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现代化论文范文资料 与推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现代化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1

《推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本论文可用于现代化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现代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乡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场域,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农村工作会议也首提“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具体路径之一.虽然,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人口的流动、农村社会阶层的不断变化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乡村治理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但是,现有的传统“乡政村治”结构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乡村社会的新发展和新变革,致使乡村治理面临多重困境.如,乡村治理能力弱化,顶层设计缺乏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制度体制机制运行不统一,各治理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加剧,群众参与不足;农村“空心化”“三留守”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保水平不高;宗族势力干扰,影响乡村的和谐稳定.因此,构建符合中国国情、更加完善有效、多元共治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做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和补充.这不仅是关系到乡村的自我治理、自我发展问题,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对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融合城乡一体化,预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治理;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1-0021-05

现代化意味着对过去和传统的持续性改变,是现实社会进步和人心所向的必然趋势.乡村治理现代化是相对传统乡村治理进行持续改变的动态过程,是在适应现代化基本趋势和要求下,通过基层党政组织、社会组织、乡贤、村民等多元主体在制度性程序框架中良性互动,共同对乡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全方位的具体事务进行治理,以实现乡村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把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我国乡村治理已经实现从传统高度集权治理模式向现代化分权治理模式、从传统人治向现代化依法治理等方面转变.但是,乡村社会治理主体单一、制度体制机制运行不统一、治理能力较低等问题仍然较为凸显.因此,探究当前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和实现其现代化的路径,既有利于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城乡发展,也可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助力,预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新诉求的现实呈现

作为国家治理的根基,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年末我国内地总人口为138 27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占42.65%[1].可见,我国有近6亿人口生活在乡村,它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但是,农村社会发展和变革对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诉求.

(一)农村生产力发展对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诉求

一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机械化、电气化以及自动化等农业生产新技术涌入农村,农业现代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农村新型经营方式受阻于土地流转缺少平台和相应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不愿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到新型经营主体中,这就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应该完善土地流转方式,使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二是非农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此基础上,乡村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旅游和与之配套的服务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上淘宝进入了农户家中.这些非农产业正改变着农村以传统农业主导的经济形式,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因此,营造良好的制度和经济环境,鼓励和扶持非农产业发展,已成为乡村治理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农村社会阶层变化对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诉求

一是农村企业家和商人阶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企业家和商人阶层逐渐发展壮大,他们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和人脉,渴望拥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应动员其为乡村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二是传统农民阶层和新型职业农民阶层.传统农民阶层土地占有量较少、进行半机械化或机械化作业,经济条件较差,应是基层党政组织照顾的对象;新型职业农民阶层已成为乡村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希望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去.截至2015年6月,全国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的数量分别达到87万家、140万家[2].三是农民工阶层和农村干部阶层.农民工阶层规模庞大,截止到2016年年末约为2.8亿人,约占户籍农民47%[1].农村干部阶层由村党支部干部和村委会干部组成,是国家制度、政策、法规的具体践行者,承担着乡村社会经济资源分配、教育宣传以及服务村民的职责.目前,部分农村这个关键的“少数阶层”素质不高,影响了乡村治理水平.

(三)农民素质提升对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诉求

一是农民文化法律素养增强.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國家不断增加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农民基本文化素养有所提高;普法教育后,大部分农民对《宪法》《刑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农村人口不断流动到城市,在外务工人员多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增强了法律意识,当其返乡时,也将法治思想带回了家乡.这为乡村治理方式改革、治理水平提升奠定了必要基础,也提出了新诉求.二是农民政治素质提升.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使农民参政意识和素质不断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用法律条文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越发积极参与到村民自治中来,表达自身主张和利益诉求.因此,乡村治理必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畅通民意诉求的渠道,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更好地保障村民参政议政的权利[3].

现代化论文参考资料:

商场现代化杂志社

教育现代化杂志

教育现代化杂志社

教育现代化期刊

商场现代化杂志

结论:推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适合现代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现代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