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雪域高原论文范文资料 与为了雪域高原的万家灯火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雪域高原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07

《为了雪域高原的万家灯火》:本论文可用于雪域高原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雪域高原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西藏的电网一直是一张独立运行的“孤网”,缺电成为制约西藏自治区发展的瓶颈.据报道,在和平解放前,西藏仅有一座供少数人使用的小电站.到2010年,西藏电力装机总容量为97.4万千瓦,而此时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则已超过9亿千瓦,西藏所占份额还不到全国的1%.西藏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每至冬季,河流大量结冰,自身电力供给不足,外部电力又无法“进藏”,“电荒”局面一直难以改变.

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海一西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将彻底改变这个局面,让“孤网”不再孤独.这条空前的“电力天路”建成投运后,西藏将与青海实现电网联网,结束西藏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把西北电网调节性好的丰富电力资源送入藏中地区,彻底解决藏中电网缺电问题.同时,西藏地区丰水期的富余电力电量可经青藏联网工程送入西北大电网,参与全国范围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将对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该工程线路全长1774公里,是继青藏铁路之后青藏高原又一大能源大动脉.

水电第二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承担了其中的乌兰-格尔木750kV输电线路工程Ⅷ标段线路;青藏±400KV直流线路工程西藏段8、9标段施工任务;拉萨±400kV换流站工程.另外,该所属医院还承担了1038公里青海—西藏直流联网工程全线的医疗保障任务.

穿越莽莽昆仑、跨过唐古拉山的“电力天路”,犹如象征吉祥如意的哈达,把青藏高原和内地紧紧相连.曾在西藏电力建设中屡建奇功的水电第二又一次迎难而上,承担了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直流部分第8、9标段施工和全线的医疗保障任务.水电官兵在这里挑战生命极限,架设“电力天路”,并建起了一个个设备齐全、功能先进的综合医疗救治站,日夜守护着高原电网建设者的生命安康.

“生命禁区”架设天线

水电第二承担青藏联网工程建设任务后,基层官兵纷纷递交入藏工作请战书,要求到最艰苦、最偏远的地方建功立业、履职尽责.现任项目部总工程师韩慧,是第一个主动提出申请的女同志,她说:“虽然到高原工作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作为一名电力建设者,如果不到青藏高原参加建设,一辈子心里都会有遗憾.”在青藏联网工程直流部分的10个施工项目部中,她是唯一的女性总工程师.

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没有春夏秋,有的只是被延长了的冬季.说起高原缺氧难受的滋味,水电八支队七中队上士、测量队队长徐志明有着切身的感受.他带领5名战士,每天都要背着几十斤重的测量仪器向山上跋涉.每次返回营地时,因为体力消耗太大,他都会感到头昏脑涨,呕吐不停.只有躺下来吸几口氧气,才能稍稍缓解症状.拿他的话说,“躺在藏北高原就是一种奉献”.

进入10月,气温骤降至冰点以下,往往是“早上刮大风,中午下暴雪,下午落冰雹”.为了克服温度过低对仪器准确性的影响,徐志明经常将冷冰冰的测量设备揣在怀里,用身体温暖仪器.长时间的高原缺氧作业,使他几次昏倒在施工现场.就这样,测量队官兵在短短4个月里,完成了200余千米501基铁塔基础复测任务,为基础工程提前20天完工赢做到了宝贵时间.

青藏高原的海拔有多高,青藏联网工程的建设标准就有多高.为彻底解决高原冻土施工这一世界性难题,水电官兵们对沿线地质条件进行反复勘测,制定不同施工作业指导书,分层次进行技术交底,使每名负责现场管理的官兵都能够掌握相关技术标准,有效保证了冻土基础施工质量.在铁塔组立中,工程技术人员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采用“大吨位吊车机械化组塔”“内悬浮内拉线铁塔组立”和“多种机械配合组立”等先进作业方法,将组塔效率提高了35%.今年5月28日,青藏联网工程第8、9标段501基铁塔全部组立完成,比计划工期提前一个月完工.

守护建设者生命安全

“到了西大滩,两眼泪汪汪;到了昆仑山,如到鬼门关;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在青藏联网工程沿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它生动地说明了这里自然条件之恶劣.

半个多世纪以前,人民解放军进藏官兵修建青藏公路的时候,平均每一千米就有一名战士倒下,同时倒下的还有近20万匹骆驼.而在新世纪初的青藏铁路格尔木到拉萨段建设中,虽然有先进的医疗保障体系,但也发生过建设者患严重高原病的病例.

