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形式逻辑论文范文资料 与形式逻辑对语言作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形式逻辑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16

《形式逻辑对语言作用》:本文是一篇关于形式逻辑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逻辑学和语言学的关系尤为密切.从语义学、语法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不同的学科层面展开探讨,可以更好地观察逻辑学和语言学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逻辑学 语言学 关系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载体,逻辑学和语言学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的重视.如著名逻辑学家周礼全先生曾撰文讨论过这个问题,强调形式逻辑应尝试研究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逻辑学应和汉语语法、修辞结合等[1].进一步梳理逻辑学和语言学之间的关系并使之明朗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拟从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阐述语言学和逻辑学的关系.

一、语义学和逻辑学的关系

意义纷繁复杂,不容易表现.自然语言受语言内部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常有歧义,这一点和逻辑语言不同,逻辑语言是人为设定的,意义明确.所以,如果能借助逻辑语言来说明自然语言,对于描写人类语言的语义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形式语义学即在作这方面的尝试.

传统的形式逻辑也可以在分析消解自然语言的歧义方面发挥作用.比如下面这个三段论:

(1)鲁迅的小说最长不超过三万字,三万字的书是一天可以读完的,所以,鲁迅的小说是一天可以读完的.

这是一个犯了“四词项”错误的三段论,小前提和结论中都包含着“鲁迅的小说”.虽然两个“鲁迅的小说”词形相同,但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所表达的意思也有区别.逻辑学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很好的分析,从概念的角度区别为“非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也就是说在结论中“鲁迅的小说”实际上是一个由不同部分构成的整体,而小前提中的“鲁迅的小说”是不同分子构成的类,部分不必然具有整体的属性,而分子必然具有类的属性.正因为如此,小前提中的“鲁迅的小说”可以前加数量成分,如“每本”或“一本”,不改变句子原本作出的判断,结论中“鲁迅的小说”则不能前加任何数量成分.

逻辑学中性质命题的推理,如利用四类性质命题之间对当关系构成的推理,以及复合命题之间构成的推理,可以为不同句式间的同义关系提供解释.比如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之间可以互换,构成假言易位推理:(p→q)←→(q←p),即当且仅当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的必要条件.例如:

(2)a.若要改變错误,就得认识错误.

b.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变错误.

例(2)a和例(2)b虽然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联接,但是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因为两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致.可见,利用逻辑知识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

二、语法学和逻辑学的关系

语法研究和逻辑学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据刘润清(2002)介绍,12世纪中期,Peter Helias提出用逻辑方法研究语言问题,并称为“语法逻辑化”,对当时的语法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2].袁毓林(1998)认为中国语法学晚出的原因在于没有逻辑学基础[3],这从侧面反映了语法学和逻辑学的密切关系.在由乔姆斯基开创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体系中,逻辑式占有重要地位[2].“逻辑式”是对句子的语义解释,是用逻辑公式的形式来分析自然语句语义的构成,当前形式语义学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4].

传统的形式逻辑也可以为语法研究提供经验.陆俭明先生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一书中讨论过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他是王刚的教师”一句中的“教师”为什么必须换成“老师”?这个问题陆先生已经从配价语法的角度给予了解释[5].“配价语法”中的“配价”是受到化学研究的启发而提出的.实际上,逻辑学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解释这个问题.逻辑学区分相对概念和绝对概念.相对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关系的事物的概念,绝对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的概念.这种区分对于语法研究有重要价值.“他是王刚的教师”这个句子站不住脚,原因在于“教师”是一个绝对概念,指称的是一类职业,一类职业的成立并不需要依存于其他事物即可存在.但是此句表述的是“他”和“王刚”的关系,需要一个相对概念.“老师”一词可以满足这个要求.“老师”可以用作称谓语,标志着它是一个表示人际关系的相对概念,也就是语法学家所说的“依存名词”,这类名词在编码过程中包含着和其他名词的依存关系.“教师”不能用作称谓语,因为它不蕴含和其他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另外,逻辑学上的相对概念包括名词、形容词、“的”字短语等,这和配价语法主要研究动词、形容词是有区别的.但是,很明显,逻辑学所作的概念上的区分对于语法研究可以提供有益的启发.反过来,语法研究也可以深化逻辑学的研究.

三、语用学和逻辑学的关系

语用学是研究符号和解释符号的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说话人如何制造良好的交际效果以及听话人在交际中对所接收的信息如何进行解释,这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逻辑学知识,可以更好地对话语的语境效果进行分析.以一个小故事为例:某公请客,尚有人未到.于是他说:“该来的不来.”有些客人听了此话便起身走了.某公又说:“不该走的走了.”于是剩下的客人全都走光了.在这个小故事中,请客的“某公”所说的两句话可以通过形式逻辑中的变形推理得出它们的同义句.比如“该来的不来”这句话,可以看作一个全称否定性质命题(SEP):所有该来的都不是来的,全称否定命题中主项和谓项可以换位,那么最终得出的命题是:所有来的都不是该来的.对于听话人(“来的”)来说,他们所理解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听者其实在头脑中作了一个性质命题的换位推理,得出的意思令人尴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某公”所说的话不够严谨,“该来的不来”这个命题中,主项“该来的”之前并没有量项,在没有明确量项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表达的命题会被识别为全称命题.比如“人都有一死”中的主项“人”也没有量项,在理解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会补充上全称量项,即“所有人都有一死”.考虑上述小故事的语境,“某公”表达的实际应该是一个特称命题,即“有些该来的不来”,这样表达就不会造成误解.“某公”的第二句话对于在场的听话人来说也是颇为尴尬的,站在听者解码的角度,他们更关心的是“没走的”怎么样,即“不该走的走了”需要变换成以“没走的”作为主项的命题.“不该走的走了”仍然是一个全称命题SAP,可以通过换质推理变换为SEP(读作“非P”),然后换位变换为PES,此时得到的命题是“所有没走的都不是不该走的”,即“所有没走的都是该走的”.和上一句话的情况一致,这一句之所以引起误解同样是因为“某公”应该作特称判断,但实际上作了全称判断.可见,结合逻辑学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形式逻辑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形式逻辑对语言作用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形式逻辑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形式逻辑 金岳霖 pdf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