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归纳推理论文范文资料 与小学生数学归纳推理能力培养之我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归纳推理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06

《小学生数学归纳推理能力培养之我见》:这篇归纳推理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现象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过程.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教师应由扶到放,鼓勵学生在自我创新、自我探究的基础上形成自我归纳推理的能力,为提升思维品质打下基础.

关键词:归纳推理;能力培养;自主探究;创新精神;规范

现实教学中,为了追求表面效果的“光鲜亮丽”,不少教师倾向以题海战术把学生培养成解题高手,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最终只会把学生的思维导向僵化.如何精设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并学会归纳总结,形成真实有效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以自主探究为根,扶放有度

归纳思维是以多个事例为基础得出一般的规律,让学生获取这些前期素材是发展学生归纳能力的前提.如何把握好学生探究的难度,设计好教师扶持的尺度,成为学生是否能自主探究的根本.如对于“商不变性质”的教学,教师出示探究题:请大家把下边十道题按一定的标准分类:①9÷3等于,②200÷2等于,③16÷8等于,④320÷8等于,⑤90÷30等于,⑥200÷ 20等于,⑦9000÷3000等于,⑧900÷300等于, ⑨160÷8等于,⑩200÷40等于.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有学生立即发现:③16÷8等于,④320÷8等于,⑨160÷8等于,它们的除数相同;马上又有学生总结出第二类是被除数不变:②200÷2等于,⑥200÷20等于,⑩200÷40等于;最后大家观察发现剩下的几道题:①9÷3等于,⑤90÷30等于,⑦9000÷3000等于,⑧900÷300等于,属于“商不变”.

接下来进行这三类算式的规律探究:对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采用重点引导,从知识的传授到方法的引领,还有习惯的养成,尽力让学生“吃饱喝足”.到了第二类对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教师只是“半扶着”引领学生实现经验和方法的迁移,进一步养成学生探究的习惯.到了第三阶段,教师就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发现并归纳商不变的规律.整个课堂氛围松弛有度,学生参和异常热烈.

教师在教材的二次开发上动足了脑筋,系统性地让学生发现三类除法,不但使学生获得了更系统完整的知识,而且使如何归纳结论成为一个由低到高、由扶到放的逐步自主的过程,实现有效迁移,可谓棋高一着!

二、以发现归纳为本,授之以渔

上述第三组除法算式中又隐藏着怎样的规律呢?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这组算式(如图1)什么数不变?什么数变了?是怎样变的?学生逐步概括出:①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②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③这里乘或除以的数不能是0.有了这些零散的基础认识,最后就总结出: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比较、发现,提醒学生还需要注意所发现规律的条件,然后让他们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可见,自主探究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特别是方法的引领.

三、以深入规范为基,正确推论

小学生思维深度往往不够,在探究过程中难免受事物非本质属性的影响而产生负迁移,所以教师引导下的探究过程必须有一定深度,而且注重规范,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比如对于“平面内任意几个点之间最多可以画几条线段的问题”,有学生通过画5个点,发现可以画出10条线段(5×2),由此推论六个点之间就可以有18条线段(6×3),这样就犯了想当然的错误.此时教师可以出示表格(如表1),让学生从两个点开始,每次增加一个点,看看各增加了几条线段,这样学生就能得出当增加到6个点时,应该增加的线段条数是5,多尝试几次,学生就能概括出:n个点可以画的最多线段数等于1+2+3+等+(n-1).可见,探究不允许浅尝辄止,一步步还原问题生成的过程才易于做出正确的归纳.

四、以彰显个性为美,逼近本质

数学规律表述的严谨性并不排斥规律探究过程的开放性,而开放式的探究过程又需要理性和本质的探求,使规律不但正确,而且显现本质,易于推广.试看下例:

师:请大家看图2,找图形表面积的规律.

生1:我发现表面积从左往右依次增加了8,10,12等

生2:我发现表面积一行中的6是层数1的6倍,而14是2的7倍,24是3的8倍,也就是层数×(层数+5).

生3:我发现第3个图前后两面的正方形数都是3+2+1等于6(个),上面的正方形可以折算成3,下、左、右全是3,这样三层图形的表面积等于(6+3+3)×2等于24(平方厘米).

师:生3善于从图形的不同方向观察,很好!

生4:老师,我还可以这么算,比如第四个图形我们只要算出正方形个数4+3+2+1等于10(个),然后表面积数等于10×2+4×4等于36(平方厘米)一定是对的.

师:是吗?(有学生答:没错)那么大家能否用他的方法算出10层的情况呢?

生5:应该是(1+2+3+等+10)×2+10×10这样算的.

生6:不对,应该是(1+2+3+等+10)×2+10×4等于150,按照刚才生2的方法算10×15,答案也是150,所以生5的算法肯定不对.

师:有道理,可为什么把4层时的4×4变成10层时的10×10是错误的呢?再看看生3的(6+3+3)×2等于24(平方厘米)和生4的10×2+4×4等于36(平方厘米)有什么联系吗?

生7:我明白了,生5把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面当成了10个面.

师:那么用这种方法来计算15层的表面积,该怎么列式呢?

生(齐):(1+2+3+等+15)×2+ 15×4.

这里,生2的方法明显比生1更易于归纳,而且有推广意义.生3的方法则让学生看到了思考的过程.生4和生3其实是同一种方法,但更简洁.生5的回答虽然是错误的,但却引发了后边激烈的讨论,最终学生对表面积的本质强化了认识,提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以自主创新为贵,彰显魅力

例:一根铜线正好可以围成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铜线围成圆,圆面积是多少呢?

思路分析:此题不能直接求出圆的半径,这里需要探究的是周长相同的正方形和圆面积之间的联系.具体步骤:(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它的面积是1,正方形的周长是4,周长为4的圆的半径是等于,圆面积等于π

2等于π××等于,此时正方形的面积∶圆面积等于π∶4;(2)(3)分别设正方形边长为2,3,得到和(1)同样的结论;(4)设正方形边长为a,得出任何周长相同的正方形和圆的面积之比为π∶4;(5)由(4)的结论,运用比例求解所求圆面积是18.84×等于24(平方厘米).

很明显,由(1)到(4)的归纳推理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而归纳的前提是学生需要有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意识,此类练习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以留有余地为佳,适可而止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到了中高年级需要渗透归纳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仍然离不开形象直观材料的帮助,而且凭学生目前的能力只能达到特定的研究深度,就没必要要求学生在此时学个透彻.

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得出,我们通过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能够发现结论,但这种结论是不完全归纳的结果,其结果是“或然”的,而不是“必然”的.所以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今后,我们将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进一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样不仅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也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研究思维,防止以偏概全.

总而言之,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现象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过程.学生步入中学后,将在这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由扶到放,鼓励学生在自我创新、自我探究的基础上形成自我归纳的能力,为今后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

归纳推理论文参考资料:

推理杂志

岁月推理杂志

结论:小学生数学归纳推理能力培养之我见为适合归纳推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