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东盟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东盟五通建设和产品内贸易模式深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东盟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26

《中国—东盟五通建设和产品内贸易模式深化》: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东盟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 中国与东盟国家既有产品内贸易模式存在不足,还只能被动地承受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需求下降所引发的国际市场的波动.产品内贸易模式的深化,需要中国将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布局到一些东盟国家,同时加强市场对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五通”建设,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加快产品内贸易模式的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产品内贸易模式深化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产业链的国外布局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在降成本上还有待于更进一步以及国内流通渠道和商业网络并不完全由中资所掌控.最后,文章在“五通”框架下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产品内贸易模式 ;互联互通;五通指数;东盟国家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8)05-0039-06

一、引 言

2008年金融危机打击之后的全球经济恢复缓慢,原来那些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国家也遭遇到了发展困境,急需寻找一个重要的复苏动力.在此背景下,互联互通,尤其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备受各方青睐,近年来已成为许多国家强化外部经济联系以及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东盟于2010年推出互联互通.中国除了加强与之深度互联互通外,还积极倡导亚太地区互联互通合作,并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013年9月,*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5年3月,中国政府正式发布《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合作.至此,“五通”建设正式出现在我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中.

目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的推进,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建设提速明显,并取得较大进展.对此,李晨阳(2012)和李红、许露元(2015)以及李锋、徐兆梨(2017)等[1-3]研究均作了较好的适时分析.然而,大部分文章采用的是东盟互联互通的概念,即物理连接、机制的对接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从地理方位上看,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是建设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更多地是加入到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去,以“五通”作为建设的主要内容.贸易畅通又是“五通”的核心内容,重中之重.華晓红等(2013)和张宇馨(2014)以及王勤、黄光峰(2015)等[4-6]从东亚生产网络、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总的来说,中国与东盟之间以中间品贸易为主,中国主要负责进口、加工装配和部分零件部件生产,然后再以最终产品的形式出口到世界其他地方,大部分是美国和欧盟.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有必要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产品内贸易模式的深化,使“五通”建设顺利推进并取得最大效益.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既有产品内贸易模式的不足

由于冷战原因,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从1991年才开始发展.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的79.6亿美元,到2015年的4 721.6亿美元,增长了60倍,年均增长18.5%.然而,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双边贸易额在过去两年罕见地连续负增长,2015年同比下降1.7%,2016年同比下降1.9%.中国尽管仍保持对东盟的贸易顺差,但是这两年的进出口总额也出现了下滑,2015年与2016年分别同比下降了7%与0.9%.究其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国家既有产品内贸易模式存在不足,还只能被动地承受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需求下降所引发的国际市场的波动.

首先,中国与东盟同属于供给方,双边贸易中消费品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按照联合国BEC分类标准,进出口产品分为四大类: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其他产品.其中,中间产品分为半制成品和零配件,最终产品分为消费品和资本品.严格来说,资本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终产品,因为它是作为投入品用于进一步生产,应属于中间产品范畴.表1是依照BEC分类方法,测算了2016年中国与东盟产品进出口中各类的占比情况,借此来衡量中国与东盟之间产品内贸易的程度.数据显示,有半数以上为中间产品贸易,消费品的进出口占比、出口占比与进口占比均相对较少,分别为16.28%、20.42%和8.97%.

中国与东盟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只有当供给等于需求时,才会在内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中国与东盟之间产品内贸易的结构表明,中国与东盟同属于供给方,自由贸易区内缺乏强有力的需求方,需要依赖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实现平衡.

其次,在中国参与的产品内贸易模式中,外资企业的迁移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存在产品相似性的竞争关系.产品内贸易的基础和源泉是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在此贸易模式下,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跨国采购的方式,将原先在企业内部纵向链条上的生产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然后分离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生产.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增加,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大幅度增加,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迅速增加,2007年达到了最高值.当年,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57.73%,出口比重为57.1%,进口比重为58.53%.随后,该比重明显下降,2016年已分别降至45.78%、43.7%和48.5%.

外资企业推动中国参与产品内贸易模式,说到底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成本套利空间随之下降.据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与德勤联合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自2005年以来的10年期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5倍,比1995年涨了15倍.相比较而言,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越南等东盟国家具备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等相对优势.外资企业将某些加工制造环节迁移至这些国家完成.这样,相似性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出口上存在竞争关系.

东盟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中国—东盟五通建设和产品内贸易模式深化为关于对写作东盟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东盟2018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