为确保青藏联网工程建设大军在1038千米长的战线“上做到去、站做到稳、干做到好”,实现高原病零死亡、零伤残、零后遗症、零鼠疫传播“四零”目标,水电第二医院在工程全线建立了31个一级医疗站、10个二级医疗站,并在格尔木市和拉萨市建立了医疗站,构成了一个覆盖整个青藏联网工程施工区的立体医疗保障防护网,330名医护人员在青藏高原日夜守护着万余名电网建设者的生命安全.

在保障工程建设者生命安全的同时,他们还为沿途百姓和游客提供了医疗保障.2010年8月21日,5名外地游客在攀登唐古拉山时不慎摔伤,最严重的一位摔成了脑震荡.唐古拉卫生所所长刘新波听说此事后,迅速赶到现场,对伤病员进行了简单救治,并开车将危重病人送到了格尔木人民医院.及时的医疗处理,让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截止目前,水电官兵累计保障工程参建人员和各族群众11万余人次,成功诊治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病患者102例,为青藏联网工程顺利开展系上了“安全带”.330名优秀、敬业、肯吃苦的医务人员给在工地里、塔架上的建设者们吃了一个定心丸,他们是青藏联网工程建设者们的守护神,他们打造了电力天路上的生命方舟.

奇迹源自对使命的忠诚

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长期与水电官兵相伴的只有永不停歇的风沙和无法想象的寒冷.在这样的环境里施工,必须要耐做到住寂寞.

水电第八支队七中队中队长张佑军一毕业就分配到西藏工作,在高原已经扎根7年.亲朋好友为他介绍过几个女孩,其中几个对他的印象很好,但一听说他在西藏工作,就找各种理由推掉了.面对这些,张佑是很坦然地回答:“我热爱部队,离不开与我朝夕相处的战友,更离不开雪域高原.”

青藏联网工程基础施工结束后,由于天气寒冷不具备施工作业条件,部队转入冬休期,大部分官兵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但还有一部分人员要留下来转运塔材.张佑军主动要求留下来负责部队冬休期间的管理和塔材运输工作.项目部领导想让他休假,让他利用假期把个人问题解决一下.但他对领导说:“作为中队长,我还是留下吧,等‘电力天路’架通,工程完工了,再去牵手另一半吧.”

七中队驾驶班班长、上士汪平,家庭条件较好,服役即将期满,面临是走是留的选择.本来他计划今年春节回家休假找工作,但在项目部任务重、工期紧、人员少的情况下,他毅然放弃了休假,负责起塔材的运输和倒运工作,以保证部队冬休结束后就能够全面投入到铁塔组立施工中.当战友休假回来时,他风趣地说:“你们休假回去才走了1000多千米,而我在青藏公路往返的总里程算下来绕地球走了一圈,真算上是一次环球旅行啊!”看着他黑里透红又疲倦的面容,战友们的眼里泛出感动的泪花.

青藏线医疗保障工作千头万绪,唯有“苦干加巧干,革命加拼命.”2010年11月下旬,青藏医疗保障总院政委李立率工作组用8天时间跑了2500多公里,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回到那曲时血压高至130、160,但仍然坚持边打针边在床上安排工作,硬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李立的妻子、儿子在江西,父母在四川乡下.儿子升初中、妻子生病、老母亲住院,他都不能回去看看他们.45岁的女医生罗秋芸从玉树灾区执行完抗震救灾任务后,又随医院全院调防,承担起青藏联网工程的医疗保障任务.高原缺氧让她常感身体不适,有几次,她在海拔5000米以上医疗站巡诊时,突发高原反应,高烧不止,严重腹泻.医疗站的战友们劝她休息,可她依然强忍着不适,对大家笑笑,接着工作,一干又是几个小时.罗秋芸说:“高原病是弹簧,你强它就软,你软它就强.”她一家三口分居三地,丈夫在施工一线,孩子跟年迈的父母一起生活.想到这些,罗秋芸也曾悄悄流过泪,但从来没有想过退缩.

在青藏联网工程建设中,水电第二数百名官兵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挑战极限,在雪域高原树起了电网建设新的丰碑.对使命的无限忠诚,让他们在青藏高原续写了新的辉煌.

(部分图片由水电第二宣传科提供)

雪域高原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为了雪域高原的万家灯火为关于对写作雪域高原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雪域高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