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方言论文范文资料 与晚清至民国期间甘肃方言专著四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方言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02

《晚清至民国期间甘肃方言专著四种》:本文关于方言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晚清至民国期间,甘肃学者的方言专著有四种:清代张澍的《秦音》,民国李鼎超的《陇右方言》、李恭的《陇右方言发微》、慕寿祺的《甘宁青恒言录》.文章对四种著述的体例、征引文献数量、特色及价值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甘肃 方言专著

中图分类号: G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4-0137-04

“方言”指和“正言”(雅言)相对的“五方之音”,也称“方语”、“俗语”、“乡音”或“乡谈”等,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古籍当中很早就记载了方言的存在.《礼记·王制》说:“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这道出了方言的空间性.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说“经传之文,圣贤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这道出了方言有历时的变化,又有共时的差异.西汉杨雄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专著,他称的“方言”是跟“通语”相对而言的,其著作中“通语”指不受方言区域限制的词汇,“方言”则是有地域性的称谓.

方言作为历史的化石,既能存古,又能征古,折射社会演变、发展的方方面面.明代学者杨慎在其《丹铅续录》卷三“阿堵”条下云:“凡观一代书,须晓一代语;观一方书,须通一方之言,不尔不得也.”[1]近代学者章太炎先生也曾强调其价值“宝贵过于天球九鼎”[2].西北学人也很重视方言的价值.民国后期,陕西关中范紫东先生在其《关西方言钩沉》卷二中说:“凡研究古音,不能不通关西语.”卷四中又云:“关西语音,多能为古音之证.研究古音学者,不可不知也.”他认为关西是“语音策源地”,“多能为古音之证”[3].只有通关西语,才能研究古音,将方言作为研究古音的重要凭据.

清代及民国期间,专门研究甘肃方言的专著,有清代后期张澍的《秦音》,民国中前期李鼎超的《陇右方言》、民国后期李恭的《陇右方言发微》、慕寿祺的《甘宁青恒言录》四种.

一、张澍的《秦音》

张澍,字介侯,甘肃武威县人.嘉庆己未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屏山、江西永新、陕西武功等县知县.张澍博学强记,精考据,有《续黔书》、《二酉堂丛书》、《姓氏寻源录》、《辨误》、《说文引经考证》、《秦音》等二十多种书刊行于世.《秦音》,见于《明清未刊稿汇编初辑》中,屈万里、刘兆佑主编之《张介侯所著书》第十七册.另,南京图书馆藏有清末《秦音》之影印本.

《秦音》体例是先举“初见”之书,再记方言条目及含义,大多加“桉”(即“按语”),比较和他书所记之异同.例如:

《说文》:秦人谓相谒而食麦曰.桉:《方言》注:今关西人呼食欲饱曰.

徐锴《说文系传》云:相谒相见后设麦饭以为常礼,犹今人相见饮茶也.

《通俗文》:矜求,谓之蚑蛷也,关西呼蛷溲为蚑蛷.桉:《声类》云:多足虫也.

《秦音》共计8500余字,词条342条.涉及专著 53部/ 册,其中语言文字类著作 13 部.这些著作是:《说文》42条、《方言》165条、《尔雅》注12条、《释名》3条、《广韵》4条、《广雅》3条、《纂文》4条,《字林》2条、《仓颉篇》2条.只引用1条的有《集韵》等四种著作,这里从略.涉及史书及相关注疏 10余部,包括《汉书》注17条、《史记》注5条、《吕氏春秋》注3条、其余各书录1--2条不等.书的最后部分辑录了陕西《临潼县志》、《延绥县志》等志书中的方言词语.

《秦音》是迄今所见甘肃学者的第一本方言专著,开了研究甘肃方言的先河.但据笔者研究,《秦音》的价值似可大打折扣.张澍云:“予于长夏无事,刺取群书,为秦陇人口吻者札记之,为一编目,曰‘秦音’”(见《小序》),事实并非如此.笔者认为,张澍的《秦音》基本上是在别人辑录之基础上作了部分修订,增加了少许条目,其大多数并非原创.刘于义修、沈青崖纂的《陕西通志》当是《秦音》之蓝本[4].《陕西通志》是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刊本,而《秦音》是道光期间的抄本,早了100余年.《秦音》从《方言》中辑录的语词,实际是《陕西通志》从《方言》中辑录的.只有几处胪列词语的顺序不一样,如在“擢,拔也,自关而西或曰拔,或曰擢.”及“沓,及也,关之东西曰沓,或曰及.”两条之间,《秦音》将《陕西通志·方言》列在稍后的34条词语加了进来,其余语词及胪列顺序基本一致.我们认为并非张澍的辑录和《陕西通志》的《方言》巧合.因为张澍尝修屏山、大足、泸溪各县志,《陕西通志》是全国通志的范本,张澍不可能没见到.本书辑录了《临潼县志》、《延绥县志》等志书中的方言,并注明来自《临潼县志》和《延绥县志》,而这正是《陕西通志·方言》的最后部分,足以说明《秦音》和雍正本《陕西通志》的渊源关系.

二 李鼎超的《陇右方言》

李鼎超,字酝班,甘肃武威人,生于1894年,卒于1931年,早年在山东求学时,对中西学问皆有涉猎,20岁开始专注于国学研究,于辞章之学、义理之学、考据之学无所不观,尤长于文字学.曾任甘肃省通志局分纂、兰州中山大学讲师等.1921年,李鼎超受父托,编纂《武威县志》,先后编成《人物志》、《艺文志》、《金石志》、《方言志》,先生对《方言志》用力尤勤,先后花费10年时间方编纂完成,后更名为《陇右方言》.《陇右方言》之抄稿曾得到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的称赏.1988年,《陇右方言》由其胞弟李鼎文教授校点,作为西北师范学院(今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编“陇右文献丛书”之一,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陇右方言》一书保存了大量的甘肃方言尤其是武威方言资料,对该地区的方言词语进行了全面、科学的描述解释,对陇右地区方言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陇右方言》约十余万字.该书分释词(第一)、释言(第二)、释亲属(第三)、释形体(第四)、释器(第五)、释宫(第六)、释天(第七)、释地(第八)、释动物(第九)、释植物(第十)十部分,体例一依章太炎的《新方言》.

方言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晚清至民国期间甘肃方言专著四种为大学硕士与本科方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方言搞笑视频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