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知青论文范文资料 与知青记忆(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知青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1-18

《知青记忆(四)》:本文是一篇关于知青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嘉宾点评:松奇兄,文章写的真好.真实地记录了东北当时农村的生活原貌、生活状态、农民形象、农村习俗等等跃然纸上.知青的生活、心理、调皮、对未来的迷茫和想象的现实,让我也回到了40多年前.从中也可以看出你当年藏在心里的追求,当时机到来时就会爆发,成为持续的动力.你的文字流畅自然,感情真实,对细节的描述体现了观察力,还有你的记忆力也让人佩服.可以发表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和那一批人,引起更多的思考.

——马德伦

理想现实

从1969年秋天开始,村中心小学的丁校长,一个高度近视、为人和善、背部弯曲、细瘦无比的农村知识分子,就不断地找大队书记王贵,想让王贵做我的工作,到村中心小学当民办教师.王贵问我意见,我说到农村就是为干活来的,要教书回城里教也不能在这地方教.后来丁校长又到生产队来找我,和我谈了一次,说:“你比较适合教书,应该到学校来,虽然收入也不高,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比整天在大地里干农活轻松多了”.我还是客气地回绝了他.丁校长当年满脸失望“唉”了一声就走了.后来,我们集体户的两个女生到这个中心小学去教了书,抽调回城后又到县公办五小学教书,一直到退休,教师竟成了她们的终身职业.我为什么拒绝教书?原因是受到我哥哥的影响.他1960年考入东北师大开始在体育系篮球专业,不到一年又因腿摔伤转到中文专业,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直到1968年7月才毕业,被分配到吉林省东辽县泉太公社中学,在那个学校里他教语文、数学、物理、体育、政治五门课,课间休息就去学校木工房看木匠干活,家推刨子,这些生活他都写信告诉了我,信中的主要信息倾向是:“千万要离教师这个行当远点儿,太没意思”.有了哥哥的经验之谈,你想我还能接受一个区区两家子村中心小学校长的邀请吗?

刚到农村时,我们集体户的知青都以为一辈子真要扎根农村了.1969年冬天,一个寒冷的早晨,我们集体户男女全部出动到南甸上去耧柴禾,我们向农民借了十几把大耙子,每人带了一个玉米面大饼子,走得很远很远,几乎到了库里山下.那天我们所有人干得都很卖力,到中午吃饭时,就耧起大堆的柴草,我们靠在草堆上一边啃着梆梆硬的玉米面大饼子,一边望着库里山里两个高高耸起的大烟囱.我们知道,那两个雄伟的建筑物,一个属于国营热电厂,一个属于国营化肥厂,这是两个新建的国营单位还没有建成,如建成可能就要开始大规模招工了.当年,国营单位不好进,凡事都兴走后门,像我们这种平民家庭的孩子能到这种好单位吗?不过,我们这十来个男女同学都敢想,我们坐在草堆上,几乎每个人都设想了一番自己或到热电厂或到化肥厂去上班的情景.我当时的梦想发言核心要点是:不管到哪个工厂,只要每天上班8小时,能休星期天,冬天夏天都发棉的、单的劳动服,每个月开支一次,晚上可以在电灯下看书,就心满意足了.大家都认为,我的入厂梦想最实在最严谨也最美好.

1970年秋天,我们的集体户年纪最小的男生孙松年首先被抽调回县.听说是神通广大的姐夫把他安排到了县邮电局,那是国营单位,每年冬夏都发绿色的工作服——当然帽子也是绿色的,算是县城里的上等工作了.从孙松年离开集体户那一天起,大家都变得躁动不安起来.我虽然没受多大影响,我老妈听到这个消息很受刺激.人家能,咱们为什么不能?我父亲是砖厂的普通工人,亲戚圈里也没一个当干部的,找谁去呢.那个时期,我老妈盯住了一个叫李亚菊的邻居,她在县招待所当会计住在南头,每天步行上班都路过我家门口两次.这个好心人还真答应帮忙,说他在县招待所工作时认识好多干部,他老公本人就在县革委会工作,可能的话一定找、说说话争取把松奇早点从农村抽上来云云.我记得有一次李亚菊还让她老公给创业公社书记写了封信,让我送了去.我傻乎乎地去了那个书记家,奉上那封信,那个书记看过信后面无表情,我只得尴尬离去.对了,我老妈当年绞尽脑汁在亲戚朋友邻居圈里找关系,还找出一个叫崔德的人.这是个蒙古人,家住八郎即我下乡的创业公社,他是我哥刚到东北师大体育系篮球专业时的同学,我哥哥每次放假回家都请崔德到家里喝酒吃饭.后来崔德不知什么原因中途退学,算是大学肄业,被分配到县民政局,不管怎样,也是在县委大院上班,大小也算是个干部,我妈多次找崔德请他帮忙看能不能把我尽快从农村抽回来.崔德反应冷淡,这已与他当年坐在我家炕上和我老爹碰杯喝酒时的热情表现判若两人,我老妈也逼我一定让我去崔德大哥家坐坐熟悉熟悉,看将来能不能帮你一把.我真去了,他家离我家不远,一间小房,他媳妇叫房丽,据说是县检察院副院长的女儿.当时,他们两口子正在包饺子,我去坐了一会儿崔德两口子一直用蒙语交谈,没人搭理我,哪怕说一句话,我发誓,那是我平生最丢面子的一次公关活动.从此我下定决心,就是饿死冻死在农村也决不再干这种求人的事儿.坦白地说,我在心里还诅咒崔德这个势力小人将来准没好下场.很多很多年以后,我哥哥向一个熟人问起崔德,那人说崔德在1970年因腐败被开除公职,跑到一个农场当看大门的,最后饥寒交迫而死.

下乡时期是我人生的低谷时期,那两年除了碰到李亚菊这样好心的邻居以外,还有一个人叫苏培源,我哥哥的初中、高中同学,在县委当机要秘书,他也是每天上下班都路过我家门口的那种,常到我家来坐坐.每当我老妈向他求援说请他帮忙早点把我抽调回城这件事时,苏培源的回答总是别具一格.“大婶啊,松奇的事儿你不用操心,也不用着急,这小子福大着哩”.我哥哥1954年上初中,所以苏培源在我两岁时就认识我,和我们家的关系真的是源远流长了.我好像是从1957年即5岁那年开始有清晰的记忆能力,因为从那年起每年买回的新日历撕掉红色的封面揭开1月1日这一天,这个活儿都由我来干,从1957年一直到1968年下乡.我5岁时,哥哥已上高中,过年时,哥哥和苏培源在家磨墨写对联按我爹的要求写“供奉:王门三代宗亲之位”这个祖宗牌位贴纸时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两个人毛笔字写的都不怎样,还时不时互相称赞鼓励几句.苏培源后来好像是大专学历,所以回老家前郭县后直接到县委当了干部.干部不论大小,只要你在县委大院上班,你就可能认识什么人,有事了说不定就能帮上忙.我老妈的人生格言是“谁也不知道到底哪块云彩上有雨”.后来,苏培源这块云彩上当真有雨了.

知青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知青记忆(四)为关于知青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知青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