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小学家国情怀论文范文资料 与一所百年小学家国情怀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小学家国情怀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17

《一所百年小学家国情怀》:本文是一篇关于小学家国情怀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中国最早的新式公立小学,是1897年盛宣怀奏办的南洋公学外院.18年之后,一班在清华任教的教授未 解决清华子弟的教育问题创办了成志学校.

成志学校成立的年代,中国的教育在学制上已经经过了三次改革:第一次是光绪 28年颁布的壬寅学制,第二次是光绪29年颁布的癸卯学制,第三次则是民国初建时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在最后一次的学制改革中,旧学制中的“读经讲经“已经不见,而”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则成为当时中国基础 教育的宗旨.废除”读经讲经“,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时代意义,而新学制中的教育宗旨,则是中国基础教 育从旧式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成志学校诞生于此后的三年,从一成立,便具备了现代教育的色彩.

然而,仅仅从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来理解成志学校以及后来的清华附小,并不能深入地了解为何这一所小学,竟然可以产生如此多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滂,作家宗璞,书法家熊秉明等 系出于此;也不能理解为何经历百年之后,虽然经历波折,但依然能够自我修复,重新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引领者.要理解清华附小的一百年,就要先理解清华大学的一百年,因为无论是在血缘和地缘,学缘和人缘,清华附小都和清华大学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考察清华附小一百年的历程,不能不考虑清华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志学校 和清华原本一体:地处一地,人事重叠.至于那些在成志学校读书的孩子,原本就是清华子弟,无论是身体 中还是精神上,都流淌着清华的血脉.曾经在成志学校读书的作家宗璞就曾经说:我们称自己的祖国为父母之邦, 因为那是我们父母居住的地方,那水土,那习俗,那文化滋养我们的父母和父母的父母,一直浸入我们的血肉,还要传之子孙.对于我们这些在清华度过童年的人来说,清华园可以说是我们的父母之园.

清华园带给了当年的那些孩子们什么影响,有必要从清华的历史说起.

众所周知,清华的建立,是源于国耻.《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梁诚有一次往见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谈话中这位美国的国务卿无意说出了“赔款原属过多”,长于涉外的驻美公使当然不会错过良机.于是,梁诚一方面要求美方带头核减赔款数目,一方面又急报中国政府,建议向美交涉要求美方退还多余的款项.及至1907年12月3日,事情终于有了眉目,美国总统在国会宣布“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繁众之国 度能渐渐融洽于今世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留学.”翌年12月31日,美国国务卿路提正式通知其驻华公使柔克义:总统于 1908年12月28日的实施法令种植事赔款从1909年1月1日开始.这一段曲折,便是被老一代清华人称之为“国耻纪念碑”的“游美学务处”的由来.

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清华的历任校长,莫不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放到首位.1914 年,周诒春从美国归来,清华在工字厅举行欢迎会,在对学生们的讲话中,周诒春指出:同学来清华读书,受国家厚待,当知责任之重等 要求同学要有责任心,能耐劳等

在清华园度过了童年的王元化先生说:人的一生都被童年时期所决定,这似乎有一定的道理.童年时代的印象像一粒种子埋藏在儿童的心田,慢慢地发挥着它的潜在功能.这些不知不觉的思想熏陶和影响,原本是极其简单粗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定的气候土壤培育下,逐渐地萌动、变化、壮大等

但是这些成长在清华园里的孩子们,其“家国情怀”的滋长,还不完全是因为这些潜移默化的联系,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保中华文脉不断,国民政府决定将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成立联合大学.这些尚 处垂髻之年的孩子跟随父母以前迁徙逃亡,目睹山河破败,那种家国情怀,来的更为深切.一边是身处其中的耳濡目染,一边是感同身受的家国离乱,怎能不生出家国情怀?

不过近百年的时间过去,清华附小这所学校所孕育的家国情况,却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这 一切,始于窦桂梅来到清华附小并担任校长之后.

窦桂梅出身于农村的书香世家,2010年11月,她正式出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第16任校长.从担任校长开始,窦桂梅就在思考:清华附小“现在在哪里”,又“将去向何方”?循着这样的追问,她将清华附小“育什么人”“怎样育人”两个问题当做自己的课题,开始进行既动脑又动腿的行动研究.所谓动脑,就是了解并熟悉清华附小和清华的历史,从历史中寻找传承并发扬创新.作为一个长期 任教语文课的教师,窦桂梅本身有着极为广阔的阅读视野,到了清华之后,又是有意的对于清华附小以及清华的历史做了功课,她深知,这所小学不简单,朱自清、冯友兰、叶企孙、张子高等一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卓有成就的大师都曾经担任清华附小的校董并为之付出过努力,就连清华大学校史上最著名的校长梅贻琦也曾经为清华附小暗中擘划.如何把传统和现代衔接,这是窦桂梅时常思考的问题.所谓动腿,就是到北京市十一学校跟踪学习,并带领教师们寻访了北京六所著名的幼儿园,了解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还带着老师们到北京市十一学校和清华附中听课、参观,请李希贵、王殿军、张思明等著名校长和专家来附小讲座.通过这 一系列的动脑又动腿,窦桂梅在清华附小展开了即衔接传统又衔接当下的课程改革.不过,窦桂梅的改革,并没有单纯地停留在课程上.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她脑海中最重要的问题.在清华园里工作,窦桂梅深知在这个园子里生活过的那些大师们和这个国家的联系,及清华这所大学和这个国家的联系,基于此,她提出了“选择了清华,就选择 了一生的责任”.

口号刚刚提出的时候,引发了一些家长的不解:小学的孩子,懂得什么叫一生的责任?是不是太过沉重了?

但是窦桂梅坚持.在 2012-2013 年度的开学典礼上,窦桂梅完整的阐述了她的思路:

首先是针对附小的孩子们,窦桂梅要求孩子们都记得一句话:不管从哪个地方来,不管愿意不愿意,今天踏进附小的大门,就意味着从读小学开始就烙上了清华印记!清华大学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很多杰出人 物是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有的就是从清华附小走出来的.他们之所以取得了这些成就,是因为他们传承了清华人的责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的高尚人生追求.

小学家国情怀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家国情怀论文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小论文排版与格式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科技小论文500字

小论文查重

结论:一所百年小学家国情怀为关于小学家国情怀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家国情怀的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