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师爱论文范文资料 与源自师爱误解和消解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师爱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10

《源自师爱误解和消解》:本文是一篇关于师爱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要:师爱源自人的自爱、“替代性父母”之爱和弥补人和人之间隔阂的爱的诉求,而现实中人们对师爱的来源认识存在误区.消除对师爱之源的认识误区,应将爱生和爱己统一,从权威走向 ,从单向转为双向.

关 键 词:师生关系;师德;师爱;师爱之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1-0019-04

师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基于对教育的投入而产生的一种对学生、对自己及对教育事业的依恋之情.然而,人们对师爱的认识存在着诸多误区.消除误区,重构师生关系,就需要从源头上去探明什么是“师爱”.

一、师爱之源

(一)师爱源自人的自爱

尽管爱作为人的一种最重要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动物 ,但是它的起源仍来自动物 ——自爱.自爱是自己对自己的爱,即为维持自我生存和发展,获取幸福的一种内在动力.自爱包括物质性自爱和精神性自爱,物质性自爱是对自我生存、健康、安全的保护和关爱;精神性自爱是对自我的价值、人格、权利等方面的追求和热爱.在分析自爱时,一方面要在承认物质性自爱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倡导从物质性自爱上升到精神性自爱;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自爱和自利、自私有着明显差异.

首先,自爱是人生存的基本保障.人的存在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保障.为生存,每个人都会努力去获取基本的物质资料,否则,人的身体难以维系,这是不证自明之理.从理论上说,自爱是人的 ,除非将“我”消灭,否则就不能浇灭人的自爱.可见,“我”的存在是一切有关于“我”的行为的前提,没有“我”则没有我的一切.社会正是在“此我”和“彼我”的交融互动中才彰显活力,此时的“我”已经脱离了动物之“我”而变成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我”引发的自爱更多是一个关系*范畴.

中外*发展史上,有关自爱的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孝”是人伦的基础,《孝经·开宗明义》认为,“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的基础是对“我”的身体“不敢毁伤”的自爱.所以,“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1],由此可见,自爱是一切*行为的端点,由爱己方能爱人.

而在西方,自爱更是被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爱之心人生而有之,“人人都爱自己,而自爱出于天赋,并不是偶然的冲动”[2],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的觉醒,自爱得到普遍肯定,从*学的角度,培根将自爱视为“个人的善”,霍布斯说自爱是人的“自然权利”,卢梭说自爱是人性的“首要法则”等而在心理学上,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力比多能量,这种力比多既能把自我作为 对象,也能把外部对象作为 对象,而最初的力比多所 的对象是自我,这就形成了人“原发的自恋”(自恋是自爱的过分表达);弗洛姆则认为人越爱自己,就越爱他人,“因为我也是一个人.没有一种人的概念是不包括我自己在内的”[3].

而“爱是自己给的,不是他人.是否能获得爱,获得爱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你的行为”[4],所以,自爱不仅是人存在的前提,也是人生存的一种方式.教师首先是自然人,故教师自爱是人的自然本性,教师同时又是社会人,所以教师的自爱要超越自然走向精神的高度.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物质层面的自爱已能够给予教师自我满足,教师更多是寻求作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意义而存在.

其次,自爱不等于利己.在人们的观念中,似乎爱他人是一种美德,而爱自己却是恶的表现,似乎爱自己和爱他人是对立的.其实不然,如果我们把爱他人当作一种美德的话,那么爱自己也是一种美德.因为“我”是人,有关人的一切行为和概念都和我有关,所以,“我”应该是被爱的对象.传统观念中,被视为“世界上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作为社会形象代言人,被喻为“蜡烛”“春蚕”,奉献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是理所应当的,而谈及自爱则是不道德的表现.这实际上是对教师的“道德绑架”.

再次,自爱和自私是完全不同性质的概念.自爱是自己爱惜、爱护、尊重自己,是中性的,既没有趋向善(利他),也没有导致恶(损人利己).自私是自私自利的缩写,正是不自爱的表现,把自己和他人隔绝起来,只看到自己的利益,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在自私者的眼中,只有“得”而无“舍”和“给”的概念,而“‘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我充满欢乐等‘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5].所以,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给”或者“舍”上,仅想从他人处获得利益的自私者实际上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

(二)师爱源自替代父母之爱

教育家范梅南曾提醒,“记住教育者的替代父母的关系”.现代社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和支持在逐渐减少,孩子进入学校,便由教师替代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正因为教师和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很多共性,我们才说师爱源自替代父母之爱.

父母不能选择孩子,就如同现代教育制度下教师不能选择学生.父母结合时,并不知道孩子长相如何,是男是女,有怎样的性格.孩子借着父母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因孩子的降生而不自觉地爱孩子,这种神奇的力量是目前为止连科学都无法测量和解释的.同样,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孩子都必须进入学校学习,教育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任何差异而拒绝学生.对教师而言,学生是被给定的,而不是选定的.另外,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下,入学的孩子根据年龄划入一个班级,每个班级配备相应的教师,教师对学生也不具备选择权,而只能服从学校的安排进行教学.因此,对学生的无可选择性正如父母对孩子不能选择一样,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教师对学生的爱都源自神奇的基因力量:前者是自然遗传基因,后者是社会遗传基因.

师爱论文参考资料:

小爱迪生杂志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论文范文

爱思唯尔期刊

师道杂志

爱你杂志

健康管理师论文

结论:源自师爱误解和消解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师爱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教育中关于师爱的文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