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拓荒论文范文资料 与移民和客家:拓荒一代,冲撞融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拓荒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22

《移民和客家:拓荒一代,冲撞融合》:本文关于拓荒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从元代中后期,大批长江中游的“襄、汉流民”自发迁徙入川,到明清“湖广填四川”迁徙入川,各地移民的到来,为东山地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也创造了富有特色的东山文化.这是数千年来成都东山地区带给成都平原和巴蜀大地的珍宝.

据陈世松先生的研究,从元代中后期,大批长江中游的“襄、汉流民”自发迁徙入川,私开盐井或耕地垦荒,主要分布在沱江流域两翼的丘陵地带.到元末明初,因红巾军起义和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政权,大量的湖广麻城籍移民迁入四川.明朝亦实行“迁民之策”,大批湖广民众被强制征发迁移入川,他们在麻城孝感乡*手续和出发上川.因此,“麻城孝感乡”成为明清以来四川人最普遍的祖籍记忆.在这持续数十年的大移民过程中,成都地区应该接纳了为数甚多的移民.移民促进了东山地区的开发,并且挖掘了较多的堰塘,水利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据傅迪吉《五马先生纪年》记载,明末东山的山岭间种满了胡麦、小米,有些地区还插秧种稻以及种有茄子、葫芦和豇豆等蔬菜.可见,到明代后期,东山地区已是人口密集、土地垦殖程度非常高的地域.

洛带古镇位于四川成都的龙泉驱区,是四川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

明朝是成都平原的历史进程中非常特殊的时期,因为这里有蜀王坐镇.成都平原的腴田膏土大多都是蜀王府的庄田,多座蜀王和王妃的陵墓都坐落在东山地区,并且这里的很多寺庙也和王府有关.如正统年问(1436-1449),蜀和王邀请湖北籍名僧楚山禅师驻锡灵山寺,并资助增修寺庙,扩建殿宇,改名天成寺,即今石经寺.天顺四年(1460),蜀和王又遣吴善在洛带东北侧修建六顶上殿,并铸燃灯铁佛一尊和诸天神像,即为燃灯寺.显然,蜀王府与东山地区的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明代中后期东山地区的很多百姓还自发捐资修建了很多庙宇,成为重要的民间社会组织.如坐落在今洛带镇宝胜村三组的桃花寺,其大殿修建于弘治十四年(1501),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大殿梁上的捐资名单可知,他们除了当地人外,还有来自金堂县范家场(今青白江区祥福镇西南侧)和资中的信众.东山地区人们的紧密联系由此可见一斑.可以说,到明代后期,不论是农业生产,还是社会构建,东山地区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然而,这一切随着明末清初的动乱而毁灭,清初开始的“湖广填四川”移动为东山地区的发展带来新机遇,赋予其新的生命.

“湖广填四川”赋予东山地区新生命

经历了多年的战乱、瘟疫、灾荒和虎患,成都平原“生民百萬同时尽”,“四郊廓落农人稀”,一切都要重建.顺治十六年(1659),清廷终于控制了成都平原,开始了重建的进程.待地方安定后,原来外逃的百姓纷纷回来,插占土地.如有刘氏家族,其祖先在明初由麻城孝感乡换鹅岭迁居简州甘泉乡桐麻沟,传衍九代后遭张献忠之乱,“四房竄匿,一族几夷”,待地方安定后,只剩幸存于世的刘洪誉和刘承亨叔侄回来插占土地,“洪誉公插业于龙泉驿凤凰寺侧小瓦房,承亨公则于洛带镇瑞应寺山下吴家坝安估,两公各田连阡陌,筑宅而居,复兴家业.”

然而,这些前朝的“遗民”数量不多.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官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外省移民迁徙入川,促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动之一,即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动.今天东山地区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是清初移民的后裔.如今天居住在洛带和龙泉驿的杨氏族人,他们的祖籍在江西省安远县,先有祖先杨奕延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迁居今洛带宝胜村桃花寺附近,后来,杨乔俊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亦迁居宝胜村,杨奕宜则于雍正四年(1726)迁居龙泉驿陈家垮立业.还有如龙泉驿区万兴乡的赖氏,其祖先赖荣昌于乾隆年间从广东兴宁县携家人上川后,已无土地可占,只好帮卓家打零工,然后在龙泉山上开荒,才在今万兴乡大湾村附近定居繁衍.像杨氏、赖氏这样的移民家族,在东山地区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只不过,他们迁来的原籍不一,时间或早或晚,生计或为农耕或为商贸.

古镇民俗巡游

古镇石雕壁画

移民的到来,为东山地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因为他们在原籍便生活在丘陵或山地,非常容易适应东山地区的耕作环境.较早来到此地的移民,纷纷插占土地,修建堰塘、房屋、桥梁等等,并以其姓氏来作地名.所以,今天东山地区的很多地名,实际上是清初移民及其插占土地、建设新家园的历史烙印.

大概到乾隆中期,东山地区就已恢复明朝时的繁盛景象.移民的到来,并非仅仅恢复往日盛况,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很多农作物的新品种.据历史学家的研究,清代以来东山地区的玉米、甘薯(俗称红苕)、新种甘蔗、土豆、烟草、蓝靛等农作物都是由移民带来的.正如民间的竹枝词所称:“五方杂处密如罗,开先楚人来最多.闽人载蔗住平地,粤人种芋在山坡.”烟草是由福建龙岩的傅仕和父子带来的.据《傅氏宗谱》记载,傅氏父子于雍正七年(1729)迁居金堂赵镇,后移居简州易家坝,“广种烟草”.当时“蜀中未谙种烟法,而满蒙八旗弁兵犹所必需,故一时傅姓烟重于锦城”,傅仕和的三子傅文华在成都北门开店卖烟丝,故“烟丝遍于两川实自公始”.这些新作物,不仅促进了东山地区的开发,还改变了成都地区人们的生活.

农田的开垦和新作物的引入,使得东山地区成为一个物产丰饶的地域.正如民国《华阳县志》所载:“华阳东南之壤,出郭十里则尽山也.土厚朴俗,物产丰饶.”东山地区的玉米、红苕、二荆条辣椒以及桃子、脐橙、红桔等产品都是成都城市和周边老百姓乐于购买和享用的食物.同时,龙泉山上的石头是建造房屋、镌刻石碑的上佳石材,山上的柴火也是平原上的农家所必需的.东山地区则需要购买来自外地的稻米和其他日用品.因商贸发达,从清代到民国年间有数十座场镇在东山地区得以兴设,其中著名的如赵镇、淮口、五凤溪、廖家场、石板滩、龙潭寺、洛带、龙泉驿、柏合寺、太平场、贾家场等.因为成都是成都平原唯一的大城市,是地方最重要的行政中心和经济中心,是东山地区各种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因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场镇多由四面八方通往成都的道路串联起来.其中,最为重要的道路之一,就是从五凤溪到成都的商道,被称为“小东大路”,以与从成都经龙泉驿到简州的“东大路”相区别.

拓荒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移民和客家:拓荒一代,冲撞融合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拓荒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拓荒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