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归属感论文范文资料 与需抓纪律转向培养课堂归属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归属感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2-20

《需抓纪律转向培养课堂归属感》:本论文为您写归属感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大四年级本科生面临升学、就业选择等事务,学习心理改变较大,精力和焦点转向,普遍表现出上课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较为低迷的现象,对专业知识学习需求和摄取知识的渴望度较低,迟到、翘课、请假等现象突出,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态度.尽管在大四年级减少专业课程设置,本是情理之中,实际课程设置也的确考虑到了这一情况,但“大四空巢”的现象也对课堂教学带来重重阻力,教学效果必然也大打折扣.因此,对于专业课授课老师来说,如何讲授好大四学生的专业课,让学生在面I临毕业选择之时,仍然保持对专业知识的热情,积极参与每堂专业课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强化纪律要求并无效果

大四学生的出勤率从根本上取决于学习动机和价值取向,强化纪律要求事倍功半.以笔者所讲授的大四专业课课程为例,尽管课堂上提出严格要求(迟到、早退、旷课、请假均提出总成绩扣分),2013年48人的课堂,平均每堂课的出勤率为70%左右,即缺席人数为14人,按总课时16堂课计,缺席人次达到224人次以上.同样,2014年42人的课堂,缺席人次为201次.另外,上课迟到现象也较为突出,2013、2014年的班级16次课无学生迟到的课堂为O次(包括第一堂课也会有学生迟到).针对大四年级专业课授课的问题,传统的解决办法难以有效防范.一是将专业课集中在大二和大三年级,避免设置在大四年级,但是如此更会诱导学生加深“大四课堂就是鸡肋”的观念,把专业知识抛之脑后,不重视学业,甚至是部分已经保研的学生也以此态度对待大四课业,在课堂上懒散、涣散,课堂氛围难以充分调动,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授课教师对出勤提出更严厉的考核要求.通常情况下,出勤率高的往往是点名较严格的课堂,这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出勤率,但不仅浪费课堂的时间,也会造成学生对课堂的厌恶感,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与学生的互动,无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态度.三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以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和魅力吸引学生到堂上课.大学专业课授课教授分属很多不同的专业,不排除有些授课教师兼具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但从普遍上看,这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难以一日求成.

二、培养学生课堂归属感

教师的核心责任之一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参与度.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回归课堂,2015、2016两个秋季学年,笔者针对课堂管理方式,进行了一项教学试验,即:要求学生按照固定桌位就坐,并在课桌上摆放自己的名牌,类似会议桌签.这个看似点名的举动却带来很好的效果.首先,课堂出勤率提高.2015年52人的课堂,32个学时授课下来,只有7人共15人次的请假,学生请假率相比前两年急速下降,且请假的7人的确是出于异地工作面试和保研面试,情有可原.其次,课堂迟到率降低.2016年34个人的课堂,迟到率是0,请假5人共9人次,请假原因只有两个:保研面试和因病.同样是上午10点的课程,16次課程中,有学生迟到的不超过4次.再者,课堂互动效果较好,对提问的反应较为积极,且从任课教师角度,可以通过称呼名字来进行互动,拉近了师生关系.大学专业课班级学生人数往往较多,授课老师难以记住每个学生,不利于期末综合评价.有了名牌和固定桌位的辅助,课堂互动时老师可以以名字称呼学生,容易营造师生交流氛围,提高授课效果.相比于前两年需要记忆大部分学生的名字,2015年的班级课堂上,笔者能够更轻松地掌握少则34,多则52名学生的特征、上课状态,课下提出答疑和沟通需求的学生渐多,对教学效果起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此外,设置名牌还便于课堂秩序管理和时间管理,任课教师仅需通过名牌辨识学生个体,不再需要花费时间进行考勤,更省去了上课点名这一耗时、费力且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

从该项尝试中,通过固定座位、摆放名牌等方法,有效提高了授课效率.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桌位的固定加强了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了学习过程中的监督机制,给学生以存在感,并有效激发学生到堂上课的积极性;二是名牌给学生带来课堂上的认同感,尽管学生和教师相互认识,但在名牌效应下,能够增加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三是课堂上拉近师生关系,带来师生课堂关系的亲近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参与课堂”这一行为的重要性.存在感、认同感和亲近感,共同构成了学生课堂的归属感.

三、从归属感到构建友好型大学课堂

大四教学课堂应当注重参与者建立平等交往和对话的关系,建立积极互动的人际关系.构建友好型大学课堂,不是放任漠视“纪律规则”的自由课堂,而是尽量通过以集体协商认可的方式,激发参与者(学生)认同感,从而在参与者之间达成平等互惠的行为规范,从对于规则的强制执行转为对“规范”的主动参与,形成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进而形成对规则、权利及义务的共同遵循、群体共识、凝聚认可.学生对课堂的归属感和参与感,让学生产生身份认同,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深刻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出,归属感是个体重要的高层次需求,可以让人“自我驱动、自我实现”.很多心理学家对归属感的研究也表明,归属感让人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并增加责任感.学生对课堂有归属感,才会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愿望,增强学习效果.

大四课堂的专业知识体系处于本科教学阶段的金字塔尖,而大四学生学习能力较前三年有所提高,在自主性学习方面更为明显,这就必须鼓励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投入更有质量的思考,与教师之间进行更深入和个体式的互动.一旦忽视课堂这一特定空间场所所隐含的契约功能,默许自由散漫的个人行为,则将削弱外在的硬性约束,削弱整体人际联系、彼此信任的情感纽带.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而言,学会遵守制度规则,也将是一堂步人社会的预备课.因此,教师不仅有传授专业课程的义务,还有在群体中引导正确价值取向、规范学生行为的责任.构建友好型大学课堂,在授课中加入讨论式教学法、互动式交流等方式,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尊重与了解,改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倾听的关系,赋予学生以角色认同,让参与者相互达到友善理解,从而形成积极互助、高质量互动的学习氛围.

归属感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需抓纪律转向培养课堂归属感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归属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归属感的句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