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新媒体论文范文资料 与高校社科学报新媒体传播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媒体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16

《高校社科学报新媒体传播冷》:本文关于新媒体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 在新媒体手段日新月异、期刊体制改革逐波推进的大背景下,高校社科学报的新媒体传播遭遇外热内冷困局,原因在于办刊体制阻碍,编辑新媒体传播观念滞后,熟悉数字新媒体技术的编辑人才缺乏,学术性、专业性制约及数字出版商制造的误区.面对困局,高校社科学报应统一思想,自上而下推进新媒体传播;转变角色,做好“小众化”传播;占据先机,积极探索新媒体办刊模式.

[关键词] 高校社科学报 新媒体传播 网络化 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4-0048-04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出版流程、出版介质以及传播方式受到空前挑战,几乎没有任何门槛的数字化平台强烈地激发了人们自我表达的需求和互动参和的热情,出版界、传媒界对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宣扬方兴未艾,以媒介数字化和媒介融合为特征的新媒体时代悄然来临,并显现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新媒体消解了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打破了国家、社群、产业、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体现出浓浓的平民精神,*了阶层壁垒、身份鸿沟,使传播范围大大扩展.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2008年曾大胆预测:“今后10年内,所有媒体消费都将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届时传统意义上的印刷版报纸、杂志将不复存在,所有东西都将以电子版的形式发行.”[1]现在看来,这一预言对作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重要发布平台的社科学报来说似言之尚早.在新媒体手段日新月异、期刊体制改革逐波推进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主办的约1150种社科学报[2]的新媒体传播却步履蹒跚,遭遇外热内冷的困局,依旧停留在照常出版纸质期刊,同时依赖数据库网站进行传播的模式上,并未跟上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步伐.

1 新媒体传播之困局

1.1 办刊体制的阻碍

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高校学报曾为鼓励学术研究、促进高校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提速,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学报“全、散、小、弱”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引来上至出版管理部门下至期刊界一片质疑.高校作为主办机关,通过对科研活动的经费投入、业务指导和规范及相应的评价和奖惩措施来提高本校科研水平,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是学校管理活动的中心,管理本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成了一个次要职责.对非核心学报来说,从刊名到办刊理念、办刊实践再到办刊效果其实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包含校名的刊名——抱持综合、内向的理念——封闭、刻板的办刊方法——门户壁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高校学报广受批评的办刊之路的写照[3].它们依靠高校的出版经费拨款维持生存和发展,一般不需考虑开拓市场、发行盈利的问题,品牌意识和竞争策略严重缺失,内在发展的 和动机薄弱.许多高校只是把学报看作学校一项日常工作,并不在意该如何办刊及水平如何,大量非核心期刊学报尤其如此.出版经费只够满足纸质期刊按时出版的需要,根本无力承担新媒体传播的技术、资金及人员需要.时 展到今天,我国的学术研究已逐步融入国际学术潮流,日益向专业化、纵深化发展,高校数量由新中国成立前的66所发展到2000多所,高校学报泛综合化、多学科、封闭的办刊模式和“学术期刊应是有明确专业分工的公共平台”这一国际通行定位格格不入,要发展新媒体传播,目前的办刊体制必须改革.

1.2 编辑新媒体传播观念滞后

有学者撰文指出,当前高校学报存在的各种问题,皆可归因于当前的学术期刊体制[4],在目前体制下,各高校学报编辑部或期刊社普遍处于被学校忽视甚至遗忘的角落.既有办刊经费对高校强烈的依存性,又有工作性质的相对独立性.编辑人员被列为辅系列或教辅人员,工资待遇、发展前景难以和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相比,这和编辑工作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特点并不相称,不能体现按劳取酬、按贡献付酬的分配原则.再者,相当一部分编辑人员往往*行政工作或教学工作,其工作重心一般在行政管理或教学科研上,对学报工作的态度是只要能正常出刊即可.专职编辑人员由于待遇低,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很难安心于编辑工作,往往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对待编辑工作.另外,现在学报界至为看重的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也对编辑新媒体传播观念影响颇深.有人以期刊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判断当前的学术期刊发展格局,即作者、文献及其他有利条件都向核心期刊倾斜和集中[5],已挤进核心期刊行列的高校社科学报,虽无法和国家级、省级社科院或专业学会主办的一些专业期刊抗衡,但由于总体稿源充足,只要千方百计保住核心的“名头”、维持核心期刊排行榜的排名就算完成任务.大量非核心期刊学报却不得不为优质稿源匮乏而愁肠百结,编辑要忙于开发优质稿源或全力保障编校质量,无暇虑及借助新媒体传播扩大本刊影响力的问题.再加上核心期刊入选难度加大、入选数量有限,在“入核”无望的窘境下,学报编辑很容易丧失进取的动力.面对如火如荼的新媒体传播大势,许多编辑充耳不闻,只满足于纸质期刊的“打磨”过程,躺在体制的温床上依惯性前行,而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去钻研新媒体传播的相关技术和可能手段.和数字技术的隔膜使高校社科学报界对新媒体传播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建立网站或和网络电子数据库运营商签订委托数字化协议阶段,不自觉地把期刊网络数据库传播当作数字化传播的唯一途径,对数字出版本质缺乏认真研究和思考,对其他新媒体传播方式甚至抱有抵触情绪.

1.3 熟悉数字新媒体技术的编辑人才缺乏

传统的纸质出版流程中,编辑工作主要是对出版物内容的筛选把关,因此,编辑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是语言文字能力.在新媒体背景下,为增强传播效果,学报出版需要借助多种媒体的互动和融合,同样的知识内容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出版产品来表现,这就对筛选把关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论文的内容是否适合按照不同媒体的特定要求进行编辑,采用什么新媒体手段更利于学报内容传播.编辑人员除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专业技术知识,具备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还要对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移动网络、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新媒体产品和手段有所了解,能熟练运用尽可能多的传输设备,熟悉熟识图像、视频网络传输技巧,具备开发稿件资源、对稿件资源质量进行把关的能力,尤其要能够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对不同论文制定不同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能够对稿件进行多媒体转换.目前,面对高校学报的这种“变脸”,“只熟悉传统编辑出版业务的人已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实现编辑出版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6],在个人就是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有所作为,必须引进或培养既了解出版专业知识,又掌握新兴数字技术的复合型编辑人才.然而在现有体制下,多数高校学报编辑部处于缺编运行状态,高校主管部门即使对合理进人要求也推三阻四,不予满足,这势必阻滞高校学报新媒体传播的步伐.

新媒体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新媒体的论文

新媒体营销论文

新经济杂志

农村新技术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结论:高校社科学报新媒体传播冷为关于新媒体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什么是新媒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