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自然灾害论文范文资料 与旅游地理、自然灾害和防治、环境保护复习指导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自然灾害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01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和防治、环境保护复习指导》:本论文可用于自然灾害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自然灾害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一、考题回放

例1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1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将旅游活动和区域地理特点结合起来,综合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考查“旅游活动规划”这一知识点,和生活联系密切,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标理念.提取区域图中的经纬度和海拔等信息,再结合材料中“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的提示,可以确定该旅游地是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该地区具有空气稀薄、光照强、温度低且昼夜温差大、大风天气比较多等特点,游客应做好应对缺氧、防晒、御寒、防风等准备工作.

【答案】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例2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自然灾害和防治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2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解析】本题以地质灾害为背景,考查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和考生的读图能力.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要本着“先整体后局部”“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都是多发于山区(地形条件)的地质灾害,岩石破碎(物质条件)和降水强度大(动力条件)是上述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6月和7月,福建省低山丘陵区的地形和物质条件较之其他月份没有大的改变,而受我国锋面雨带的影响,该地的降水有“6月多,7月少”的特点,所以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应从降水方面考虑.[HJ2mm]

【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例3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环境保护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和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解析】本题考查野生动物的保护方法和具体措施.提取材料中信息,可知中华秋沙鸭的食物来源相对狭窄,迁徙的路程相对遥远且途经之地人口密集,故导致其数量减少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考虑;保护对策应和原因匹配.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和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和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二、考点归纳

1.旅游地理

旅游地理部分的高频考点有三:一是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特点;二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三是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2.自然灾害和防治

高考试题中,自然灾害和防治部分的考查内容以常见的气象灾害、水文灾害(主要是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最为集中;又以中国出现的灾害为主.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部分的高频考点集中在大气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方面.

(1)大气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局部地区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他,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等.

(2)水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淡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两方面.

三、命题预测

预计2015年高考,对旅游地理部分内容的考查仍将以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为主,以我国或世界著名的旅游区、“生态旅游”“深度游”等为切入点,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及环境问题.试题将以区域地理背景图为载体,在图中体现旅游资源的各要素条件,题型以综合题为主.

对自然灾害和防治部分内容的考查将以当年中国或世界上重大灾害事件或对人类影响深远的问题为背景,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特点、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对本部分的能力考查以获取材料、图形信息的能力,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阐释地理事象的能力为主.题型仍将以综合题为主.

环境保护部分将考查重大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统计图、表格及文字材料呈现中国或世界重大环境事件,或以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相关统计数据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环境问题的发生机制及相应对策的分析能力.题型仍将以综合题为主.

四、能力测试

1. (旅游地理,原创)山、海、河、林、泉、寺的组合,构成营口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打造东北最佳温泉城的同时,独具特色的“农家乐”乡村游,又成为营口旅游业的另一张亮丽名片,乡村游的兴盛和发展带动了乡村一方经济的发展,为都市人提供了经济便捷的休闲度假理想去处.图3为营口市位置图.

自然灾害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和防治、环境保护复习指导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自然灾害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2018的自然灾害新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