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困境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乡贤生成困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困境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13

《新乡贤生成困境》: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困境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新乡贤的生成困境应该着眼于农业发展理论的宏观层面来研究.目前存在的乡村人才外流、都市人才不愿意回乡和不敢回乡的新乡贤生成困境是与农业生产理论直接关联的.解决新乡贤生成困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改变农业发展阶段,由以生产为主的阶段发展到后生产阶段,以改变本土人才外流、都市人才不愿移居乡村的不利局面.由于我国既要保证粮食安全,又要考虑农业后生产主义内容的合理性,发展到农业后生产阶段以解决新乡贤生成困境还需要坚持长期性、阶梯性和区别性的农业政策.

关键词:新乡贤;农业后生产论;长期性;区别性;阶梯性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7)03-0056-07

2014年,宣传部部长提出:“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①自此,新乡贤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学者们围绕新乡贤存在的原因、价值与作用,以及如何壮大新乡贤进行了较多阐述②.但对于新乡贤发展的困境研究较少,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神文化遗产的流失造成乡贤不愿意回去;二是环境状况造成乡贤不能回归;三是各种制度不健全造成乡贤不敢回去③.这些对新乡贤发展困境的分析只是发现了问题的表面,而没有发现问题的实质在于乡村缺乏吸引力.实际上,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也存在乡村人口外流、发展日益困难的局面,但随着农业制度由生产时期進入后生产时期,乡村变得宜居,大量城市中产阶层回流入乡定居,彻底改变了农村破败、空心化的现象.对此,西方学者总结为,人们迁居乡村的行为系农业后生产论(Post-productivi)发展的结果[1](p.9).

因此,对于新乡贤生成的困境我们应该着眼于农村发展理论来研究,而不是只囿于视野极限,看不到这些问题的产生实际上与农业的发展制度息息相关.对此,我们将以农业发展理论来解析新乡贤的生成困境.

一、农业生产论是造成新乡贤生成困境的根本原因

按照“农业生产论”(Productivi)的观点,由于工业化及都市化的结果,乡村被赋予的任务就是生产粮食、追求产量最大化[2].

同样,在中国,农业长期以来是税收的主要来源,虽然当前农业税已经被取消,但农业的生产为主的功能没有发生根本改变[3].

这种生产功能为主的农业虽然在满足我国粮食生产需要、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也对乡村社会、经济及环境等方面造成了冲击.这些冲击导致了新乡贤的生成困境.

(一) 乡村人口外流,新乡贤后继无人

一般来说,机械化程度越高,农业生产能力越强.自《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 10 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4年的35.7% 增长到 2015 年的 62%[4].而机械化程度越高农业所需要的生产劳动力数量就越少.根据王福林等人的研究,“种植业机械化程度为100%时每个劳动力所承担耕地面积平均值为8.00 hm2,种植业机械化程度为0时为1.38 hm2”[5].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后,农村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村劳动力的人口外流也会逐年增加.

在这些外流人口中,绝大多数属于农村知识文化程度较高、有一技之长的精英农民.有调查反映,“目前,农村正经历着资源、资本、精英大流失”,“较难吸引流出的优势人员回流,农村成为无竞争力人员的驻留地”,“乡村精英的大量流出使村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6].一方面,能代表乡村关系的族长后代多半能接受较好的教育,他们大多愿意待在城市发展,不愿意回乡接替父辈职业而造成该阶层关系继替的中断;另一方面,普通村民的后辈因视野和学识的限制也难以担任乡村关系的继替者.

(二) 乡村环境恶化,新乡贤不愿回去

为了达成经济增长目的,农业生产阶段的主要做法是引进工业、改善乡村土地结构和使用农业新技术.然而,其结果是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变甚至破坏,这是因为工业企业会带来工业污染,土地结构改变会带来农村生态平衡破坏,化肥、除草剂等新技术也会造成土壤和水的污染.因此,伍兹(Woods)提到,这些现象造成了对农村景观、环境、水土以及栖息地的破坏[7].根据有关学者分析,我国农村“过去10年中有环境恶化的比例为43.6%.就不同环境类别而言,空气环境、饮用水环境、湖河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恶化比例均在20%左右”,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农业(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含人畜粪便),而其中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是最主要的[8].同时,为了增产,农业走工业化的道路,还引发了水、土、森林等重要资源的严重短缺,以至于农村在工业化的副作用下日渐失去了秀美的环境[9].

缺乏了秀美的环境,农村在城市中上阶层眼中也将失去吸引力.有学者指出,“随着农村经济盲目无序的开发,乡村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恶化,这些都不同程度导致了乡村的日益空心化”[10].按照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都市中上阶层之所以愿意选择移居乡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对乡村宁适价值的追求,因为乡村可以满足个人对较好的生活自然环境(如新鲜的空气、优美的景观)的需求,以及方便从事特殊的休闲娱乐(如骑马、乡村旅游)[11].可见,部分新乡贤也将由于乡村环境的恶化而不愿意返乡.

(三) 土地政策所限,新乡贤不敢回去

按照传统的农业生产论观点,农村土地的主要功能是人们的物质消费价值[2],也就是说,土地的功能主要是生产,而不是其他.为了保证农业的生产功能,我国2007年的物权法规定,农民“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同时,按照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这样,农村对于土地的使用基本上只能按照以提供农业生产为目的的使用途径,基本上排除了其他的用途.

困境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新乡贤生成困境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困境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困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