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大城市论文范文资料 与我国大城市演进历程重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城市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12

《我国大城市演进历程重构》:关于免费大城市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大城市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我国大城市的发展经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大城市发展各具特色,古代大城市是权力制造的产物,权力决定城市发展的性质和方向;近代大城市在屈辱历史中负重前行,很多城市在这个时期和西方文明接轨,融合,冲突,发展;新中国城市发展几近停滞;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但是政府对大城市的高层设计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无力于城市病的泛滥;所以顺势而为是大城市发展的不二选择,顺势而为意即:顺市场之势、顺全球之势、顺人文之势;能顺势而为,我国大城市发展将有更好的明天.

[关键词]权力制造;城市化;顺势而为;聚集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提到大城市的概念,人们脑海里马上浮现的关键词是北上广、广深珠等这些现代性大都市,联想到是快捷的通信,发达的资源、优越的公共服务,令人向往;但目前,学术界提到大城市,进入他们理性视野的最多的高频关键词是城市化,一般都认为大城市是城市化的杰作,是城市化红利的受益者,但现在大城市也是公众苛责城市化问题的焦点,备受争议,究其原因,这其中有着历史演进的渊源,又有着现实的实践.毋庸提及诸多细节,梳理大城市的发展历程,提炼出大城市发展的核心关键词就能理解大城市的现实状况,抓住实质性关键词的内容建设,可能会*现在我国大城市的发展的现实困境.

1 古代城市——权力制造,古代帝王的统治堡垒

用权力制造来浓缩我国古代大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最贴切不过了.我国大城市发展已有千年历史,自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的都城作为政治文化的中心,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古代的城市虽表面上是繁华商业的中心,实质上却是古代帝王统治天下的堡垒.历史上的古代帝王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都城以及都城之外的其他的中心區域各级城市,来显示帝王的统治合法性和权威,凸显凌驾于臣民之上的国家权力.比如城市的位置选址,建筑设计就体现这一意味,北京城的空间设计有著名的中轴线,体现皇权作为宇宙中枢至高无上,据历史考证,从北魏洛阳就有中轴线的设计了,这个中轴线不是交通线而是权力集中地带.在古代不仅大城市作为国家中心代表着统治的权威,集政治经济文化的功能于一体,而且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也作为不同层级的中心地,共同组合成一个庞大的控制城市网络,古代的帝王通过这一网络控制整片疆土;所以古代都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权力运作的场所和工具”,权力制造了城市,中国古代的城市实质,城市是集聚了大部分权力和权力关系,权力制造了城市,权力制造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

2 近代城市——负重前行,畸形繁荣

忍辱、负重前行是赋予中国近代的关键词,这一时期许多大城市负载了这一沉重的历史使命.如唐山、秦皇岛、汉口、天津、上海、北京等,这些城市不同于古代城市,它们依据自身的因素,地理位置及内外条件,受近代洋务运动,民族工商业经济政治时局影响稳步发展.但在 战争之后,许多城市瞬时变成为帝国主义的租界,时局改变了城市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在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我国近代的大城市开始正式接触西方文明,不断地和之冲突、融合,特别表现在对城市的具体建设上,近代的城市深受西方的影响,特别是租界使馆区的影响,从街道、马路、自来水、电灯、电车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到市政体制、管理方式、以及近代的生活方式,价值趣味,都是有租界传入到其他城市区域,比如上海从市政建设和管理到上海人的行为方式、婚丧嫁娶礼仪的变化,多有西方的影响;编制门牌号码、人车分道、文明婚礼、实行夏时制、选举市花、选举上海小姐等不是仿照租界就是学自泰西.许多早期城市的公共工程大多为西方商人所创办和控制,使得这些城市具有浓厚的西方印迹和色彩.许多人往往把他们看成是西方城市的缩影.当时的人们从心里上抵制这些奇技淫巧,受压迫的民族主义情绪使他们对西方殖民势力不满和谴责,这种态度被转嫁于城市,无疑会制约、抵制大城市的正常孕育和成长,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许多大城市寄人篱下,负重前行,畸形繁荣,而全国范围内其他小城市停滞发展,农村一片凋敝景象.

3 现代城市——政策设计,被束缚的行者

近代的殖民记忆,现在看来,使我们能够包容那个时代的大城市发展,帝国主义的入侵,军阀割据的政治分裂的特殊事实,国家权力无法专注于城市的建设,许多大城市的数量及规模伴随着各方政治势力寻求自身经济利益,又夹杂着政治挟持的境况下成长,已经实属不易.这个历程从开启到结束,近百年的时间,结束了百年的政治格局,我国的大城市有了国家权力归属,但却遭遇不被重视,后因城市化出问题被列入替罪之列,被控制发展,这个时期大城市成为一个被束缚的行者.

建国后,国家整体的力量向工业化倾斜,只建工业,不建城市也不建市场.改革开放后,国家意识到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放开城市经济,放宽城市人口的统计口径,这种粗放式统计,涵盖更多的是中小城市,城镇的建设,因为那时候的城市化指标是单一的农村人口比例下降,城市人口比例上升,至于人口流动至哪个规模的城市,国家不予过多考虑,更不精细到大城市的建设,大城市没有被单独重视.有实际数据为证:90年代,城市化率开始由27.63%提高到30.42%.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2002年上升了12.1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18867万人.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城市化三十多年的内容和成效,中小城市,城镇无论是规模和数量上,还是人口数量上,都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大城市的数据微乎其微,学术上一直探讨的城市化概念,不被重点解释的换成了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化中大城市,一方面要让位于其他中小城市的发展,尤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城镇化转化,另一方面又因大城市人口数量大、城市病、视为祸患,被控制起来.早在1980年,国家就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1989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将城市化方针修改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近三十多年,大城市被绑缚在这严格的政令上,负重前行.为了达到控制大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目的,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上海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和“限制土地的供应”而控制城市规模,国家实行政策控制大城市发展,进行城镇化建设.国家政策设计者有着历史和现实的逻辑:最早国家对工业的投入,忽视了对城市的建设;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消灭城乡对立,城乡差别等一系列有关论述的影响,注重了城镇农村建设.后来随着大城市带来的住宅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政府开始重视大城市,采取的措施却是控制大城市的发展,避免人口向城市集中,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走和乡村结合的捷径,从而可以达到既控制城市病,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的目的,并称之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现代中国大城市的现实境况呈现是政策设计的结果,这种政策设计某种程度上,我们还是能看到古代城市的权力制造的很大痕迹.

大城市论文参考资料:

西部大开发杂志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大科技杂志

城市规划杂志社

健康大视野杂志

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

结论:我国大城市演进历程重构为关于对写作大城市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大城市排名2017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