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剧作述评论文范文资料 与爱德华·阿尔比后期剧作述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剧作述评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1-17

《爱德华·阿尔比后期剧作述评》:本文关于剧作述评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爱德华·阿尔比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剧作家,其早期作品表现美国社会对物质的追求以及人类精神的空虚,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后期作品对于人性以及社会的探索更加深入,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主题趋于多样化,丰富了西方的戏剧传统,包含了对于西方现代文明更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阿尔比 《三个高个子女人》 《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 《在家在动物园》

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1928— )是美国剧坛的常青树,是继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之后美国最杰出的剧作家,当代美国至今健在的最伟大的剧作家.他三次获普利策奖,三次获东尼最佳戏剧奖,两次获纽约剧评奖,以及其他各类艺术奖,并接受了包括国家艺术金质奖章、肯尼迪中心终身成就奖等许多荣誉称号.根据斯蒂芬·伯顿斯(Stephen Bottoms)的说法,阿尔比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早年的小试牛刀到1966年为第一阶段,也是最富盛誉的阶段.凭借《动物园的故事》一举成名,到《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达到巅峰,从《微妙的平衡》开始,评论界对阿尔比戏剧作品的评价贬多褒少.1966年,阿尔比改编自詹姆斯·珀迪(James Purdy)的《马尔科姆》(Malcolm)在上演一周之内退出百老汇,一时间恶评如潮,标志着阿尔比作为剧作家和观众和剧评者的“蜜月期”结束,他开始第二阶段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士”生活.① 在这一阶段,阿尔比的剧作从百老汇到外百老汇,再到小剧场演出,备受冷落,即使获普利策奖的《海景》也只演了65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人们习惯于将阿尔比的每一部剧作和其最受欢迎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进行比较.然而,阿尔比却认为小剧场的演出让自己的创作更加自由,能够更好地实践自己的创作理念.在其作品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情况下,阿尔比依旧笔耕不辍,一边在大学里教授戏剧,一边继续创作.20世纪80年代,阿尔比从零开始,重新为自己在美国戏剧界赢得一席之地.开始了其戏剧创作的第三阶段.让阿尔比重新回到评论家和观众视线的是《三个高个子女人》(1991).该剧在能够容纳400名观众的外百老汇剧院连续上演582场,在阿尔比的三十多部剧作中,仅次于《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这部作品使阿尔比第三次获得普利策奖,再次赢得剧评界的关注.直到现在,阿尔比依旧时有佳作出现.纵观国内的阿尔比戏剧研究评论,主要集中于阿尔比的早期作品,对其后期作品尚鲜有评论.因此,本文选出阿尔比后期较有影响力的剧作《三个高个子女人》《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以及《在家在动物园》进行述评,探讨阿尔比后期的戏剧创作思想及其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三个高个子女人》

该剧分为两场.第一场为现实主义风格.主角为三位女性:一位老年女性、中年女看护人以及一位青年女性,剧中分别以A、B、C来命名.A卧病在床,身体机能严重衰退,大小便失禁,右臂绑着绷带,脾气暴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颇感愤怒,依旧想过有尊严的生活.B负责照看A.C来自律师事务所,受命来处理A的财务问题.第一场以A的中风结束.第二场为表现主义风格.卧病在床的换成了一个假人.A、B、C则分别代表老年女性一生中的三个阶段:26岁、52岁和92岁.如同一个人临死时,自己的一生会一闪而过,这一场像是挽歌,来探索老年女性临终前的心理问题.

阿尔比在创作初期,曾被视作美国荒诞剧派的代表作家,其冷峻的语言风格曾受到不少评论家的批评.《三个高个子女人》打破了这一标签化的看法.A的原型是阿尔比的母亲.阿尔比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剧中出现的没有台词的老年人,正是自己的处于弥留之际的母亲.A曾一次次在清醒或是迷糊的精神状态下询问儿子来了没有.可见其母子关系的不和谐.在剧中,年轻人把前额放到她的胳膊上.② 这是母子关系最终得到和解的信号.A虽然脾气暴躁、执拗,但其聪明和自尊却令人同情.弥留之际对于自己一生典型的三个阶段的回顾呼吁观众的理解和宽容,容易激起观众的共情.

该剧在外百老汇上演之后,让沉寂数载的阿尔比被重新评价,并第三次获得普利策奖.阿尔比的语言依旧不失锋芒,和其在《动物园的故事》和《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一样准确、直接.该剧的主题是阿尔比戏剧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母题之一:死亡.剧中充满了象征性隐喻,也和之前的作品一脉相承.在《三个高个子女人》之后,阿尔比在1966年创作的旧作《微妙的平衡》重新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上演③,标志着阿尔比结束其二十多年的“隐士”生涯,在戏剧界全面复出.

《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

《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描述的是格雷一家两天的生活.马丁,五十岁,是一位著名建筑师,刚刚获得普利兹克奖,即建筑业的诺贝尔奖,并被选中担任美国中西部世界城的设计师.他和妻子斯蒂薇的关系似乎不错,两人对于儿子比利是同性恋这一事实也尚能接受.马丁最好的朋友罗斯是著名的电视记者,来到格雷家对马丁最近的成就进行采访.在采访中,罗斯发现马丁言不由衷、心神不定,于是追问有什么事情发生.马丁告诉罗斯,他爱上了一头叫西尔维娅的山羊,并和之发生了性关系.罗斯大惊之下,将这个秘密写信告诉斯蒂薇.之后的一场戏是斯蒂薇知情之后和马丁的对峙.斯蒂薇一怒之下冲出家门,留下马丁和儿子.该剧以斯蒂薇拖着被割喉的山羊回家结束.

该剧进行了23场预演,正式演出309场,并斩获2002—2003年东尼最佳戏剧奖.在《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中,有阿尔比戏剧常见的元素,如《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1962)、《微妙的平衡》(1966)以及《婚姻戏剧》(1987)中关于问题婚姻的刻画.④和阿尔比的早期作品相比,自然主义的生活描述、共同的主题和戏剧手段、一贯的修辞手法、锋利的幽默、调皮的文字游戏仍清晰可辨.《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是一部充满暗喻的作品,其副标题“一个悲剧定义的注解”以及剧中斯蒂薇的独白和古希腊戏剧以及莎士比亚戏剧形成互文,使得阿尔比对于外强中干的家庭关注,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 交合曾在阿尔比1975年的作品《海景》中有所呈现,但在《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中,则更加深入大胆、惊世骇俗.即便是在观众思想更为开放的21世纪,这依然是个禁忌题材.观众及评论界的反应由震惊、恶心到嘲讽、鄙视,由惊愕到捧腹大笑,不一而足.对于剧中的演员,这也不失为一个挑战.曾有演员在演出过程中找到阿尔比,问道:“观众在笑,怎么办?”阿尔比回答:“继续演.”⑤在阿尔比看来,可能剧场中有些观众无法接受,会将手里的东西向演员投掷.然而,激起观众的反应,不正是一个剧作家要做的事情吗?美国剧坛对阿尔比作品的评论,向来颇有争议.而引起争议的,或许就是大家感兴趣,愿意去思考的作品.这就是为什么《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上演之后,有些给出差评的评论家,反而要去剧院再看第二遍.

剧作述评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爱德华·阿尔比后期剧作述评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剧作述评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剧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