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半壁江山论文范文资料 与游击战为何能撑起抗战半壁江山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半壁江山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22

《游击战为何能撑起抗战半壁江山》:关于免费半壁江山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半壁江山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在人类战争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不仅在于它推动了机械化军事革命走向,而且在于它促成了游击战的大发展.与历史上的游击战相比,二战期间的游击战具有许多新特点.其中,以为代表的中国被公认为是游击战发展创新的集大成者,其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达到了游击战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日本军事理论家指出,“论述的游击战,比以往任何战略书籍都丰富.他那富有想象力的叙述,是举世罕见的.在20世纪出现的各种战略著作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的游击战理论”.

机械化战争提升游击战地位

作为一种以攻击敌军后方为主的特殊作战样式,游击战在二战中的大发展与机械化战争有着密切关系.机械化战争是一种作用范围很广的战争形态,这恰好有利于发挥游击战的特点.二战期间,仅被法西斯军队全部和部分占领的欧、亚、非国家就有30多个,占领区总面积约850万平方公里.如此巨大的战场是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占领军的兵力因此极大分散,游击战也因而拥有了避实就虚、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特点的广阔空间.

战争期间,凡是被德、日、意占领的国家和地区都爆发了游击战,苏、美、英等国也都不遗余力地组织和支援各国的游击战.据统计,二战期间的游击战覆盖了德、日、意占领的广阔空间,几十个国家的数亿人民投身于各种形式的抵抗运动,其中仅南斯拉夫、波兰、希腊、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苏联,共有不下300万人直接参加游击战.而在中国,仅领导的游击武装就有约100万八路军、新四军,以及200万民兵.如果加上其他未统计的国家,二战期间参加游击战的人数应当在千万以上.这种普遍开展的游击战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是世界战争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现象.

与欧洲的游击战相比,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役不仅次数多、规模大,而且创造了游击战中的经典战役——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夜,在八路部的周密部署下,位于日军后方华北各省的八路军和民兵游击队同时行动,对所在地区的日军守备部队和铁路、公路、煤矿发起全面袭击.此次游击战役自1940年8月20日起至1941年1月24日结束,持续时间长达5个月,参战八路军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大量的民兵游击队协助作战.

把“战争从壕沟里解放”出来

近代以来的军事理论,对游击战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看仍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几乎所有论述谈论的都是游击战而非游击战争,都将游击战看成是正规战的辅助手段,都是在如何更好地配合正规军作战的战术框架里去谈论游击战的作用.而则摆脱了这种局限性,他的论述中通常使用的是游击战争的大概念.从游击战到游击战争的一字之差,包含着对传统游击战思想的重大发展,反映出他所思考的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击战,而是战略层面的更为宏大的游击战争.

认为,游击战争可以是一种辅助配合的战术手段,也可以是一种独立发挥作用的战略行为,在被占地区不大或战争时间较短的国家,游击战争通常表现为战术战役上的配合作用,但在幅员广大的国家里实施的持久而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其作用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于是,这种大规模的持久游击战争就“不能不做许多异乎寻常的事情,等就从战术范围跑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

近代以来的军事理论家将游击战称为“民众之战”.继承了前人的认识,并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充分认识和肯定人民群众的主导作用,是游击战争乃至其整个军事思想的核心.

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方面,不仅继承了以往游击战理论的内容,而且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和观点,构建起更加丰富、完整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体系.指出,抗日战争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以弱敌强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因此,绝对不能按照有利于强敌的战略战术规则行事,必须“采取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避免一切被动呆板的战法”,把“战争从壕沟里解放”出来,要以发挥主动性、灵活性和能动性为原则,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创造性地理解和处理一切战略战术问题.在游击战争的力量运用上,指出,游击战争在整体上是分散的,但在执行具体的作战任务时,“仍须集中大力,打敌小部”,要按照情况灵活地分散、集中和机动兵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敌人后方建立能够持久坚持的游击战争根据地,是游击战争思想的又一独到之处.指出,虽然游击战争孤悬敌后,脱离国家的总后方,但是,游击战争的领导者必须彻底克服以往游击战争中普遍存在的“流寇主义”,在敌人后方建立各种形式的根据地,以此来建立游击战争自己的后方,支持游击战争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中国游击战争的三大特点

在全面、系统、充满创意的游击战争理论指导下,中国亿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游击战争,迸发出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二战期间普遍存在的游击战中,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堪称世界之最.

一是开展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是第一个武装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动游击战争的国家.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持续了整整14年,比欧洲的游击战早了8年,比亚洲其他地区早了10年.

二是规模最宏大,空间最广阔.二战期间,世界各国被占领地区有上亿人民群众参加各种形式的抵抗运动,其中游击战发展充分的欧洲各国有总计超过300万人直接参加游击武装.而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由最初的几万人发展到上百万人,还有200多万民兵,并建立了19块抗日根据地,控制了1.6亿人口和1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完整意义上的敌后战场.

三是水平最高,能量最大,战略作用最突出.二战期间的游击战遍及世界各地,但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有中国抗日游击战争那么大的能量和战略作用.领导的游击战争从一开始就立意宏大:要在日军后方独立自主地开展大规模游击战争,造就一个持久稳定、规模庞大、能够长期吸引、打击和消耗日军主力,对战争全局发挥决定性影响的新战场.为此,区区几万装备低劣的八路军、新四军,以“敌进我进”的超常胆略逆势而上,如水银泻地般渗入日军所占地区,打出了一个幅员辽阔的敌后战场.

大规模游击战争的展开是决定中国抗战前途命运的关键之举,它不仅改变了双方交战的基本格局,形成了有利于中国的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迫使日军陷入同时应付前后两个战场的困境,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双方作战的“游戏规则”,使日军半数以上的兵力不得不放弃擅长的大兵团作战方式,被迫回师后方,以高度分散的配置来对付陌生的游击战争.如此一来,中日战争就脱离了日军追求的速决战方向,进入了中国设定的持久战轨道.全面抗战期间,领导的游击战争独当一面,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壁江山,其局面之大、能量之巨、战略作用之显赫,远远超出了日军的想象,各国的游击战也无有出其右者,堪称人类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观.

(摘自《学习活页文选》)

半壁江山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游击战为何能撑起抗战半壁江山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半壁江山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半壁江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