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农作物病虫害论文范文资料 与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变化区域动态预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农作物病虫害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24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变化区域动态预警》:本文是一篇关于农作物病虫害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各地的气象灾害、病虫害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以水富县为例,主要从近年来我国气候的变化、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区域动态预警三方面,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变化以及区域动态预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区域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区域动态预警

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和过去几十年相比,全球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无法阻挡的趋势,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气候变暖和降水量变化较大,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逐年增加,强度也不断加大.这些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相结合,使得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降水、日照等的变化使得农作物病虫害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病虫害的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已经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了威胁.因此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关注,并对区域动态预警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近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

能够对气候变化进行最直接反映的是温度的变化.近百年来,我国的地表平均温度的上升约为0.5-0.8℃,最近50年则达到1.1℃,与全球以及北半球同期平均温度相比,增长幅度更大.近50年来,我国的平均温度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增长速度为平均0.27℃/10a,而且信度达到了0.01.从年平均温度来看,从20世纪60年*始就出现上升,在60年代时最低,在2001-2015年这15年间的温度最高,比60年代高出1°多,增长的幅度非常明显.而且在2013年我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监测公报》中,明确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正在持续,但近15年升高的幅度下降.从1914-2013年,我国的哈尔滨、北京、上海、香港四地的年平均气温的上升分别为2.22℃、1.13℃、2.18℃、1.30℃.

2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影响

2.1温度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影响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率、发生面积等都与温度的变化有显著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以及面积都会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较为适合的温度范围内,病虫的发育及繁殖速度都会加快,生长周期缩短,危害农作物的时间会延长.而且病虫害的数量也会增加,使得受到影响的农作物面积扩大,危害程度也加重.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我国农业区的年平均温度为11.4℃.当气温每升高1℃时,病虫害的发生面积率都会在50年平均值1.28的基础上增加1.05.

2.2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影响

气候变化使得我国极端降水天气出现的概率增加.小雨雨量减少,暴雨雨量增加.当小雨雨量减少时,病虫害的发生较多,原因是小雨使得害虫自发流行的可能性提高,降水变少对部分害虫的繁殖速度、种群数量的增长都有积极的作用,使得病虫害的危害增大.当暴雨雨量增加时,由于雨量较大,使得借助雨水进行病菌传播的病虫害的蔓延速度加快,病虫害危害扩大.

2.3日照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影响

气候变化使得年日照平均时数及总时数都出现下降.日照时数的减少使得病虫害的危害增加.原因是日照时数减少会造成光照不足,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减少,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弱,受到病虫害侵袭的可能性降低,自然会使得病虫害的发生率增大.而且对于大部分病虫害来说,日照时间较少及降雨利于它们的发生和传播.

2.4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影响

气候变化使得各个季节的温度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冬季的平均气温上升的速度最快,暖冬频繁出现;暖春发生的频率也逐年增多,使得病虫害的危害期提前、蔓延速度加快且发生的面积更大、危害程度更严重;夏季的高温使得部分病虫害侵害的海拔高度升高,侵害面积更大;暖秋使得病虫害生殖繁衍的时间以及滞留期延长,数量增加.总而言之,四季温度的升高加速了病虫害的生殖繁衍,使其造成的破坏更加严重.

3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区域动态预警

我国的水富县是一个大面积进行水稻种植的地区,在这一地区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虫害为稻飞虱.稻飞虱灾害爆发后,其一般密集生长于茂密的稻丛基部,刺吸水稻的汁液,使得病害部位变为褐色并坏死,养分及水分流失严重,从而形成秕粒,对产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动态预警防护,提前对稻飞虱灾情做好预防工作,保证水稻产量.

具体来说,由于水富县在进入7、8月之后气候的变化较大,降雨量增加,而且时常有持续的雷阵雨天气,有利于稻飞虱随着气流迁入而危害农作物.因此相关部门可在6月时建立本区域的动态预警,组织人力加强田野调查,对发现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并对灾情进行及时防治.防治措施为使用高效、低毒以及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喷洒.每亩可使用10%的吡虫啉20-30g,兑水50kg,25%的扑虱灵35-40g,兑水50kg或者艾美乐3g,兑水50kg.均使用喷雾的形式进行喷洒.同时在施药时要保持7公分水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使得全球各地的温度、日照、降水、季节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对湿度等也造成了影响.总体来说,气候变化主要是温度升高、日照减弱、季节均温升高,一方面使得病虫害在全年各个季节的生长繁殖期延长,繁殖能力增强,繁殖速度加快,破坏面积增大,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使得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下降,使得病虫害的发生率和发生面积不断上升,为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各地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降水等的变化情况以及病虫害的种类及繁衍情况,建立区域动态预警系统,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消灭,从而促进本地农作物更好的生长.

参考文献:

[1]林忠贞.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6).

[2]宋诗选.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7).

[3]麻旭东,李宏伟,夏雪莲等.气候变化对包头地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5).

农作物病虫害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变化区域动态预警为关于农作物病虫害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农作物病虫害分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