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家庭教育论文范文资料 与幼儿攻击性行为和家庭教育关系矫正策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家庭教育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11

《幼儿攻击性行为和家庭教育关系矫正策略》:这是一篇与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在幼儿园中不乏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面对他们,有些老师不知所措,家长也感到头疼.其实,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和其家庭教育背景有很大关系,要想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必须先从家庭入手.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伤害他人或事物,以获取某种事物或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性行为.它可以是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也可以是权力的侵犯.攻击性行为会妨碍儿童未来的发展,阻碍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有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价值.如果对儿童早期出现的攻击性行为不加以纠正或干预,将有可能导致其今后的暴力犯罪,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许多儿童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这和其家庭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在最初的6年里已经开始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系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良好的习惯系统最终形成良好的人格,这其中环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幼儿情绪和行为的形成受环境的作用, 而这种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幼儿形成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关系

家庭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儿童早期的行为塑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是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教育多以打骂为主

有些家长习惯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挨打后,容易产生抵触和愤怒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嫁”到别的人身上,幼儿就逐渐产生了攻击性行为.这对于儿童来说,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当别人让你不满时,你就可以用打骂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结果孩子学会了这样的方式,并以此来对待其他儿童,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二)家长对儿童放任不管

家长对孩子行为缺乏约束,放纵、宽容和无所谓的态度使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得以强化.一个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研究表明,幼儿1岁左右就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2岁左右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冲突,会出现身体上的攻击行为,比如推人、踢人、咬人等;儿童4岁之前,攻击性行为的数量会逐渐增多.此时,家长如果采取漠视态度,就会使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合法化,有的孩子甚至会从中得到鼓励.当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尝到甜头时,其攻击行性为就会日益加剧.

(三)家长的溺爱

常看到这些场景:孩子自己走路摔倒了,家长会说“都怪这个地不好,把我们宝贝给绊倒了,我们打它”;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如果自家孩子占了“便宜”,家长会沾沾自喜,如果“吃了亏”,他们就会训斥别的孩子,甚至动手教训对方,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理亏打了别人,又会说“孩子还小嘛”;甚至有的家长还会跟孩子说“别人打你,你就打他”等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也就不难理解他们任性、蛮横、不讲理的个性是如何产生的了.

(四)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

孩子在家中没事做时,家长通常会让他们自己看电视或玩电脑,而对于看什么内容家长一般不会干涉.然而,电视中的暴力场面,无疑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提供了样板.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实验证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由于儿童模仿性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因此,周围的人或影视镜头里的人物都很容易成为其模仿的对象.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其攻击性心理得到强化.

(五)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太少

有些家长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平时对孩子不太关注,只有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他们才注意到孩子.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儿童之所以要做某件事,就是想引起同伴或成人的注意.

(六)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谐

父母的婚姻质量对儿童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离异家庭的孩子大多会出现忧郁、焦虑、孤独等问题. 长期的争吵或关系紧张,会给儿童的心灵成长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阻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长期接受这些不良刺激的孩子,多数表现出攻击性、反抗性、反社会性的行动障碍等.在这类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较少,常为一些琐事发生争执,甚至动用暴力,幼儿深受其害.

二、矫正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家庭策略

(一)家长要摆正态度

家长不能简单地把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视为一时的情绪发泄或偶然现象,或以“孩子还小”为借口而不闻不问.因为一旦这种行为延续下去,就会导致儿童的人格发展不健全,出现学习障碍、多动症、不守纪律、不服管教等现象.家长对此应该重视起来,及时反思和调整家庭教养方式和教养环境.

(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有研究表明,男孩在家中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越低,其攻击性行为就越易发生;女孩在家中得到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越少,其攻击性行为也就越多.家庭的完整性、稳定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

(三)提高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多和其认知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要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使其渐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研究表明,个人的道德水平越低,就越倾向于忽视他人的痛苦、利益和幸福;而个人的道德水平越高,就越容易从他人的立场去看待和思考问题,行为也就越趋近于和攻击性相反的亲社会方向.由此可知,提高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能有效地减少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四)家长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成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储存在大脑的记忆中,从而影响其道德行为的取向.所以,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提供榜样示范作用.注意自身修养,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攻击他人.如果家庭矛盾无可避免,至少应做到避开孩子,避免用暴力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体罚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父母对儿童的管教应该有理有度,既不能过度关注,也不要完全忽视.对孩子表现出严重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应严厉批评,并让儿童明白受到批评的具体原因,坚决杜绝此类行为的再次发生.当然,批评不是体罚,且以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同时也要注意措辞,避免伤及其自尊,要给孩子改正的机会,让幼儿体会到批评的背后是家长满满的关爱.要相信孩子经过努力后,能够克服行为偏差,对孩子在改正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家长要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

(五)给儿童情绪发泄的机会

烦恼、挫折、愤怒等情绪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宣泄自己的 情绪.比如,经常和孩子谈谈心、聊聊天,让他们把不满或烦心的事说出来;也可以带孩子出去走走,转移其注意力;还可以陪孩子跑跑步、打打球.帮助孩子充分宣泄 情绪,从而改变孩子的情绪结构,使其逐渐变得温和、宽容、冷静,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六)正确对待传媒的作用

家长应为孩子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游戏和动画片,坚决避开那些具有暴力性质的影片或游戏.健康积极的动漫、少儿节目,对儿童各方面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果延续至成年,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严重时甚至会走向犯罪.因此,作为家长要全面重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和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家庭的完整性、稳定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时,应及早予以关注和纠正,必要时可前往专业机构进行干预治疗,尽最大能力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P

家庭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

家庭教育征文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家庭教育故事征文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

家庭教育的论文

结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和家庭教育关系矫正策略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家庭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每日分享家庭教育方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