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普惠金融理论论文范文资料 与普惠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普惠金融理论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05

《普惠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此文是一篇普惠金融理论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本文从普惠金融的概念入手,阐释了国内外关于普惠金融的理论成果,包括金融排斥理论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进而在总结美国和孟加拉小额信贷发展的经验上对建立和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 国外普惠金融经验 金融排斥理论

一、普惠金融的内涵

关于普惠金融的内涵,学术界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普惠金融实质上是关于如何公平性地配置金融资源问题;第二种理论把普惠金融当作一种对传统主流金融业务的创新.这种理论希望在现行金融体系基础上对金融制度、产品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让更多传统金融服务覆盖不到的人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第三种认识将普惠金融当作责任,致力于推广金融服务向低端客户,如中低收入者、贫困人口和小微企业普及.

目前,我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地区存在大量的贫困和低收入群体,他们多数从事个体户或者小微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现有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为这些低收入人群、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方面,面临利润率低、风险收益不匹配等问题,很难有效地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正是以贫困低收入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达到消除贫困的目的.

二、国内外发展普惠金融的理论及借鉴

国外发展普惠金融的理论.金融排斥理论揭示出金融服务供需存在的矛盾,社会中某些低收入贫困群体没有能力进入现行的金融体系,也就没有能力以恰当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但他们却又是极其需要金融服务的群体.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强调,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要协调发展.

(一)金融排斥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被广泛应用,同时金融管制也开始放松,很多金融机构为了减少经营成本,节省机构运营支出,开始从一些落后的中小城市和社区收缩服务营业网点覆盖.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债务风险急剧上涨、经营风险骤增.因此,金融机构为了减少信贷风险,开始从这些中小城市和社区精简机构.这两个方面共同者造成这些地区缺少金融机构的状况.这就情况的发生就称为金融排斥现象.

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结果都发融排斥的成因,不仅仅是由于银行机构网点的缺失,还有其许多非市场因素带来的存在,最终导致一部分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要,无法获得最低限度地满足.这种情况也被当成金融排斥现象.总体上此,对于金融排斥现象的理论陈述可以借鉴Sherman Chan(2004)在其会议论中的定:在金融体系中人们缺少分享金融服务的一种状态,这包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缺少足够的途径或方式接近金融机构,以及在利用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

(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将国民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其一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部门和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部门,而在现代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将使用可再生性资本,从而现代部门中的劳动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比农业部门的生产率高,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剩余.于此同时,传统农业部门由于缺乏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的投入,导致农业生产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率较低.最终,现代部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资本,规模也随之加大,这吸引了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使得传动部门的劳动力更多地转移到现代部门,引起现代部门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这也伴随着资本规模的不断扩大.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的结构不同点.最初刘易斯模式在只强调现代部门即工业生产部门的扩张,轻视传统部门的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农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很小,其主要的作用是为现代部门的发展提供所需的劳动力.

三、国外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及启迪

(一)美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经验

社区银行模式是诸多西方发达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模式之一,在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各国对社区银行的称呼可能不一,如日本称为地方银行,德国称作区域银行等,但其服务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的性质是相似的.其中,美国的社区银行是世界上公认发展得最为成功的.

在美国,因收入状况不佳、信用等级低而难以获得贷款及其他类型金融服务的家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社区银行的主要领导成员由当地居民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银行发展,为存款者居住地和工作地附近的居民提供貸款.这些社区银行由于对自己的客户比传统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信息,更容易获得信贷对象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的信息,在进行贷款审批和发放时,能够综合参考更多因素,有效降低信贷过程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二)孟加拉的小额信贷发展经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孟加拉央行的批准开展“格莱珉”项目.并于1983年,通过政府允许将其正式注册为“格莱珉银行”(GrameenBank,简称GB),为贫困居民提供可分期偿还的小额贷款,是典型的“穷人的银行”.GB模式是小额信贷的重要实践,机构对小额信贷业务的全程进行管理包括.GB模式的的运作系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其中自身机构部分分为总行、分行、支行、营业所4级;贷款人机构分为中心、小组、贷款人3级.该模式的支柱是农名互助组织小组,小组内成员按照“自愿组合,亲属回避,互相帮助”原则分组,一般是由5个人构成一个小组,形成“互助、互督、互保”的组内制约机制.如果组内任意成员无限违约行为,整个小组就同时失去申请新贷款业务的资格.此外,贷款人和GB还需要各自拿出少量自由资金,共同组建违约救济基金.基金在借款人出现紧急状况造成无法按时履约时,用于帮助借款人履约.小组之间定期召开会议,检查贷款项目实施情况,放、还、存款等手续,各组成员之间也借此机会开展经验交流,团结互助.

四、我国实现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利用区位优势建立金融机构,缓解信息不对称

我国实现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可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注重利用区位优势建立针对弱势领域的各类金融机构.无论是社区银行还是信用合作社对本区域的企业和居民较为熟悉,可有效取得这些客户的财务、信用状况等各种信息,这就较好地解决了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这些专注服务于弱势群体的银行或组织,其管理层次及科层结构相对简单在审批流程上更精简灵活,相关贷款条件能够适当放松,从而更契合弱势群体的特点,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二)注重国情,真正做到以弱势群体为服务主体

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的成功有其具体的国情背景,当地居民极度匮乏的生活资料使他们对小额信贷资金有着迫切的需求;匮乏的资金使得小额信贷在资金使用的过程的获利可能性大大增加.我国在学习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经验时,要从国内具体的国情出发,把小额贷款引导向支持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方面,组建起适应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小额贷款机构.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等.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技术驱动变革[M].杭州: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2016.

作者简介:郭挺(1992-),男,汉族,福建福安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普惠金融理论论文参考资料:

普惠金融论文

国内金融期刊排名

金融博览杂志

金融经济杂志社

军事理论论文2000

关于金融的论文

结论:普惠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普惠金融理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普惠金融贷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