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廊道内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知识产权保护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24

《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廊道内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本文是一篇关于知识产权保护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生物遗传资源丰富,但随着区域内经济的发展,生物多样性遭到了威胁,为此双方酝酿建设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廊道.当前廊道内遗传资源面临盗掘滥用、外来生物入侵、孤立保护、利益归属不清晰等问题.必须把廊道内遗传资源保护同知识产权制度结合起来,加强跨国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完善廊道内各国遗传资源的立法和管理体制,并加快廊道内遗传资源的普查、登记、注册等基础工作.

[关键词]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廊道 遗传资源 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1)06-0065-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保护和合作的法律协调研究”(批准号:09XFX03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贾引狮(1978— ),山西闻喜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学、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学.

一、 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廊道建设概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地理上涵盖了寒、温、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具有寒山冰川、高原草甸、深山峡谷、浅山丘陵、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多种地理特征,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我国和东盟陆地接壤地区,主要涉及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纵向山系、大河,构成了全球独特的高山峡谷景观,成为亚洲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拥有北半球的绝大多数生物群落类型和除沙漠和海洋外的各类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和世界级的基因库,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这一区域地处元江一红河、澜沧江一湄公河、怒江一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4条国际河流的上游,和缅甸、老挝、越南比邻,和泰国、柬埔寨相近,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跨境影响等问题极为敏感.我国的广西北部湾、海南等地和东盟国家通过海洋相邻,海南自然资源和东盟十分相似,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十分明显.北部湾海域拥有儒艮、中华白海豚、江豚等14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拥有海草床、红树林、珊瑚礁等多种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近10多年来,随着“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区域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带动了区域的资源综合开发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也使得该区的生态系统受到空前的扰动,生物多样化遭到威胁,区域及跨境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进行积极的合作和协调,确保各国合为一个整体共同实现对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因“各自为战”而产生的冲突甚至对环境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东盟国家加强了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探讨建立生物多样性走廊,通过了《东盟跨境烟雾污染协定》和《东盟遗产公园宣言》等相关环境机制,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物种.和此同时,中国也加强和推动和东盟相关国家的合作,积极参和区域合作机制化建设,包括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机制、东盟和中国(10+1)和东盟和中日韩(10+3)机制下的环境合作等,执行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其中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行动计划(BCI),确定柬埔寨的豆蔻山脉、蒙多基里东部平原;中国的西双版纳;老挝的Xe Pian-Dong Hua Sao-Dong Ampham;泰国的德林达依—西部森林、栲艾—Thap Lan;越南的Ngoc Linh-Xe Sap;老挝和越南的安南山脉湿润林等为行动计划的示范点,同时在保护区合作、人员培训、边境防火、亚洲象跨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去年3月,由亚洲银行资助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曹邦(越南)-广西(中国)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该项目主要是为了保护全球濒危物种东部黑冠长臂猿.

二、 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廊道建设中

遗传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随着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廊道的建设,该廊道内生物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带来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发掘遗传资源的经济和利用价值在生物领域内已然成为热潮,但也带来了一些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1. 廊道内遗传资源有被盗掘滥用乃至减少的危险.廊道内丰富的遗传资源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窥觊的对象.只占全球3%的地理面积的东南亚国家,拥有着超过全球20%的动物、植物和海洋生物.例如菲律宾拥有高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众多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兴趣,美国医药产业施贵宝就多次对当地资源进行调查以寻找医药的自然来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菲律宾通过总统令和行政令出台了一系列遗传资源及有关传统知识保护的法律.菲律宾的国际稻米研究所(IRRI)推广所研发的稻米新品种,使得许多东南亚国家因为接受新品种而逐渐丧失原有品种之种源,此种品种少量化的生态结果就是造成耕作生态脆弱化,增加其遭受大规模病虫害的危险.据统计,泰国和缅甸种植的稻米有40%是属于五种品种,柬埔寨更是单一品种占了84%的种植面积.廊道内中国西南地区的生物遗传资源丧失也十分严重.有学者指出瑞士诺华等跨国企业国际医药巨头,对中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垂涎三尺,和我国西南地区的科研院所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中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如灯台树、灯盏花是滇南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治病良药,但在被成功地进行商业医药开发,成为止咳、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特效药后,信息提供人均未因贡献了关键的传统知识而得到任何回报.

2. 廊道内遗传资源面临外来生物入侵的威胁.中国—东盟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货物贸易、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更为广泛,廊道内各方之间出现生物入侵现象必然会激增.如处于廊道内的云南省边境线达4000 多公里,随着对外贸易频繁,进口木材的增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几率也明显增加.目前,云南省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已达87种,从境外传入的就有 68 种.常见的紫荆泽兰、滇池中疯长的水葫芦等、近两年来入侵的松材线虫病,以及椰心曳甲都对云南省林业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此同时,东盟国家内部也出现了生物入侵,致使遗传资源遭到破坏.

3. 廊道内遗传资源面临被孤立保护的现状.《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条规定,每一缔约方应尽一切可能,建立一种保护区制度,并在保护区内采取特殊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经过长期历史形成的生态平衡关系,它不受国界、行政区划的影响.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邻,生物物种之间的迁徙和交流比较频繁.例如野生亚洲象是一种珍稀动物,就分别分布于我国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老挝南木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每个国家自己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实际是把亚洲象的栖息地变得支离破碎,使亚洲象生活在一个个独立的生态孤岛.又如我国云南省和缅甸克钦邦毗连,高黎贡山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缅甸伊洛瓦底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绿孔雀的栖息地.由于缅甸在森林保护法律体系建设方面还不够健全,中国在保护原始森林的同时,缅甸方却在砍伐,形成一种对自然保护区孤立保护的现象.

4. 廊道内跨界遗传资源利益分享不够清晰.随着对廊道内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基于跨界遗传资源利用所产生的利益分享问题也开始出现.如观音草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也被我国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苗族广泛使用,沏泡煨汁用于止咳、感冒、风湿关节痛和小儿惊风的治疗.如果有公司想按图索骥地找出其中的有效成分并研发出新药的话,其创新就会获得专利保护,而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源头的主人却将可能一无所获.在一些其他国家,很多药方都是基于公开发表物上披露的传统中医药药剂成分而形成的.因此有专家建议应该采取知识产权的方式维护遗传资源利用所带来的利益.但是苗族亦是越南及老挝的原居民族,生活在东南亚的苗族也有观音草的药用历史和习惯.如果有医药公司根据观音草这种药用遗传资源开发出新药,所获的利益应该如何分配?这是一个涉及跨界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论文参考资料:

知识产权论文选题

知识产权论文题目

知识产权论文

关于知识产权的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知识窗杂志

结论: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廊道内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为适合知识产权保护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