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汉语言文学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31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此文是一篇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模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目标略显不足.针对教学现状,首先应该调整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264-02

目前,学界将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两大类.研究型大学以老牌高校为主,以培养学术型、理论型人才为目标.应用型大学的主体是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这类高校,立足于为地方,为发展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为地方各行各业培养公关、秘书、宣传、企划、广告等人才.这类人才,往往需要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更新教育理念,使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实际上,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这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非尽如人意.从反馈回来的信息看,一些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往往眼高手低,缺乏必需的读、说、写、评等综合动手能力,难以胜任专业岗位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考察我们的教学,结合我们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地方性本科院校起步相对比较晚,缺乏办学经验,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是在传统研究型高校的基本课程体系中加上一些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于2001年由专科升为本科,现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广告学3个专业,主要培养公务行政、基础教育、文化产业、出版编辑、文秘策划、中文信息处理等面向基层工作的应用性中文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分为“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集中实践平台”,汉语言文学基础课程属于专业教育平台.调查发现,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大同小异,借鉴得都是传统研究型高校的课程体系,除了课时不一样,其他方面与研究型高校基本一样.

在课程结构上,突出表现在理论性、概论性课程较多,应用性、操作性课程较少.文学课程过分重视文学史知识,强调学生对文学发展历史的掌握,忽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使得“作品选”成为附属品或点缀.这样一来,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感悟、阐释等方面却不如以前.语言类课程把大量的课时用于语音、词汇、语法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这种偏重理论的课程结构,放在研究型大学是行得通的,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地方性高校来说,未免本末倒置.

目前,多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仍然以大学教室为阵地,仍然是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这样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读、说、写、评等综合能力.

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础课程改革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真正服务地方经济,首先应该调整课程体系,把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通过基础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文学课程中合并相关课程,改线条式讲解为块状式讲解,开设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修课,着重通过对作品的深入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在语言课的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懂多少语音、词汇、语法的知识点,着重培养学生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写作课程,外聘各色人才开设专题讲座,负责学生课外写作辅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本质上改变原有写作课侧重于理论的性质.

根据能力型教学目标的要求,调整课程内容.首先,删减教学内容.不管是基于课时的考虑和,还是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删减都是必要的.因为有些教学内容既占据了相当的课时,对培养学生能力也没有多大益处.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曾说:“我们希望本科的基础课逐步减少概论与史的内容,加强专书导 读,主要往积累型而不是拼贴型的教育方式上走.”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北京大学都需要减少概论与史的教学内容,更别说地方性本科院校了.

在删减内容的同时,我们也要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吸收最新的教学和科研的成果.因为高校所授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积累,缺少因知识的陌生化带来的初始兴趣.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深度与广度上与中学语文拉开距离,使学生获得步入一个全新学术领域和层次的新鲜感,从而产生更上一层楼的成就感和期望值,避免因教学内容与已有知识大同小异,使学生产生怠意和失望.因此,专业老师应注意吸收学术研究前沿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鲜活的知识信息和学术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知识来尝试解决问题,藉以激发学生对专业价值的全面认识.例如,文学课上引导学生以熟悉的微博体来解读《论语》,对当今学生所处的社会和孔子所处的时代进行比较,学生个个都兴趣十足,成为感慨万千的老夫子.语言学课上,“隐喻”是一个传统的内容,学生都知道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生动.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在教学中加入这些最新发现,往往让学生耳目一新,产生“哦,真的吗”的疑问.这种思辨型的互动授课,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愉悦感、致用感.这样,即便是中学学过的作品,如果老师能另辟蹊径讲出新意讲出深度,学生也会觉得这门课有意思,进而愿意去听去学.相反,如果一个老师所讲的内容长期没有新意没有深度,学生会产生一种“不过如此”的心理,从而对这门课失去兴趣.

不管是对教学内容的删减、深化和增加,都要高屋建瓴,统筹规划.目前,各学科老师大多都是从本学科出发,选择教学内容,缺乏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沟通,因此可能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复重合之处.因此,相关学科的教师应该相互协调,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汉语言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结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为关于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