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技能人才论文范文资料 与苏州高技能人才需求结构特征探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技能人才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04

《苏州高技能人才需求结构特征探析》:这是一篇与高技能人才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文章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技能人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合苏州“十二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战略发展方向分析,对苏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结构和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型;高技能;人才需求结构

中图分类号:F114.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031-03

一、高技能人才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第三至第六大类的界定,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工).对应国家职业证书等级:指的是国家*以上(含*)人员.

(一)具备高超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所有技能人才共有的特征,也是高技能人才最显著的职业形象特征.现代高技能人才高超的动手能力是通过技能教育和培训获得更多的现代化理论知识,成为“手脑联盟”的技能劳动者,这种“手脑联盟”将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

(二)具有突出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是一切人才的共同特征.高技能人才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创新能力上.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有创造能力的,但不同的人创造能级不同.一般来说,初、中级技能人才主要从事的是熟练劳动.高技能人才则较多地掌握了精密技术,从事的是较复杂的劳动,其心智技能化的程度较高.不仅如此,高技能人才的创造能力还具有个性化特征.

(三)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

高技能人才有适应工作岗位变动的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不仅表现在对同专业(工种)工作岗位的流动方面,也表现在对邻近专业(工种)工作岗位的流动方面.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技能人才之间的关系分析

根据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来看,产业结构的演变有其内在逻辑演进规律.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第一产业的比重将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并且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企业使用生产效率更高的技术来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并表现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技术替代劳动,人力资本替代物质资本,从而引导劳动力也随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进行再配置.这样就引起了就业结构的转换——这是产出结构对就业结构的牵动作用.这就是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律.

回顾改革开放之后,无论是全国、江苏省还是苏州市,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转移趋势也基本符合这条规律.我们由图1、图2、图3可以看出:就全国的情况而言,产出结构对就业结构的牵动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在起着作用.持续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保持较高的增长、第二、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持续增长.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种作用更加明显.1978-2008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由1978年的70.5%下降到2008年的39.6%,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则不断上升,由1978年的17.3%、12.2%上升到2008年的27.2%和33.2%.同期,江苏省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69.7%下降到2008年的26.3%,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19.6%、10.7%上升到2008年的35.6%和38.1%.苏州市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62.3%下降到2008年的6.5%,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27.1%、10.6%上升到2008年的61.3%和32.2%.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的就业人口在产业之间的转移速度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苏州市又高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苏州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伴随而来的产业调整、企业重组和兼并、技术改造也在大范围内展开.以知识经济和技术进步为推动力的产业结构升级使得技术与资本对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替代性更强:一方面对高素质的劳动力需求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对低素质劳动力的排斥强度也必将越来越强烈.这使得一方面那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和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空间大大缩小,另一方面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型导致的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短缺状况将更加明显.

任何社会生产都是人和物的结合,没有一定数量人口的保障,就不可能进行生产和生活;同样,任何产业集群都是人力和物态的集聚,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大军作支撑,就不可能形成高质量的集群化产业,这已被国际产业发展实践所证明.据有关资料表明,1900—1955年,世界固定资本每增加1%,只能使生产增长0.2%,劳动力投入每增加1%,可使生产增长0.76%;而经过科技训练的人力每增加1%,可使生产增长1.8%.因此,高技能人才是产业集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提高苏州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苏州“三区三城”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应顺应当前苏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以培养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为苏州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三、十二五期间苏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紧紧抓住乡镇企业和开放型经济两波重大历史机遇,一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大中城市的前列.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2103.5亿元,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3亿元,是解放初的437倍,经济总量翻了八番多,1979—2008年苏州GDP增长速度平均为14.4%.2008年全市GDP相当于1949年—1997年历年GDP的总和,苏州日均创造GDP相当于解放初期一年生产总值的4倍.自2002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五位.人均GDP从1952年的126元,发展到超过1万美元,按照国际购买力平价计算,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数据来源:苏州统计局网站的《2009年苏州统计年鉴》].但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苏州“三驾马车”中动力最强劲的进出口突然急转直下,最低谷时跌幅深达50%左右,苏州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下一步要走得更远攀得更高,要实现保增长促发展,苏州该何去何从?这已经成为苏州市委、市政府考虑的重大问题.2009年11月15日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苏发[2009]55号),以图改变中心城市产业层次偏低、辐射带动能力偏弱、经济首位度较低的现状.意见提出:“全方位转变发展方式,高起点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度发展创新型经济,努力增创新的竞争优势,全力推动苏州科学发展跃上新水平”.《意见》共30条,分“优化城区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市级调控能力”、“扶持老城区加快发展”、“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营造城区加快转型升级氛围”六个部分.通过对《意见》的解读,可以发现为实现“三区三城”建设的目标,苏州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二个战略方向.

高技能人才论文参考资料:

高铁论文题目

期刊影响因子多少算高

高会论文选题

高电压技术期刊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高被引论文

结论:苏州高技能人才需求结构特征探析为关于对写作高技能人才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哪些算高技能人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