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明道论文范文资料 与明道和经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明道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15

《明道和经世》:该文是关于明道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 江藩的《汉学师承记》是研究清代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长期以来对它的评价见仁见智,总体上总是将它与清代汉学和宋学派的斗争相联系,其实江藩作此书的旨趣不完全为了推尊汉学而排斥宋学,根本的动机是为了明道、传道、经世,这是传统儒士身份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 江藩;汉学师承记;清代学术;乾嘉考据学

〔中图分类号〕 K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4)02-0067-05

《汉学师承记》原名《国朝汉学师承记》,今天诸版本皆删“国朝”二字,清江藩撰.全书共《记》八卷,附《国朝经师经义目录》一卷.江藩,字子屏,号郑堂,晚号节甫,原籍安徽旌德,后迁至江苏甘泉(江苏扬州).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卒于道光十一年(1831),终年71岁.一生未获功名,虽颠沛流离,却好学不倦,著述颇丰.曾先后师从皆为惠栋弟子的余萧客、江声.江藩淹贯经史,博通群籍,于经学、史学、辞章、考据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于嘉庆十五年(1810)始撰《汉学师承记》,十七年成稿,二十三年得两广总督阮元的资助刊行.

全书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汇编了自清初黄宗羲、顾炎武,下迄嘉庆时期尚健在的顾广圻、刘逢禄、王引之、王念孙等人,构建了清代经学研究者的学术师承、渊源、成就的大体框架;在《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对六经传承谱系进行梳理,远绍汉世儒林,近承清代汉学.此书是一部研究清代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如阮元所云“读此可知汉世儒林家法之承授,国朝学者经学之渊源,大义微言,不乖不绝,而二氏之说,亦不攻自破矣.”[1](1)

此书是江藩晚年的一部著作,“多取材于当时诸家碑状传记,删汰剪裁,错讹丛出”.①故有注家多人对其纠谬驳正.在书撰成之后,后世学者对其多持批评意见,主要在于江藩以“汉学”作为书名,心存轩轾,扬汉抑宋,谨守门户.如同时代的龚自珍对此就有异议,曾遗书以为书名不妥,主张改为《国朝经学师承记》,并举出十个理由,强调“本朝自有学,非汉学.有汉人稍开门径而近加邃密者,有汉人未开之门径,谓之汉学,不甚甘心.”①江藩却固执己见,没有接受龚的意见,②今人张舜徽也说:“始乾嘉诸经师宗尚古注,精研许、郑,亦特以求是而已,初未尝树一汉学之帜以炫异于世也.其标立名义,且述为专书以张之者,则自藩始.”③后世学者对此也多有评议.另外,《汉学师承记》的出现也使清代学术的汉、宋之争明朗化,尤其是方东树作《汉学商兑》与江藩针锋相对,并借此对汉学派学者大张挞伐.

实际上这些只是皮相之见,从江藩所撰全书的特点来看,他采用了寓作于编的方式,其编撰用意并不尽在此,在他为《汉学师承记》所做的自序中有所表露,亦即他对满清统治下文化学术的繁荣持深深的肯定和认同.在序中他认为三代礼乐兴隆,一坏于秦之焚书,而复振于汉;再坏于晋之清谈,唐虽有所成绩,但也是“弃尊彝而宝康瓠,舍珠玉而收瓦砾”,而“宋初承唐之弊,而邪说诡言,乱经非圣,迨有甚焉”,总而言之,在江藩看来,清朝是中国古代学术的鼎盛时期,如江藩在其《汉学师承记》卷首中所言:

明象数制度之原,声音诂训之学,乃知经术一坏于东西晋之清谈,再坏于南北宋之道学.元明以来,此道益晦.至本朝三惠之学,盛于吴中.江永、戴震诸君,继起于歙,从此汉学昌明,千载沈霾,一朝复旦.

江藩在极力贬低宋明道学使得圣人之道衰微的同时,却盛赞清代尤其乾隆年间为儒学作出巨大贡献的吴派、皖派的学术领袖三惠、戴震及其弟子们.这种表彰,其实蕴含着一种深意:一方面藉此来推尊、标榜清代学术之昌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明汉学的历史地位和贡献,这种心态更是体现了江藩对清廷统治的文化认同及合法性认同.这种观念在《汉学师承记》中多有体现,如云:

我世祖章皇帝握贞符,膺图簶,拨乱反正,伐罪吊民,武德定四海,文治垂千古.顺治十三年,敕大学士传以渐撰《易经通注》,以《永乐大全》繁冗芜陋,刊其舛讹,补其阙漏,勒为是书,颁之学官.[1](2)

圣祖仁皇帝嗣位,削平遗孽,亲征西番,戡定三番,永清六合,然万机之暇,栖身坟典,悦志艺文,阐五音六律之微,稽八线九章之术,天亶睿智,典学宏深,尹古以来,所未有也.[1](2)

高宗纯皇帝御极六十年,久道化成,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武功则耆定十全,文德则旁敷四海,富既舆地乎侔訾,贵乃于天乎比崇,盛德日新,多文日富.等我皇上诞敷文教,敦尚经术,登明堂,坐清庙,次群臣奏得失.天下之众,向风随流,耸然兴道而迁义,家怀克让之风,人诵康哉之咏,猗欤伟欤,何其盛也.[1](3)

惟列圣相承,文明于变,尊崇汉儒,不废古训,所以四海九州,强学待问者,咸慕菁莪之雅化,汲古义之精微,缙绅硕彦,青紫盈朝,缝掖巨儒,弦歌在野,担簦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可谓千载一时矣.[1](4)

在江藩《汉学师承记》中充斥着江藩对满清诸帝文治武功的鼓吹,体现出他对清廷统治的强烈认同感,就此而言,江藩异于清初以来汉族儒士大夫对满清政权的排斥或不合作.江藩的这种心态,表明了自清初以来,清朝诸帝基于道、学、政,对中原汉地统治方面所作的努力,在清代中后期有了结果.

当然,清朝统治者之所以能够迅速实现对中原的有效统治,并赢得了江藩等汉儒的高度认同,与中原汉族儒士大夫的推动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清建国后,李光地等理学名臣就极力迎合统治者,并鼓动清帝将道统、治统合而为一,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道统与治统的合一,才能接续尧舜以来汉族内圣外王的统治理念,才能有效地统治中原汉地,才能最终赢得中原汉儒的政治认同,如其所谓:

观道之与治,古者出于一,后世出于二.孟子续尧舜以来至于文王,率五百年而统一续.此道与治出于一者也.自孔子后五百年而至建武,建武五百年而至贞观,贞观五百年而至南渡.等孔子之生东迁,朱子之生南渡,天盖付以斯道而时不逢.此道与治之出于二者也.自朱子以来至我皇上又五百年,应王者之期,躬圣贤之学,天其殆将复起尧舜之运,而道与治之统复合乎?伏惟皇上承天之命,任斯道之统,以升于大猷.④

明道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明道和经世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明道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明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