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声音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声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声音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08

《中国声音》:本文关于声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冰心

从爱的思想中逃脱

我穿上毛皮大衣

从灯光明亮的安静房间跑出来

在一条小路上

半轮明月露出

枯萎的细枝投在白雪覆盖的大地上

晃啊晃,每个地方都写满了“爱”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为翻译家,冰心主要译了泰戈尔的《飞鸟集》(1929)、《吉檀迦利》(1955)等.她模仿泰戈尔写的“小诗”曾风靡一时,现在来看大多肤浅简单,只是遗神取貌之作,至多具有诗歌史价值.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一篇英文中发现了冰心这首诗.据作者乔治·西尔泰什说,此诗见于由罗伯特·考德威尔和诺曼·L·史密斯翻译的*版中国诗歌.我觉得较好,就译了过来.原诗尚未查到,现在把它公开出来,请有神通的读者帮忙查找.

从主题来看,这一定是冰心的作品.但从写法和语言上来看,似乎冰心的诗没有这么优美深刻.在引用此诗后,乔治·西尔泰什做了如下评论:

“这首诗携带着真实、深刻、个人的感情,把它寄寓在自然的原型细节里,对存在的状态揭示出某种新东西.实质上它只是告诉我们古老的真理,当我们试图逃脱某种事物时,我们往往会直接进入它,但它使那种真理新鲜、令人震惊,并使人深受感动.它从陈词中救援思想.它似乎是从纯净的空气中割下的.”我的感觉是,这两节诗呈现了两种环境:从社会环境到自然环境,即从房间里到小路上.跑出房间与逃脱爱的思想是同构的,由此诗人从封闭中进入开阔处,接触到另一种爱,自然之爱:明月以树枝为笔在雪地上的自由书写.诚如乔治·西尔泰什说的,爱是古老的真理,上述场景也是古老的场景,但把上述场景中自然物之间的关系归结为“爱”对讀者来说却是新鲜的.从这首诗来看,所谓好诗或许就是用新的语言重构古老真理.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卞之琳(1900-2000),江苏海门人.与何其芳、李广田出版诗合集《汉园》(1936),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他也是一位翻译家,其译作主要为英语法语作品.在近年的诗歌批评界,卞之琳的地位呈上升趋势,甚至被誉为大诗人,其实他分量不够,诗风偏于精致的智性,只能称为中国现代智性诗人的代表.他的作品读者偏少,流传最广的是《断章》.

据说《断章》原是一首长诗中的四行.在我印象中,卞之琳很少写长诗,这实际上也是智性诗歌的局限,不过其成诗方式确与诗题相符,尽管是“断章”,此诗却具有完整性.由于现代汉语朝双音节词发展,在绝句的篇幅里己不可能展现出浓密意象和丰富意蕴,所以不重视提炼的现代绝句往往流于单薄肤浅.但这首诗并无此弊.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对应了一种哲学,具体地说,是一种人际心理哲学.

整首诗实质上营造了三个元素的双重置换.在诗的前一节中,出现了“你”、“风景”、“看风景人”这三个元素,其核心是“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楼”高于“桥”)看“你”,即“你”变成了“看风景人”眼中的风景.这是一重置换.当然,“你”也是“看风景人”,但“你”看的“风景”并非自己,而是山水之类.它蕴含的意味是每个人都不把自己当风景,换句话说,每个人的美只能构成别人眼中的风景.这是一种普遍的审美心理.在后一节中,诗人沿用了前一节的句法,核心仍是“你”,“看风景人”转换为“别人”,“明月”是“风景”的具体化.“看”被“装饰”取代,也就是“看”被“看”的后果(“装饰”)取代.从而构成了此诗的二重置换,并表明后一节是前一节的延续和深化.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第一节中特别交代了两个看者站的位置,第二节则用“窗子”作为“你”的延伸体和相关物(这无疑远了一步),“别人”则被“梦”(这无疑深了一步)占据.也就是说,“别人”看到“你”的美后梦到了“你”,像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一样自然,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可能毫无察觉,“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同样可能毫无察觉.与“你”的毫无察觉相反,“别人”己经深深迷恋以至无法摆脱“你”的美.可以说,这首诗对美的相对性以及不平衡的人际心理,尤其是恋爱心理做出了艺术概括和精警揭示.补充一句,卞之琳苦恋张充和,他们相识于1933年,此诗应与此有关.

横越过空间的山,时间的水

朱湘

横越过空间的山,时间的水,

向你我们呼出了最后的一声等

从此我们是依然分道而行,

像从前那样,没有温柔,陶醉.

你受祝福了!等只须登涉崔巍,

月明人静的时候,你能实认

这真的我,何以到今日才肯

喊出来这最先,最后的一回!

悭吝的命运,人怎么去埋怨?

这百纪的馈受中并无美满——

何况是他拿这美妙的形象

给与我了,时光愈久愈温柔!

永别了!呈与你的只容我有

这一声辽远的、郁结的疯狂.

朱湘(1904-1933),生于湖南沅陵.被鲁迅赞誉为“中国的济慈”.作为翻译家,他译有《番石榴集》(商务印书馆1936,其中有济慈的长诗《圣亚尼节之夕》)等.在新诗的音乐美方面,其《采莲曲》堪称杰作,诗中营造的声音效果几乎能让人看到采莲人的动作.在我看来,朱湘与闻一多、徐志摩堪称“新月诗派三杰”,可惜他们均英年早逝.相对于飞机失事和被枪杀这些外在因素,朱湘的自杀源于其个性与社会的不谐.他后期失业,为了找工作,跑了大半个中国都没有结果.1933年12月5日清晨,在由上海赴南京的吉和轮上他喝了半瓶酒,然后朗读着德国诗人海涅的德文诗跃入江流.

声音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中国声音为关于声音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声音类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