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潍坊风筝论文范文资料 与潍坊风筝面临问题反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潍坊风筝范文 科目:研究生论文 2024-04-14

《潍坊风筝面临问题反思》:该文是关于潍坊风筝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田野考察梳理有关风筝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对潍坊风筝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反思.研究认为,民间艺人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制造厂在市场诱导下风筝偷工减料、缺乏创新;传统文化式微,消费者难以产生风筝情节和文化价值认同;风筝本身制作工艺费力费时,工厂也是半机械的分工制作.

关键词:风筝;山东潍坊;研究现状;转换性生成;发展对策

中国风筝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浓郁的中国传统的风筝文化,还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被誉为“风筝之都”,研究其繁荣发展,促进新时代的转换生成,对潍坊风筝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潍坊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风筝发源于中国,并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由于风筝的不可存留性以及没有详细的文献资料记载,至今发明者和发明年代仍然没有定论,根据有限的文献记载,主要有四种说法,一是木鸢说,二是韩信造风筝说,三是南北朝羊侃造风筝说,四是五代李业造风筝说.[1]关于潍坊风筝起源于何时,从文史资料中无法查出确凿证据和确切答案.但任何文化事物的产生是逃脱不了大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作为民间体育文化之一的潍坊风筝,其起源和发展自然也脱离不了中国风筝产生和发展的背景.[2]据资料记载,春秋战国时(约纪元前300年左右),墨子的弟子鲁班曾“制木鸢以窥宋城”,可见,风筝在当时运用于军事.到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之际,汉将韩信攻至未央宫时,利用风筝来测量宫下地道的距离.到了繁荣的唐代,风筝的角色发生转变,人们将风筝渐渐转化为娱乐用具,成为年轻人的嬉耍物品,《全唐文卷》一五四杨誉《纸鸢赋》载:“相彼鸢矣,亦飞戾天,向把能尔,风之力嫣”余因稽于造物,知不得于自然,原其始也,谋及不童,征诸哲匠,蔡伦造纸,公输献状“理约蔑以体成,刷丹青而神王”.到了宋代,基于纪念功能的基础上,在清明节时,老百姓会将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意在让风筝带走一年中的霉运.后来,放风筝已成为流行于民间的娱乐活动和喜事的庆祝纪念活动,人们也养成了带着风筝远足的习惯.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就详细记载过,每到清明时节,人们便背上饭食远行到效外放纸鸢,直到日暮方归的情景:“少年郎竞放纸鸢,以松勾引,相牵剪裁,以线绝者为负.”明清时期,是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技术和工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到新中国成立后的 时期,风筝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压制和破坏,可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风筝逐渐被政府国家当做文化宝藏进行遗产保护.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潍坊风筝正在被边缘化,我们必须紧跟潮流,为改变了已经产生阻滞的的生存环境塑造风筝的新的成长容器,转换性生成研究凸显.

二、潍坊地区风筝面临的问题

从系统观出发,宏观上,明确社会在发展变化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是任何一样器物生存发展的大环境,而微观上则是风筝本身的适应能力.当然,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少不了人的作用,人的发展推动国家社会和器物(风筝)的进步,人的力量不言而喻.

(一)关于风筝方面的研究甚少

笔者在cnki上整理近几年关于风筝方面的研究,发现大部分都是把风筝作为民俗体育或者非遗方面进行大的总概述,而且不具创新性,和时代结合少,未能就针对风筝专门进行研究,更多的是从风筝的艺术魅力角度来进行切入展开的,关于风筝的转换性生成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

(二)当代背景下,民间艺人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制造厂在市场诱导下风筝偷工减料、缺乏创新

由于在古代中国,统治者将民间工艺看作是非主流的,野史的,属于“雕虫小技”[3],中国社会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发展中后经过改革开放,民间艺人一直是传承这些工艺的主要力量,但现在的大多民间艺人本身数量稀少,工艺传人要想掌握这门技术必须持之以恒,不怕枯燥,短时间不可能学成,周期长经济回报慢,所以导致从事风筝的制作,花费心血的人就很少,风筝情节也就成了海市蜃楼.第二个表现是,虽然中国也有类似于日本建立的《文化财产保护法》对“人间国宝”进行选拔的评选制度,风筝艺人被评为“风筝明星”、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等,潍坊地区的韩福龄、郎咸忠、王瑞祥、张建民、谭立新、田君祥等他们都是“风筝明星”,但是政府只在精神方面予以肯定鼓励,给予的物质奖励却甚微,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间艺人传承创新风筝的积极性[4].

在新时代,风筝作为商品逐渐流入市场,一些风筝厂和作坊开始批量生产风筝,但还没有形成规模,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厂家为了快速生产获得回报,风筝的质量标准严重下降,将机械化应用于制作工序中,减少制作成本,缺乏创新.据一位潍坊风筝艺人介绍,一个熟练的风筝艺人一天至多能够制成两到三只普通的传统风筝,一只成本在50—60元,但市场上可以买到十几元甚至几元的风筝,这样的风筝质量难以保证,大批量生产的价格低廉的风筝更谈不上具有创新意识

(三)传统文化式微,消费者难以产生风筝情节和文化价值认同

在古代中国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环境中,风筝的起源无论是飞行器物还是巫术,宗教信仰,都是对自然客体的敬畏和对人生命主体的尊重.随着进入现代社会,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同住地球村,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不再生活在闭塞保守的旧年代,风筝中的迷信色彩被逐渐消除,风筝的健身娱乐功能在加强.也就是说,中国人更现代化了.

(四)风筝本身制作工艺费力费时,工厂也是半机械的分工制作

风筝的具体制作过程由扎、糊、绘、放四部分组成,通称为“风筝四艺”,从设计到制成过程非常复杂,总共要经过60多道工序.扎制风筝时,首先要根据风筝的规格来选材,在韧性和弹性和价格方面,使用材料最多的是毛竹.选好材料后就要对材料进行加工,经过破竹材、削竹条、修竹条和弯曲成型等4道工艺.最后将修好的毛竹根据风筝不同部位所需竹条的粗细大小不同放在一个平台上用细胶丝线或者细尼龙线绑扎结实,有的是软翅风筝就要先在图纸上描绘好图案,根据图纸的大小再来烤弯竹条和扎制风筝架子.风筝的糊制过程无疑也有很多复杂的注意事项,根据所要糊制的风筝不同的属性和消费者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材质,比如纸和绸制的多为高档品,能够承受较强的风力;绢糊制的则透明性较好.可以先糊后绘,也可以先绘后糊.着色的过程也甚是繁杂,要求精细.先勾勒出图案的墨线,再在着色部位涂上胶矾水,阴干后才可着色.有的为了一些装饰效果还会采用扫金、烫金和贴金.可见,从整个风筝传统制作的步骤来看,相当的复杂和费时.即使是风筝制造厂也是半机械,分工合作,扎、糊、绘等环节分割开来,每个人负责整个制作过程的一部分,但是现在风筝厂的数量和规模还有限,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1张基振,虞重干.中国风筝的几点历史考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1):50-52.

[2] 郑玉超,刘兵.潍坊国际风筝会的起源和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3(3):34-36.

[3] 刘晓春.《一个人的民间视野》[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4] 唐建军.《文化生态和文化产业—以风筝艺术为例》[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版,第241页.

[5] 王志伟.当前中国 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出路[J].文体用品和科技,2015,14:48-49.

潍坊风筝论文参考资料:

追风筝的人论文

追风筝的人论文切入点

结论:潍坊风筝面临问题反思为关于潍坊风筝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潍坊风筝节是几月几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