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周作人看文学革命为关于文学革命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