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人口老龄化论文范文资料 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人口老龄化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6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人口老龄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当前,我国面临老龄化水平不断加深,同时劳动力人口总量稳中趋降的形势.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及四大经济区域现有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对我国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通过建立VAR模型,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及劳动力需求和缺口进行预测,并对我国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劳动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2)-0031-03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截至2015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近1.44亿人,占10.5%,已高于世界水平2.5个百分点.与老龄化水平不断加深伴生出现的,是中国劳动力绝对量持续下降的严峻形势.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力人口已连续第4年绝对量下降.据中国社科院预测,中国劳动力不断下降的趋势还将持续,到205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较2015年减少2.5亿.在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劳动力禀赋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禀赋影响着一国的比较优势及产业结构.对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刘易斯(1954)提出的二元经济模型从劳动力转移视角扩展了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逻辑,即当“刘易斯第一拐点”到来时,产业结构调整将依赖于产业间的劳动力流动.随后伯尔施—祖潘(2003)认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需要提高劳动力的跨部门流动,以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具体影响,沃尔斯(2008)发现老龄化对农业、工业就业有显著负效应,而对服务业就业有正效应;安纳比(2009)等人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附加值低的产业规模会相对扩大.国内学者中,张从发(2013)、易昕(2015)都分析了老龄化对三次产业的具体影响,并提出要对一、二、三产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

一、我国产业及就业结构发展状况

(一)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状况.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37年间GDP实现了年均10%的增速,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4.45%、10.61%和10.97%,第二、三产业发展快速.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随之出现显著调整.我国三次产业占比由1978年的28.2:47.9:23.9转变为2015年的9.0:40.5:50.5,整体结构从高到低呈现“三、二、一”的格局.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看,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在2012年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且与第二产业占比的差距逐渐拉大.按中国四大经济区域分,产业结构区域特点明显,东、中部第二、三产业增长更快,并且与西部和东北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增速则快于东、中部地区.

(二)我国就业结构变化情况.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稳步调整的同时,从业人员数量及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15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达到7.75亿人,较1978年增长92.89%,年均增长1.79%.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2.19、2.27和3.28亿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28.3:29.3:42.4,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较1978年下降42.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较1978年分别上升12.0和30.2个百分点,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一致,就业结构总体也呈现“三、二、一”格局.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

(一)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界定.为量化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本文引入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数.该指标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的差额,具体公式为:

U等于(Gi/G)/(Li/L)-1

其中,U为产业结构偏离度,Gi(i等于1,2,3)为某一产业增加值,G为地区生产总值,Li(i等于1,2,3)为该产业就业人数,L为该地区就业总人数.U值的绝对值越趋于0,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人口越协调.结构偏离度小于0,说明该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为提高边际劳动生产率,要求减少劳动人数,因此这类产业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性;反之,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性.

(二)我国及各区域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根据1978年至2015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及就业人数的数据,可以得到1978年以来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见表1).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始终小于0,且37年间小幅波动,2015年的偏离度水平较1978年仍略有所加深;而第二、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则分别由1978年的1.77和0.96逐渐下降至2015年的0.38和0.19.偏離度结果分析显示,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进程还较慢,仍存在一定的劳动力过剩,而第二、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人口正在逐步趋于协调.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吸纳了更多的就业人口,从第二、三产业的偏离度看,第三产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空间已逐渐缩小,第二产业还存在就业人口转入的潜力和空间.

分区域看,1978年至2014年,各区域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均有所上升,第三产业的偏离度均显著下降.区域间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偏离度由1978年的1.92快速下降至2014年的0.18,显示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已接近均衡水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第二产业偏离度较高,从绝对数上看仍有较大的就业转入潜力,但从1978年以来的发展态势看,这种偏离趋向均衡的进度较慢.

三、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力供需缺口分析与预测

(一)建立长期预测模型.要明确如何通过结构的调整适应经济增长需求,需要对未来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有较准确的预测.在此,建立劳动力增速与增加值增速的VAR模型,如下所示:

人口老龄化论文参考资料:

人口和经济投稿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期刊

结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关于人口老龄化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人口老龄化的标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