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江南长城论文范文资料 与江南长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江南长城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5

《江南长城》:此文是一篇江南长城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东海之滨的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一座巍巍的古城墙已在风雨中屹立了千年.古城墙全长6000余米,自揽胜门东起,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穿过陡峭的山岩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尤以北部最峻,依山就势,气象雄伟.这就是临海台州府古城墙,又称“江南长城”.

古城墙的历史

台州府城墙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具体肇建于何时,史乘、方志等资料均无确切说法,但从历史记载来看,当始于东晋.东晋末年,爆发了由孙恩领导的东晋南朝时期历时最长的农民大起义.太守司马崇因擅离职守被朝廷撤职,辛景临危受命.他退守临海龙顾山(今北固山),凭着险峻山势和起义军僵持对垒,使得起义军久攻不下.不久,由于瘟疫爆发和粮草不济,孙恩部队战斗力锐减.至元兴元年(402)三月,辛景乘势大举反攻,大胜孙恩部队.由于此次战役,龙顾山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人们给它冠上了另一个名字——“大固山”;又因龙顾山横贯临海城的北面,所以又称为“北固山”.辛景在此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奠定了后来台州府城墙的基础.这也就是《辞海》中所讲的“旧城相传为辛景抵御孙恩所筑”和《辞源》中所说的“东晋时郡守辛景于临海大固山筑子城以拒孙恩”.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城墙扩建.扩建出的一段称为“百步峻”,由堪舆大师李淳风亲自选择城墙的筑造地点,唐初名将尉迟敬德主持修建.传说尉迟敬德修建到这段城墙的时候,由于地势过于蜿蜒陡峭,一直未能竣工.有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次日清晨尉迟敬德起来考察地形时,突然有两只梅花鹿从他眼前飞奔而过到达山顶,在雪地里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脚印.他灵机一动,马上命令士兵沿着梅花鹿的脚印修建这一段城墙,果然十分顺利.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台州府城也被称作“鹿城”.

古城墙的壮丽风光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题咏.唐代诗人许浑在游台州府城时曾作《陪郑使君泛舟晚归》一诗:“南郭望归处,郡楼高卷帘.平桥低皂盖,曲岸转彤檐.”“南郭”即西南濒临江岸的城郭,是作者泛舟登岸之处.从诗中的描述可以想见,当时台州府城墙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

自唐昭宗乾宁四年(897)钱镠据台州府,此地便一直为吴越钱氏所有.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当时的吴越王钱俶前往汴京,向宋太宗请求罢免曾经赐予的“吴越国王”封号,并解除兵马大元帅一职.太宗表面上没有同意,但当钱俶欲返回江南时,却留而不放,并对其实施软禁.同年,作为俘虏的南唐后主李煜遭毒身亡.李煜之死使钱俶心惊胆裂,为了表示忠诚,他不仅自废称号,而且下令在吴越国境“堕其城示不设备”.其中台州府城墙稍有例外,虽全部城垛很快被拆除,但城墻的墙体被保存了下来.之所以没有被彻底拆除,可能和其防洪作用有关.台州府城地处东南沿海,多降水,低洼的地势又极易形成内涝,导致水灾频繁,城墙损毁严重.宋神宗时期,郡守钱暄采用浚湖筑城的办法,取东湖淤积之土,迁筑东面城墙,架设防洪口.此举既扩大了城墙的规模,又增强了它的防洪能力.

在元代,台州府城墙也因其防洪功能幸免被拆.《重修捍城江岸记》载:“皇元大一统,尽堕天下城郭,以示无外.独台城不堕,备水患也.”元代统治者忧心地方割据势力,下令拆毁各地城郭,唯有台州府城墙不在被拆之列.由此可见,台州府城墙防洪功能的重要性.

至明代,由于南方沿海倭寇活动频繁,戚继光于1555年被调至浙江,镇守宁、绍、台三府.他在编组训练戚家军的同时也对古城墙进行了修缮,不过此举不只是“修”,更是“创”.他和当时台州知府谭纶一起精心设计,把城墙再次加高加厚,极大地增强了城墙的防御能力.

清顺治十五年(1658),清廷整修台州府城墙,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墙高度,减少了垛口数量.康熙五十一年(1712)又建瓮城,从而使台州府城墙除了有较强的防洪能力外,又拥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防御体系.

独特的建筑结构

台州府城墙大体上呈四方形,城墙东南西三面依平地而建,北面蜿蜒跨建于北固山山脊.东面城墙“自小鉴湖,循清心岭而南,萦抱旧放生池,直接城山岭古通越门土地庙处”;南面城墙始于今灵江大桥以东,由巾山南麓沿江而上至镇宁门;西面由镇宁门北上至朝天门;北面则自朝天门沿北固山北上蜿蜒至山之东端.宋朝时曾对城墙做过实测,王象祖《重修子城记》中记载:“大城东、西、南三面为丈二千四百有奇,州后北山城为丈九百有奇.”民国初年对城墙也做过测量,周回长度为“二千一百三十丈”.今实测为6286.63米,除东面城墙于1956年被拆外,其他三面城墙基本保存完好.

城墙主体由墙体、城门、城楼、瓮城、护城河、护城桥、敌台、马面、垛口、女墙等组成.从其军事防御功能来看,大致可分为基本防御单元和核心防御单元.其中基本防御单元主要指城墙墙体和护城河;核心防御单元主要指城门、城楼、瓮城、敌台、马面.台州府城墙有七座城门,分别是东面的崇和门、南面的兴善门和镇宁门、东南的靖越门、西南的丰泰门、西面的括苍门和朝天门,命名均饱含寓意.城门上方建有城楼,用于防御和眺望,分别为惠风楼、超然楼、神秀楼、靖越楼、霞标楼、集仙楼、兴公楼.

在靖越、兴善、镇宁和朝天四座城门的门台中间,各有一个透天的长方形空洞,被一些学者称作“天窗”.这种天窗是台州府城墙的建筑特色之一,在中国古代的城墙建筑中并不具有普遍性.关于其功能,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天窗的存在是出于军事需要,一旦敌人攻入瓮城,即可通过天窗来向攻入者投石,抗击敌人;也有人认为留有天窗是出于防洪的考虑,因为要想防止洪水浸入城门,木门的高度就一定要超过门洞的券顶,同时为了避免有这样高度的木门在平日敞开时会占用门洞空间而影响交通,故对门内两侧进行了相应拓展,又因城门高大,只得上不封顶,这样就形成了长方形的天窗.在以上两种说法中,前者无疑属于纯粹的臆想.因为当敌人攻入瓮城、进攻城门时,城门一定关闭.实地勘察一下就会发现,一旦城门关闭,天窗相对的部分也就被关闭在了门内,根本谈不上投石击敌.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的解释似乎更合情合理,也完美地回答了为什么天窗只存在于滨江四门这一疑惑,应当更加可信.

江南长城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江南长城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江南长城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临海江南长城怎么逃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