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利益相关者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智慧城市建设价值创造模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利益相关者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1-28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智慧城市建设价值创造模式》:本论文可用于利益相关者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利益相关者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 针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现状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会、基础设施与技术和数据4个维度以及公共服务等10个方面构建了智慧城市核心要素模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其作用,并从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使用者4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构建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智慧城市价值创造的5P模型.指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是一个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传递并实现价值的过程,价值是这个过程的核心,各利益相关者是价值创造的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成功与否在于价值是否成功创造、传递并实现.

关键词 智慧城市;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5P模型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6-0055-09

据统计,2007年全球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并且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从1950年到2010年这60年间,全球小城镇人口总数净增13亿,为全球中等城市人口数(6.32亿)或大城市人口数(5.7亿)的两倍多[1].城镇化高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创造了大量财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技术进步、加速了创新速度等,但是也给城市带来一定压力,例如交通拥堵、二氧化碳过度排放、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增加了对水和能源等自然资源的消耗等.伴随新一代ICT(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各国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利用新一代ICT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加速经济发展、改进城市治理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并由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创新城市、绿色城市等演化出智慧城市,截止目前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

一、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现状

(一)智慧城市概念演变过程

智慧城市的雏形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精明增长”(smart growth).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意识到他们城市发展中所推行的“郊区化”无序扩张所带来的系列问题,例如城市低密度无序蔓延,大量农田被占用,城市人口上班和生活区变得越来越远,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等;而欧洲城市的“紧凑发展”策略使得欧洲城市密度高、能耗低,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和工作的理想地方.美国人因此学习欧洲,提出了“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理念,该理论由城市规划师、建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等提出,该理论主张由于城市居民大部分都生活在城市中心区,社区是他们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决策的重要场所,所以为提高城市决策科学性,城市的中心增长区应该在中心区域[2].该理论自提出后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非常流行,但是后来逐步淡出理论界和城市管理者的视野,被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所取代.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21日提出了数字地球概念之后,我国各界对数字地球的战略意义高度重视,并于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从这之后相关概念层出不尽,例如数字中国、数字省和数字城市等.所谓数字城市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把城市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进行数据处理,这是ICT技术背景下城市管理比较低的一个层次[3].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最开始源于建筑领域的智能建筑,后来智能建筑逐渐由单体向区域化发展,进而发展成大范围的综合智能建筑群和建筑区,其主要是把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运用到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上,更多强调城市建设上的智能化管理.借助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建设的基础和ICT的发展,智慧城市(smart city)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开始出现,它认为城市是一个包含多种信息流的复杂信息系统,这种模式下能给各散系统(system of systems)提供交互接口,旨在优化和提升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系统运行效率.

(二)智慧城市研究现状

普遍认为智慧城市是由IBM公司于2009年正式提出,IBM公司在提出智慧城市概念时主要是从技术视角强调城市的“3I”,即Instrumented(感知化)、Interconnected(互联化)和Intelligent(智能化)3个方面,其实从现有文献来看,智慧城市(smart city)概念应该是由奥地利大学区域科学研究中心的Rudolf Giffinger等于2007年在《Smart Cities:Ranking of European Small-medium Sized Cities》(《智慧城市:歐洲中小城市排名》)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比较系统提出的,他们在报告中指出“智慧城市应该包括智慧经济、智慧居民、智慧治理、智慧交通、智慧环境和智慧生活等6个方面”[4],这6个方面已然成为学界、企业界和政府界研究、评价和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指标.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全球学者、相关企业、政府及相关社团组织在智慧城市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整理出智慧城市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动态.

本研究以EBSCO、GOOGLE学术、Science Direct和CNKI等文献数据库为基础,共收集智慧城市建设文献526篇,包括英文文献226篇和CNKI中下载量排前300名并且文献标题含智慧城市的相关文献300篇,其中源自学术界401篇、企业界64篇和政府及社会组织61篇.通过分析发现,源自学术界的文献比较关注智慧城市的定义、特征和原理等,源自政府的文献比较关注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评定和政府治理等,而源自ICT等相关企业的文献则比较关注智慧城市的技术架构和实现方式等.

国外学术界和实践界到目前为止并未提出一个共同认可的智慧城市定义,他们所提的定义可以分为技术视角、城市管理视角和知识创新视角3个方面,例如从ICT技术应用视角来定义智慧城市的典型文献有Anavitarte和Tratz-Ryan(2010),认为智慧城市就是政府在城市功能区不同公共服务领域使用ICT技术为市民提供持续高效服务[5];Batty,Michael等(2014)提出智慧城市主要是在城市中通过新电子技术将ICT和城市中传统的基础设施融合、协调和整合起来[6];Alcatel Lucent(2014)提出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特定愿景,它强调ICT在增强经济竞争力、环境可持续性和城市宜居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把ICT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核心元素,ICT基础设施水平不仅将影响城市的发展,还能使城市保持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创造新的城市发展机会等.基于城市管理视角的智慧城市定义主要观点包括González,Juan Andrés Alonso等(2011)提出的智慧城市主要是城市政府或者管理当局为推行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新一代服务和基础设施而出现的[7];Chourabi et al.(2012)通过分析和综合大量智慧城市相关文献提出包括管理、城市治理、技术、政策、人和经济等在内的智慧城市核心要素.基于知识创新视角来研究智慧城市的学者主要认为智慧城市通过ICT技术能促进人与人、人与不同组织的交流,交流能产生创新,而这种创新正是取得智慧城市建设的因素,比较典型的研究有Mark Deakin(2014)提出的智慧城市三重螺旋模型,Elsa Negre等(2015)提出的基于知识管理的智慧城市建设愿景.

利益相关者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智慧城市建设价值创造模式为适合利益相关者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利益相关者分析案例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