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简单论文范文资料 与吴敬琏供给侧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调结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简单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25

《吴敬琏供给侧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调结构》:本文是一篇关于简单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热门的话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重要的一年.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同,也会对改革的实际推进产生很大影响.

政府应“牵牛鼻子”而不是“抬牛腿”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种各样的解释中,有一种我认为不太准确的解释,就是把它看成由政府用行政手段调结构.

之前在中国很少用“结构性改革”这个词,一般说体制改革.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这是一个经常用的词,甚至中文中的“体制改革”一词也常常被译作“structural reforms”,即结构性改革.他们所说的结构性改革,是指在市场经济的总框架下对部分制度架构和政府规制架构进行的改革,特别是指对政府工作方式进行的改革.中国已在200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在此框架下进行的改革,也可以叫做“结构性改革”.而当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了提高供给效率对一些制度环节和政府职能进行的改革,不能把它们与政府用行政手段进行“调结构”混为一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起一个好的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与政府两者的作用并不是平起平坐,因为它们作用的领域是不一样的,作用方式也不相同.

市场基本功能是两条,一条有效地配置和再配置稀缺资源,另外一条是形成兼容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作用的领域不同,它的基本功能是提供公共品,而不是直接插手私用品的生产和经营,即不是操控市场、干预微观经济和直接“调结构”.

什么是公共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平等竞争的经营环境;建立良好的教育系统和基础性科学研究体系;用PPP的方式(公私合作模式)提供共用技术和牵头组织产业联盟开发新技术;用“补需方”等方式提供补助,以补偿正外部性和达到最低经济规模;组织对技术发展趋势的讨论和因势利导,提供非指令性的产业规划.在我看来,政府太多地干预微观经济,其实效果不好.

以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达到的重点目标“三去一降一补”(去过剩产能、去房地产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例.其中,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其实就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过去在市场发育程度很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这类工作是由政府下指标实现的.政府直接调结构好像很快见效,其实,由于政府并不具有洞察什么是最好的结构的特殊能力,由长官意志去调结构,经常会发生资源误配.

实现资源再配置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市场进行,即在竞争的推动下实现优胜劣汰,使有限的资源从效益低的地方流向效益高的地方,就能做到事半功倍.所以这次调整虽然要用一些行政手段,但还是应当靠市场力量.

“三去一降一补”和上世纪90年代末“国有企业三年脱困”有无可比性?

不少人认为,今年的“三去一降一补”,和上世纪90年代末“国有企业三年脱困”时的情况有一些相似之处.不过我觉得媒体的介绍有一点片面性,就是把用行政命令、“限产压锭”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作用估计得太高.当年“三年脱困”,确实是从纺织业“限产压锭”和在全国各地建立再就业中心开端的.但是很快就发现,由于缺乏新的就业岗位,除了上海好一点,全国各地都发生了再就业中心壅堵,成千上万名的下岗职工无法分流的问题.后来,政府采纳了把民营中小企业作为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的主渠道的方针,随后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大力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样一来,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就业和创业)的主要出口.在那次结构调整中,行政手段起了作用,但是真正解决大问题的还是靠市场创造了大批新的企业和新的就业岗位.

降成本、去杠杆要靠发挥企业家和企业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不可能靠行政命令“调动”起来的.所以,政府应该“牵牛鼻子”,而不是“抬牛腿”,主要是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依靠市场竞争的奖优罚劣作用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不是操控市场,干预微观经济和直接调结构.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推动改革

近年来*领导一再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和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成本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和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等“四降一升”.我觉得这些判断是正确的.从中可以看到当前挑战的症结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下行通道.吴敬琏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如何探寻经济下行的原因,进而提出应对方略?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可以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进行.

2009年以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流办法是着眼于“需求侧”,认为基本的原因是投资、消费和出口等“三驾马车”的力量不足,即总需求不足.根据这一分析结论得出的政策结论就是“扩需求、保增长”.从“需求侧”分析的理论误区,是用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分析框架去分析长期问题.从实际结果来说,也会出现一些消极后果,如投资回报递减、杠杆率(负债与GDP比率)不断推高、资产市场泡沫生成和金融风险积累等.

在这种情况下,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怀疑主要用扩需求的办法保增长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特别是许多经济学家一直主张,应当从供给方面因素的分析中去寻找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和寻求应对的办法.

简单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吴敬琏供给侧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调结构为关于对写作简单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简单英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